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新四军苏中军区获悉,日军命令驻江苏宝应的伪苏北绥靖公署特务2团开往兴化南面的周庄驻防。为了这次换防能成功,不被我军半路伏击,日伪军方面费尽心机想了个"完美"的换防计划,一是安排日军2个中队部队护送,二是沿河水陆并进,并将辎重装在船上,以免在遇到伏击时部队无法展开。
虽然敌军想了这个点子,但苏中军区部队还是决心在半路伏击这支敌人。伏击地点选在高邮三垛镇附近伏击。新四军18旅52团、江都独立团等部队参加战斗。战前18旅对三垛镇附近的地形作了仔细研究,决定把伏击圈设在镇东边的新庄至野徐庄一带3.5公里的狭长地带。
正在集结的日军,45年的日军,精气神方面已经不能和侵华战争初期的时候比了这次战斗,52团将担任主要作战任务。为了打这场伏击战,该团想了很多办法,如何消灭敌军的船队成了大问题,经过讨论,52团长找当地群众特制了好几条100多米长,非常粗的草绳。并且安排人在大河两边钉上木桩,把草绳系在两边木桩的水面以下部位。
日伪军正在行军,可以看出辎重、马匹占了道路的很大一部分,一旦遭到伏击,部队很难迅速展开,这也是为什么日军安排船只运送辎重的原因4月28日午后,日伪军进入伏击圈。公路上先是日军一个小队30人开路,紧接着后面就是1000多伪军,再后面是日军两个中队300余人,后卫是伪军第87团第3营,日伪军自认为调防万无一失,遂以并排的四路纵队沿着公路毫无戒备地前进。河里船队由5艘汽艇拖着20只木船组成,船上有日军50余人,伪军200余人,与陆上部队并进。
下午15时,日伪军进入伏击圈后,预先埋伏在河两边的战士悄悄割断木桩上的草绳。草绳浮出水面,缠到汽艇上的螺旋桨上,汽艇立即在河里打转,船队顿时大乱。我军趁势发起攻击,轻重机枪齐射,手榴弹和炮弹的爆炸声震天动地,敌军一片混乱。
激战中日军第1艘汽艇侥幸冲出了我军的伏击圈,头也不回地逃之夭夭。但是第2艘汽艇被我军掷弹筒击中,堵住了河道,船上的日军眼见情况不妙,纷纷跳下河,游到岸边,与陆路行军的日军会合。
这时围歼陆路行军日伪军的战斗也在进行,骑着高头大马的伪团长马佑铭在第一时间就被我军炮弹弹片击中,摔下马来,昏了过去,日军中队长也在战斗中被击毙,失去指挥的伪军纷纷缴枪投降,但日军则困兽犹斗,拼死反击,企图冲开缺口。在被我军击退后,日军和部分伪军退到新庄附近,企图死守待援。我军一部利用地形接近新庄,在手榴弹的掩护下突入庄内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敌军大部被我歼灭,仅残存的30多名日军和200余名伪军逃回宝应。
这场战斗从午后一直打到晚上,我军大获全胜,共击毙日军240人、伪军600多人,俘虏日军7人,伪军958人。日军山本顾问、伪少将团长马佑铭、中校副团长韩永恩等都成了俘虏。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10挺、曲射炮和迫击炮各2门、掷弹筒12个、冲锋枪3支、步枪1120支、手枪48支、汽艇2艘、木船20多条、电台3部、电话机20部、炮弹300多发、手榴弹2000枚、子弹2.5万多发和其他军用品。三垛伏击战是新四军在抗战中规模最大的伏击战,也是苏中1分区歼灭日伪军最多的一次战斗,我军牺牲干部11人、战士67人,伤干部18人、战士155人。
参考资料
《新四军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