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繁如满天星,如何区分中国的苏27系列战机?太复

时间:2020-02-11 17:4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每次写到中国的苏式战机,都有很多读者老爷都在底下留言,说对中国空军装备的“侧卫”机队傻傻分不清楚,尤其是搞不清哪个是歼-11BS型战机,哪个

每次写到中国的苏式战机,都有很多读者老爷都在底下留言,说对中国空军装备的“侧卫”机队傻傻分不清楚,尤其是搞不清哪个是歼-11BS型战机,哪个是歼-16型战机。

空军开放日上的歼-11BS

不过细细想想,这种情况也属于正常。毕竟敌我识别作业、尤其是目视敌我识别作业对大多数国家的军队而言,始终都是大问题。对部分总体外形特征相似、只在部分分系统细节上有细微差别的同型号装备的不同改进型,要把它识别准确,对大多数人来讲也的确不容易。这种“识别之惑”体现出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之前发生的诸如美国国会众议员把俄军的1144级核动力巡洋舰当做美军战舰,

台军把我军的直-20型直升机列入目视识别范畴、结果让阿兵哥们叫苦不迭这种事。因此今天咱们就来专门开一篇文章,算是一篇加长版的“大伊万问答”,谈一谈我军“侧卫”多个改进型号的不同识别特征,权当做科普吧。

文章开始前大家先预习一下

中国空军的苏-27

众所周知,中国空军的苏-27型歼击机的进口与改进计划,来自于1990年6月军委常务会所作出的战略决策与1990年10月中苏两国签订的《中苏间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根据这两次会议和纪要的精神,1990年12月28日中国方面与苏方正式签订了供货合同,向苏联采购24架苏-27型歼击机。首批战机实际交付26架,分为20架苏-27SK型歼击机和6架苏-27UB型同型教练机。

第二批供货合同则于1994年签订,1996年交付完毕,分为16架苏-27SK型歼击机和6架苏-27UB型同型教;第三批供货合同是在1999年签订的,向俄方采购28架苏-27UB型同型教。因此中国空军原装进口自俄罗斯的苏-27SK/UB型歼击机总数只有76架,在这些飞机中,36架苏-27SK型是由位于共青城的KnAAPO生产的,40架苏-27UB则是由位于伊尔库茨克的IAPO生产的。

苏-27SK

这些飞机作为“原汁原味”的“俄国造”,其“毛味儿”还是比较浓厚的,诸如全机深灰色涂装、机头雷达罩两侧的浅灰色弧形色块、进气道两侧的RWR天线、单轮式前起落架、一字形翼尖导发架(实战中经常会携带翼尖干扰荚舱)、切尖垂尾都是典型的识别特征。因此大家只要看到一架具备以上特征的“侧卫”,不用怀疑,你看到的即使不是俄罗斯原版苏-27SK/UB,起码也是中国空军通过许可证组装生产的型号。

苏-27SK

但是,既然咱们提到了中国空军通过许可证组装的型号,那就必然引申出“怎样识别原版苏-27SK和国产歼-11A”的问题了——苏-27UB倒不存在这个问题,毕竟一是中国空军没有组装过苏-27UB,二是它的那个安装在座舱中部的暗舱支架(用于训练前座进行仪表着陆科目)堪称“独一份儿”,识别特征不要太明显。

苏-27UB

而中国空军于1993年开始计划、1995年12月同俄方正式谈妥、1998年开始组装首批2架量产型的“934”工程(即苏-27SK的生产线引进工程)所造出来的那多个批次、共103架歼-11型战斗机(后续升级为歼-11A)的识别就要稍微麻烦一些了,毕竟这些飞机的技术状态基本沿用的是共青城于1995年组装的第39批次状态,涂装、外部电子系统等特征和原版的苏-27也基本一样,在这里大伊万跟大家说两个典型的、一看就知的识别特征:一是前风挡挡风玻璃镀膜,早期的由共青城制造的苏-27SK在前风挡玻璃上沿用了第38批次的茶色玻璃镀膜,而国产的歼-11系列则使用了无镀膜透明风挡。

苏-27SK的茶色玻璃镀膜

但是由于21世纪初这些苏-27SK进厂技改的时候又把这些风挡全部换成了全透明玻璃,因此咱们还得求助第二种识别特征,二是进气道两侧、位于RWR天线上方的俄方生产序列号,KnAAPO制造的苏-27SK沿用了“38”和“39”两个批次号开头的五位序列号,后续使用了更长的改进序列号。这是俄罗斯原版的苏-27比国产最明显识别特征没有之一。

歼-11

此外,我国制造的歼-11还有部分机体状态较好的飞机在2010年左右进行了有限升级,在机身上部两侧及垂尾两侧加装了MAWS红外导弹逼近告警器的探头,也可作为区分国产与俄制的辅助识别特征。

MAWS探头的位置如下

在“906”和“934”工程推进的同时,中国军队也在同步推进着吸收、消化、升级、改进苏-27SK系列的计划。其要义是通过对苏-27SK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改进,确保其航电和火控系统达到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的后期型水准,能够抗衡美国空军的F-15C与日本空自的F-15J型战斗机,并具备相当程度的多用途性能。这一计划最后的产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歼-11B/BS型战斗机了(含海军型歼-11BH/BSH)。

歼-11B

但是,由于研发进度的问题,歼-11B/BS在立项之初一度要求具备的多用途能力最后并未“落地成锤”,在中国空军中承担的战术任务长期以建立空中战斗巡逻区、夺取并保持战区制空权为主。而空军在本世纪初要求相当急迫的战役纵深遮断任务则改为向俄方进口76架苏-30MKK型重型双重任务战斗机(后来海军也进口24架苏-30MK2型战斗机)临时加以解决。这就是我军“侧卫”计划在“第二阶段”的技术成果,即国产化的歼-11B/BS型战斗机和进口的苏-30MKK/MK2型战斗机。那么,这些飞机又是如何识别的呢?

中国空军的歼-11

相对苏-27SK/UB与歼-11A,歼-11B/BS的识别特征可谓明显了很多,毕竟是全国产化的东西,“中华田园侧卫”的味道也浓厚了不少。大伊万在这里再跟大家讲几个歼-11B/BS的典型识别特征。

歼-11B

一看座舱,相对于原版的苏-27/歼-11,歼-11B/BS使用了全金属镀膜座舱盖,座舱内将苏机多年不变的折射式平显换成了西方式的大型衍射式平显,当然在综合航电系统上改进更大,但咱们一般看不见就不说了。

歼11B的座舱

二看挂架,由于歼-11B/BS将歼-11A经常挂在翼尖的ECM荚舱集成到了机体内部,因此苏-27/歼-11经常挂在翼尖的两根“棒棒”在歼-11B/BS上就不见了踪影。替代的则是歼-11B/BS上极富特征的L型翼尖导发架:由于挂载PL-8B型格斗弹的翼展较大,故挂架被修改成了L型。

歼-11B

三看发动机,这个不用说了歼-11B/BS除了第一支部队,后续部队都装备了国产的FWS-10A“太行”发动机,银光闪闪的白菊堪称它的标志。

歼-11BS

四看机头,相比歼-11的灰色头部+两侧的浅灰色弧形色块,歼-11B/BS直接沿用和歼-10A、歼轰-7A等战机完全一样的纯黑色雷达罩涂装,且雷达罩上有防雷条。尽管空军型和海军型的歼-11B/BS在涂装色调上有一定区别(海军型的颜色更接近于白色),但是您直接拿着这四个识别特征去套,保证不会把俄罗斯制造或国产组装的苏-27/歼-11A与我们讲的歼-11B/BS给弄混了。

歼-11B

中国空军的歼-15

而伴随着歼-11B/BS的大批量生产入役,国产“侧卫”第二阶段改进型还衍生出了一个极其著名的型号:歼-15型舰载战斗机。这架飞机由于生产数量较少且气动面非常特殊,识别起来就更加简单了:一看涂装,所有的歼-15在垂尾上都有“碧海飞鲨”的LOGO,并在机身背部侧面绘制中国海军军旗与“中国海军”字样。

山东舰上的歼-15

二看气动面,歼-15型舰载机是目前国产侧卫中唯一一型三翼面战斗机,且垂尾切尖相对更加平缓一些;三看细节,歼-15型舰载机的尾椎相比苏-27/歼-11系列更短且增加着舰拦阻钩,在前鼻锥附近加装可伸缩式空中加油管与夜间空中加油照明灯,相应的位于座舱正前方的EOTS(光电雷达)探头也被移到了座舱的右侧。此外,位于进气道两侧的RWR(雷达告警探头)则被取消、在大翼内侧增加的一对导发架都可以作为歼-15型舰载机的较为典型的识别特征。

歼-15舰载机

中国空军的苏-30

而作为“两航”部队世纪初进口的新锐战斗机,苏-30MKK与苏-30MK2的识别也并不困难——首先,它们都是双座型战斗机,起码不会跟诸如歼-11A、歼-11B这样的飞机弄混;其次,它们依然“毛味十足”,诸如机头雷达罩两侧的浅灰色弧形色块也都保留着,绝对不会跟国产的歼-11BS弄混。

苏-30MKK

同时,苏-30MKK/MK2还做了一定程度细节优化,诸如加装的空中受油管和夜间加油照明灯、大翼内侧加装一对可以用来携带大型对面载荷的导弹挂架、将进气道两侧的RWR刀状天线转移到大翼前缘等等,也昭示着这架飞机跟苏-27UB的不同。其实,苏-30有一个最独特的识别特征,在这里大伊万跟大家说一下吧:我军引进的苏-30MKK/MK2的垂尾使用了独特的平顶垂尾,无切尖。

苏-30MK2

这在我军目前装备的所有“侧卫”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您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在那篇文章中分不清歼-16和苏-30MKK的读者,在遇到这种事儿的时候可以直接去看飞机的垂尾,只要看到了独特的平垂尾,就是引进自俄罗斯的苏-30系列没跑了。

歼-16

咱们的“识别侧卫”的文章就先到这里,由于中国空军的“侧卫”第三阶段改进型的型号更多更复杂,且牵涉到好几个专门的改进型。因此咱们不得不先把坑挖这么多,各位读者老爷如果感兴趣的话,咱们后续再继续填坑。因为大伊万发现起码还有六七个“侧卫”的识别特征可以写,我都觉得挺吃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