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战役,德军步兵装备的MG-42通用机枪一战成名,以极高的射速,让那些初次参战的美国大兵领教了此枪强大的杀伤力。
“希特勒电锯”之绰号,就是从被这挺机枪打懵的美国大兵口中率先喊出,战时MG-42机枪就成了盟军的恶梦,许多士兵在战场上听到MG-42射击声就精神高度紧张,有人为此精神崩溃离开了战场。
当时,参战的其他机枪射速无非每分钟600发,且还是理论速度,战斗射速也就一百来发,日本军队著名的九二式重机枪也就这个射速。
但MG-42机枪理论射速最高可达每分钟1500发,实际战斗射程被要求控制在每分钟600发左右,由于没有射击调速器,因此德军培养一名合格的机枪手,就是要凭借手感将射速控制在每分钟500-600发。
由于MG-42的高射速,以及量产非常高,战时至少在70万挺以上,德军每个步兵班都配备一挺MG-42,少量步兵班配备的则是MG-42的前身MG-34,全班以MG-42为中心展开战术。
在与苏军交战中,苏军步兵战损高的一大原因,就是苏军机枪在和MG-42对射中,处于绝对不利态势,MG-42机枪凭借高射速,可谓打遍天下的轻重机枪无敌手,当然12.7毫米以上大口径机枪除外。
因此,二战时期,在所有交战国军队中,德军配备的MG-42通用机枪是最强的,出厂时的两脚架状态就是轻机枪,有效射程为800米。
当MG-42架上三脚架时,就是一挺重机枪,此时有效射击为1000米;装上各类车辆时,就是一挺火力强大的车载重机枪了。
作为一挺气冷机枪,MG-42也是有缺点的,首先,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射速高,但某些情况下,就成了其缺点,因为射速太高,成了一把战场上的“吞弹巨兽”,全班都得为其携带子弹,好在和德军普遍装备的毛瑟98K发射同口径的7.92毫米步枪弹,战时的子弹供应似乎不成问题。
其次,枪管非常容易发热,一般连续打上600发子弹,就得考虑更换枪管,幸亏每挺MG-42配有数根备用枪管。
最后,就是培养一名合格的机枪手非常困难,对一挺射速超过1000发的机枪来说,在没有射击调速器的前提下,让机枪手人为地将射速控制在每分钟500-600发,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战机盟军缴获了大量的MG-42机枪,最终都没有什么用,原因就是此枪射速太高,射手在射击时不易掌控,瞬间会打光子弹;此外,就是由于子弹口径不配套,缴获德军的7.92毫米子弹根本就供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