什么叫战略家?
战略家是指制定战略方针获得战争胜利的人,需要有能着眼整个战局,长远的战略目光,要懂得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资源。能着眼整个战局,且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并能全面详细正确的制定己方的战略方针并能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力量与资源,从而引导我方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我军,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家。除主席外,能称为战略家,且为大家所承认的,屈指可数。这其中,粟裕大将便是一位。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向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关系战略全局的重要建议达10次以上,是贡献全局性、战略性建议最多的将领,没有"之一"。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他两次甘冒"仕途"风险、"斗胆直陈",改变了最高统帅毛主席运筹良久的既定战略,缩短了腥风血雨、民族阵痛的战争进程,催生了和平曙光的早日降临。
一次是改变了战争初期的南线战略计划。1946年6月国共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毛主席为各战区制订了北线和南线两个战略计划。
北线计划,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读者可自行查阅。
南线计划,即"三军进击津浦路"计划,毛主席令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外线出击,到津浦路两侧作战,目的是争取大胜利,迫使蒋介石接受和平。
这一计划因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受到南线三支野战军中粟裕的大胆质疑。他多次向毛主席提出相反的建议——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最终被毛主席从善如流地采纳。
南线计划的取消,不仅让粟裕与华中野战军连战皆捷,取得了国共开战以来的第一大胜仗——苏中七战七捷,也使毛主席由此受到启发,形成了战争初期先在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奠定了解放战争后来全胜的基础。
另一次是改变了分兵渡江南进的计划。1948年初,为改变中原战局国共反复拉锯的相持僵局,毛主席又精心制订了一个与挺进大别山类似的"第二次跃进"计划,准备让粟裕率领华野三个主力纵队挺进江南,迫使蒋介石将中原几支精锐部队调回长江南岸防守。
这一建议,获得了陈毅等人的支持。陈毅还热情赋诗一首,说:"五年胜利今日卜,稳渡长江遣粟郎(粟裕)。"。
然而,在此前后,军事上从不人云亦云的粟裕提出了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建议,即集中中原刘邓、陈粟和陈谢三路大军"忽集忽分"打大歼灭战,以改变中原战局。不久,他又接连两次向毛主席"斗胆直陈",主张集中三路大军在长江以北打大仗。
经过一番曲折的上下协商,毛主席最终收回了自己的设想与成命,同意暂不分兵渡江南进,从而形成了随后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蓝图。刘伯承说:"这一个功劳,永垂青史。"
粟裕集中主力在江北打大歼灭战战略的最终结果是,不仅一举扭转了中原战局,还将国民党军的南线精锐主力一扫而光,蒋介石也随之黯然下野,国家的统一与和平迅速到来。毛主席原计划五年打倒蒋介石的规划,最后只用了三年多一点时间便顺利得以实现。
开国将帅公开承认,粟裕是杰出战略家1949年9月,长期与粟裕友邻作战,时常为他的精彩战役而感慨的第二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兼首席代表刘伯承,向《人民日报》记者介绍时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兼首席代表的粟裕时,第一次公开称粟裕是"战略家"。
人民日报1984年2月13日第4版发表了中顾委常委肖劲光大将《悼念粟裕同志》文章,指出:我党我军失去了一个征战沙场、功勋卓著的军事家、战略家。这是第二个公开称赞粟裕同志是战略家的人。
1991年2月3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就发表了著名军事教育家郭化若《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粟裕》一文。称:"粟裕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1994年2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迟浩田同志的文章《粟大将军雄风长在指挥艺术历久常青》称:"粟裕同志是一位集军事理论与作战指挥实践于一身的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2000年09月01日《人民日报》《粟裕传》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善于洞察战争全局,富有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2000年中央批准编写的《粟裕传》指出:粟裕由一个生长在偏僻山区的普通侗家子弟,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又为粟裕百年诞辰题词:"伟大的战略家粟裕大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