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8日至9日夜间的萨沃岛海战(日方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是日美海军在瓜岛海域的首次水面交战,由8艘战舰组成的日军舰队在一个小时内扫荡了掩护瓜岛登陆行动的盟军舰队,击沉4艘重巡洋舰,击伤1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造成盟军1700余人伤亡,自身损失轻微,可谓大胜!然而,指挥此战的三川军一海军中将在战后却饱受批评,因为他放弃继续攻击运输船队而连夜撤走,未能阻止登陆行动,错过了挫败美军进攻的最佳时机,导致随后日军陷入持续的苦战,元气大伤。
■描绘萨沃岛海战的画作,此战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最耀眼的胜利之一。
后世对于三川撤退决定的批判,恰如南云中将在袭击珍珠港时拒绝发动第三波空袭摧毁基地设施一样,被视为日本海军的重大指挥失误。战后,绝大多数关于萨沃岛海战的分析评述都认为三川犯下了严重错误,而这一论断是基于瓜岛之战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日军最终落败的事实做出的,带有事后诸葛亮的色彩。笔者认为,对于前线指挥官的决定还是要基于战斗当时的情势加以分析才更加客观。那么,假如三川做出了相反的选择,是否会如普遍认为的那样扭转瓜岛战役的走向呢?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三川做出撤退决定的理由是什么?其次,如果日军舰队再度杀入铁底湾是否能够摧毁运输船队,将遭遇何等风险?最后,运输船队的毁灭会不会导致"瞭望塔"行动的全面崩盘,从而避免消耗战的发生?
提督之决断
1942年8月9日凌晨2时16分,日军舰队停止射击,沿萨沃岛北侧水道向西北航行,在它们身后是4艘烈焰缠身、行将沉没的重巡洋舰。此时,在日军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的舰桥内发生了一场争论。"鸟海"号舰长早川干夫大佐请求整队后继续进攻锚地,彻底摧毁运输船队,哪怕是"鸟海"单舰突击也要务求全歼;第8舰队参谋长大西新藏少将和首席参谋神重德大佐则主张按既定计划仅做单次突击即行撤退,在天明前脱离美军航母攻击范围,确保舰队安全。面对战与退的抉择,三川本人的态度按照他在战后的说法,就个人意愿而言他倾向于进攻,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参谋们的意见,于2时20分下令全军撤退。
■日本海军第8舰队司令长官三川军一海军中将,他在萨沃岛海战中的撤退决定饱受批评。
影响三川做出撤退决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舰队分散,需要较长时间重新编队;各舰弹药和鱼雷消耗较大(有资料称日舰发射203毫米炮弹1020发、鱼雷61枚),重新装填鱼雷费时费力;各舰临时编组参战,协同有欠默契,容易陷入混乱(这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暴露出来);旗舰"鸟海"号一号主炮塔中弹丧失战斗力,且海图室被击中,航海资料损毁,不利于在陌生海域航行;此外,日军对于盟军的实际兵力并不明了,也不确定锚地周围还有多少盟军舰艇以及它们的位置所在。上述所有理由都不具有决定意义,促使三川选择撤退的关键因素在于他的舰队无法在天亮后得到己方的空中掩护,届时将难以抵御美军航母舰载机的空袭,从而蒙受难以承受的损失,美军航母的存在才是决定因素!
■日本海军"古鹰"号重巡洋舰,该舰与三艘姊妹舰参加了萨沃岛海战。
自从美军登陆以来,日军就判断有美军航母提供支援,并派出飞机展开搜索,但均未能发现美军航母编队,只能通过在锚地上空交战的美机数量推断至少有1艘美军航母在瓜岛周边游弋(实际上美军有3艘航母),这意味着如果三川不能在天亮前远离瓜岛,他的舰队将处在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范围内,随时会遭到空袭。相比晨曦初现时就可能临空的美军飞机,日军的空中掩护却遥不可及,拉包尔与瓜岛的直线距离达1037公里,即便是以航程长著称的零战往返也需要飞行近6个小时,即便挂载副油箱也只能在瓜岛上空停留15分钟,难以为舰队提供有效的保护,而日军水面战舰单独面对舰载机的攻击是相当脆弱的,凶多吉少。
■在瓜岛海域活动的美军航母编队,近处是"企业"号,远处是"萨拉托加"号。
有人批评三川过于惧怕美军航母,而在笔者看来他对航母的忌惮恰恰源于自身的实战经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三川担任第3战队司令官,指挥"比睿"、"雾岛"号战列舰为南云机动部队提供支援,参与了战争初期日军航母舰队的一系列战斗,从珍珠港偷袭到西进印度洋,再到中途岛惨败,三川都是亲历者,尤其是两个月前的中途岛海战,美军舰载机不仅击沉了4艘日军主力航母,还炸沉了重巡洋舰"三隈"号,重创"最上"号,南云机动部队的毁灭可谓犹在眼前。可以说,三川从胜利和失败两个方面都对于航母的威力有着切身体会,深刻认识到暴露在美军舰载机羽翼下的风险之大,所以他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舰队步"三隈"之后尘。
■1942年6月6日遭美军航母舰载机攻击后行将沉没的日军"三隈"号重巡洋舰。
除了战术方面的考虑外,三川撤退的背后还有另外两个原因。据说在三川离开日本赴任第8舰队司令官之前,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曾嘱咐他要尽可能避免军舰损失,而三川自己也很清楚,日本的造舰能力难以新造重巡洋舰补充战损,加之对美战争趋于长期化,因此在取得大胜后三川自然要保存实力,以利再战,这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在8月8日昼间向瓜岛航进途中,三川收到了基地航空部队的战果通报,宣称在7、8日的空袭中"击沉运输船9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击伤运输船2艘、驱逐舰1艘",再结合水面突袭的战果(三川后来上报击沉重巡7艘、轻巡1艘、驱逐舰6艘!),使三川认为已经给美军造成了足以迫使其撤退的损失,不必继续冒险。然而,日军空袭实际上只击毁运输船1艘,击伤驱逐舰1艘。可见,航空部队的夸大战报和对海战战果的高估都对三川的判断产生了误导。
■处在日军空袭下的美军运输船,在8月7日和8日的空袭中,日军实际上仅击毁了一艘运输船。
总而言之,三川可以为自己的撤退找出充分的行动依据,而且进行单程突击和尽快脱离空袭范围也是战前行动计划中反复强调的要点。当三川凯旋后,日军自上而下一派喜庆气氛,日军夜战无敌的神话再添光彩,因中途岛战败而低迷的士气也为之一振,甚至有人认为美军在次日就会狼狈逃走,但是在美军将机场投入使用以及一木支队反击失利后,批评指责三川的声音才逐渐出现。
再入铁底湾
对于三川撤退的决定,"鸟海"号舰长早川大佐持最强烈的反对立场,他后来在《军舰'鸟海'战斗详报》中给予批判:"击灭敌舰队后应再次突击图拉吉锚地,全灭敌运输船队,……海战后弹药剩余六成以上,我方损害轻微,因此有把握再次奋起杀入锚地,全歼运输船队。……已经明确运输船上搭载着强化瓜岛基地的人员和物资,若能将之消灭,将会给敌国产生较大的心理影响。"在早川看来,敌舰队主力已被消灭,运输船队唾手可得,己方战力充沛,理应继续进攻以扩大战果,在一个小时内就可将残敌扫荡殆尽。那么,假如三川接受了早川的观点,选择再次突入铁底湾,那么战况是否会像早川预想的那样发展呢?我们不妨进行假定分析。
■这幅画作表现了日军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在萨沃岛海战中向美舰开火。
日军舰队要再次杀入铁底湾,首先必须重新集合整队,编成战斗队形。在之前的战斗中,三川的8艘战舰已经分散成数群,原本作为旗舰的"鸟海"号甚至脱离编队,单独航行,各舰散布在萨沃岛以北海域,纷纷向西北方的集合点汇集。关于日军舰队重组队形的时间,各种资料说法不一,短则一个小时,长则三个小时,同时日军还需要利用这段时间检查损伤和弹药消耗情况,进行应急维修和重新装填鱼雷等作业。
■萨沃岛海战交战形势图,出自莫里森的《二战美国海军作战史》。
以最乐观的估计,日军舰队最快将在9日凌晨3时20分做好再次突击的准备,之后还要航行一段距离才能抵达锚地。参照海战开始阶段日军的突入时间(从0时40分下令"准备进攻"到1时31分下令"全军突击"),日军舰队至少需要40~60分钟才能接近锚地并展开攻击,肯定在凌晨4时之后。按照早川的估计一小时内扫荡完毕,日军将在5时开始撤退,瓜岛当天的日出时间是6时40分,如果日舰以30节高速撤退,那么在黎明时将位于萨沃岛西北约50海里处。日军战前设定的安全范围是在萨沃岛120海里之外,也就是说日军舰队至少要在昼间航行两个小时才能脱离危险区域,在此期间祈祷不要遭到空袭。这是日军再次突击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在笔者看来,有三个因素会使三川无法在黎明前撤出战斗,同时面临损兵折将的巨大风险。
■这个截图来自HBO迷你剧《血战太平洋》,从岸上视角再现了8月9日凌晨发生在铁底湾的海战场面。
首先,日军舰队将遭遇剩余盟军舰艇的抵抗。尽管三川的首轮突袭击沉了4艘重巡洋舰,重创重巡洋舰1艘,击伤驱逐舰2艘,但盟军仍有相当数量的舰艇保持完好,可堪一战。当晚南区巡逻队旗舰"澳大利亚"号因为送克拉利奇少将前去参加会议脱离岗位,躲过一劫,另有4艘驱逐舰仍可战斗,而东区巡逻队由斯科特少将统率的2艘轻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也毫发无伤。此外,在锚地周围还有6艘驱逐舰和5艘由旧式驱逐舰改装的高速扫雷舰(DMS),运输船队中还有4艘同样由旧式驱逐舰改装的快速运输舰(APD)。
■在萨沃岛海战期间担任盟军护卫舰队旗舰的"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该舰因临时脱离岗位而躲过一劫。
综上所述,日军二次突击将面对的盟军舰艇包括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9艘改装旧式驱逐舰,共计24艘,即便除去旧式驱逐舰,仍有15艘战舰,盟军依然占有数量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相比战斗爆发时的猝不及防,此时美军早已警觉,在得知日舰来袭后,美军登陆舰队司令特纳就指示克拉利奇组织兵力进行抵抗,因此如果日军再度发起进攻,将不再具备突然性,必将遭遇顽强抵抗。即便日军握有火力优势,但要消灭做好战斗准备且数量多于自己的美军舰船也非一时半刻可以办到,剩余的盟军战舰即使不能击退日军,仍能拖延时间,掩护运输船队撤退。
■担任护卫舰队司令的英国海军少将维克托·克拉利奇。
其次,运输船队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锚地里坐以待毙。实际上,日军水上飞机投下照明弹为己方战舰指示目标时,在隆加锚地的运输船就停止卸载,自发向东撤退,而特纳也向登陆船队下达了天明后撤退的命令。如果日军再度来袭,获得警报的运输船必然会在护航舰艇的掩护下起锚东撤,这意味着三川在击垮美军残存舰艇的抵抗后,也需要继续向东深入,寻找分散在两处锚地且正向东逃离的运输船队,这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考虑上述因素,三川舰队恐怕很难像早川大佐预想的那样在一小时之内结束扫尾,很可能在天亮时仍滞留在铁底湾内!
■瓜岛北岸隆加锚地的航拍照片,可见停泊在锚地内美军运输船。
最后,如果三川不能在天明前及时撤退,日军舰队遭遇美军航母空袭的危险相当大!战后关于萨沃岛海战的一个普遍看法是,弗莱彻率领的航母编队已经撤离瓜岛水域,三川在次日昼间并不会遭遇空袭,并以此为依据质疑三川的撤退决定。问题是三川当时并不知道美军航母的动向,同时弗莱彻在海战爆发时还没有撤退,反而正向瓜岛靠近!战后多数资料在对萨沃岛海战期间美军航母编队行动的表述上存在偏差,弗莱彻并没有在8日入夜后就撤出战场,而是在9日凌晨4时30分后才开始撤退。
■美军航母舰队司令弗兰克·弗莱彻海军中将,他在8月9日率领航母撤退的行动同样受到非议。
弗莱彻在8月8日18时致电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戈姆利中将并抄送特纳,以战斗机消耗较大和舰队需要加油为理由,建议航母暂时撤退。注意只是建议,是否撤退还要等待戈姆利的批准。因此,在8月8日至9日夜间,美军航母编队按计划前往克里斯托弗巴尔岛以南的待机海域,并在9日凌晨1时向西北转向,驶向115海里外的瓜岛,以便在天明后进入为锚地提供空中掩护的位置。3时30分,弗莱彻才收到戈姆利批准撤退的电报,航母舰队于4时转向东北,此时距离瓜岛75海里,距离图拉吉岛135海里,半小时后美军航母才转向东南方的加油点航行。当日出时美军航母仍在克里斯托弗巴尔岛以南海域,距离萨沃岛175海里。换而言之,美军航母整夜都没有远离瓜岛,三川舰队始终处于美军舰载机的打击范围内!实际上,美军航母在撤退前已经收到关于海战的零星讯息,"黄蜂"号舰长谢尔曼上校甚至建议夜间起飞舰载机发起攻击,只是由于敌情未明而未获批准。如果9日拂晓时三川仍留在铁底湾内,那么美军航母并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去而复返,对日军发起空袭。
■1942年8月7日至9日,美军航母编队在瓜岛附近水域的行动轨迹,来自莫里森的《二战美国海军作战史》。
扭转战局之钥?
战后,日本战史研究家伊藤正德在《日本帝国海军的末日》一书中写道:"如果三川能在瓜达尔卡纳尔消灭盟军的运输舰队,即使牺牲了他的整个舰队也是值得的。"这段话经常被引用以佐证三川犯下的战略错误,这个看法基于这样的逻辑:假如三川摧毁了运输船队,美军的"瞭望塔"行动将遭到挫败,从而避免日后灾难性的瓜岛消耗战。然而,如果三川拼上性命将美军运输船全部击沉,是否能促使美军放弃争夺瓜岛呢?笔者认为未必。
■1942年8月7日,"堪培拉"号重巡洋舰在图拉吉岛附近海域保护锚地,远处可见数艘运输船。
萨沃岛海战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迫使美军运输船队在没有卸载全部物资的情况下匆忙撤退,令陆战一师成为给养缺乏的孤军困守孤岛。有人据此认为,如果三川当晚大胆突进,摧毁运输船队,将使美军更加困难而撤退。不过,这个结论其实有些草率。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瞭望塔"行动中美军运输船队的构成和卸载情况。
■美军"埃利奥特"号运输舰,在1942年8月8日的空袭中被日军击毁。
特纳麾下运送登陆部队和作战物资的运输船队共有23艘船只,包括4艘APD、13艘兵员运输船(AP)和6艘货船(AK),分为登陆瓜岛的X群(9艘AP、6艘AK)和登陆图拉吉岛的Y群(4艘APD和4艘AP)。根据计划,登陆船队将在两天内完成卸载,但是由于登陆地区没有码头设施,日军空袭骚扰和滩头转运组织混乱,卸载工作进展迟缓。此外,图拉吉方向因遭遇日军顽强抵抗,直到8日夜间才开始卸载物资,而瓜岛方向的卸载相对顺利。特纳在9日凌晨1时的一份电报中提及"已上岸的物资和弹药估计足够部队30天之用"。图拉吉岛的Y群连夜卸载了10天的给养。到9日下午船队撤退时,陆战一师已经得到了37天的给养和4个基数的弹药,同时还缴获了一批日军物资可供利用。
■由于没有码头设施,运输船队的卸载作业进展缓慢,图为陆战队员将物资从船上转运到岸上。
上述资料表明,当三川发起进攻时,大部分登陆部队和相当数量的弹药给养已经被卸载上岸,也就是说运输船队的大部分船只已是空载或轻载状态,唯有货船的物资和重装备卸载较为困难(主要是岸防炮、重型工程设备和一半的弹药储备)。换而言之,三川再次突击虽然会使美军在物资和船只上蒙受严重损失,但并不能改变美军已经完成登陆的事实,而且陆战一师获得的物资虽不充足,也能支持一月左右,具备了坚守的条件。在船队撤退后,陆战一师迅速围绕机场建立了环形防线,并成功击退了日军一木支队的反击,同时完成机场的修建,这都充分说明即使运输船队毁灭,对于登陆部队的防御作战产生的影响也相当有限。
■这幅画作表现了8月7日当天美军陆战一师登上瓜岛海岸的场景。
从美方的角度考察,陆战一师虽然位置孤立,处境艰难,但毕竟在瓜岛站稳了脚跟,又占领了机场。就算运输船队被摧毁,无论坐镇夏威夷的尼米兹,还是远在华盛顿的金上将,都不可能坐视上万精锐部队在瓜岛坐困愁城,自生自灭,他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想方设法增援陆战一师,与日军硬刚到底。金上将在向罗斯福总统汇报萨沃岛海战的情况时表示,仍有重型战舰可以弥补4艘重巡的损失,美军在8月15日和8月20日两次使用APD向瓜岛运送了急需的航空资材和食品给养。8月19日,"长岛"号护航航母将第一批作战飞机运往瓜岛,次日亨德森机场就正式投入使用。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即使三川再次突击,重创运输船队,也不会动摇美军固守瓜岛的决心,毕竟决定瓜岛战役进程的核心要素并非运输船队,而是亨德森机场。只要美军能够使用机场,就能掌握瓜岛战场的制空权,在打击日军增援的同时,确保己方补给线的安全,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战争后期执行飞机运输任务的"长岛"号护航航母,在瓜岛战役中正是该舰为亨德森机场运来了第一批飞机。
三川赢得萨沃岛海战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军水面舰艇暂时逐出了瓜岛战场,从而获得了夜间的行动自由,这种优势直到10月间的埃斯佩兰斯角海战后才受到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在海战结束到亨德森机场投入使用的大约10天时间,美军仅靠航空母舰提供空中支援,正是陆战一师最为困难的时期,也是日军夺回瓜岛最有利的时机。假如日军能迅速调集重兵上岛,在海空火力支援下发起反攻,很有可能改变瓜岛战局。然而,现实情况是日军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利用三川创造的机会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这幅画作表现了萨沃岛海战中美军"昆西"号重巡洋舰遭日舰炮火攻击。
首先,美军的反攻完全出乎日军预料,日军大本营估计美军最快也要1943年才能转入攻势,在战略上没有任何应对美军反攻的举措,仓促应战,联合舰队主力直到8月下旬才南调,而且相比收复瓜岛,山本大将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寻找机会消灭美军航母;其次,日军航母机动部队在中途岛惨败后仍在本土整补,8月下旬才进入瓜岛战场,而陆基航空部队的基地距离瓜岛前线过远,难以切实为反攻行动提供空中支援;最后,陆军对于海军反攻瓜岛的要求起初并不热心,不予积极配合,当时陆军南海支队主力正在拉包尔待命,但陆军坚持按计划将其投入新几内亚方向,反而从更远的关岛和帕劳抽调一木支队和川口旅团用于瓜岛作战,耗费时日,逐次增兵,错失了夺回瓜岛的最佳时机。
结语
综合上文的分析,三川在萨沃岛海战中之所以决定撤退,是他基于掌握的己方和敌方的情况信息以及对行动利弊的权衡而做出的合理判断,其实并没有太多值得指摘的地方,毕竟日军舰队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战果,而再次突击面临的困难和风险都是现实存在的,摧毁美军运输船队至多只是扩大战术效果,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军的作战决心和围绕机场展开争夺的战役格局。从长远看,美军有足够的资源弥补萨沃岛的损失,而三川冒险可能带来的战损却是难以补偿的。因此,战后认为三川的撤退使得日军未能将战术胜利转化为战略胜利的观点实在有些言过其实,再说二战日本陆海军在战争决策上最缺乏的就是战略眼光,指望三川靠几条巡洋舰赢得战略转机实在是天方夜谭。
■搁浅在瓜岛海岸的日军"鬼怒川丸"号运输船,这一幕正是日军兵败瓜岛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