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上旬,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名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邮轮,正在劈波斩浪,急速地驶向香港。甲板上一位目光深邃的中年汉子,眺望着蔚蓝的大海,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20年前,意气风发的钱学森同样是怀揣着梦想,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在美国的那些年,他从一个懵懂青年,成长为世界瞩目的科学家。
1935年,时年24岁的钱学森孤身赴美,辗转来到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飞机机械工程。在取得了学士学位后,骄傲的美国人却拒绝了他的实习请求。钱学森只好变更了自己的专业,转而研究航空理论。
这一被动的转变,却给钱学森带来了契机。他来到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著名教授冯·卡门,开始了对火箭的研究,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早的火箭研究者之一。
1939年,钱学森取得了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的一名年轻有为的助教。1943年,钱学森随冯·卡门一道,进入了美国军方的火箭研究机构,并成长为全世界火箭研制的最权威人物之一。
当然了,钱学森也享受着美国给予的优厚待遇。除了有先进的研究设备,丰厚的研究资金外,钱学森还有受人尊敬的地位和相当不错的收入。这期间,钱学森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了《工程控制论》等数部专著。甚至他的导师冯·卡门也曾赞扬他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不过,在1949年,当钱学森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和夫人蒋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回到祖国去,为新中国出力。”而此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正在盛行。他们指控钱学森不但是共产党员,还吊销了他参加机密项目研究的证书。
钱学森以此为借口,提出了回国的要求。接到消息的海军次长金贝儿下令:“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能抵上5个师。就算枪毙他,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去。”
从此,钱学森遭到了美国方面的种种刁难。1950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收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他全家离开美国。当钱学森将自己的全部家当打包托运后,在海关又遭到了美方的无理扣押。
他们给出的荒唐理由是,在钱学森托运的数百公斤书籍里,发现了所谓“军事机密”材料。
美方不但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还在1950年9月9日,以莫须有的罪名悍然拘留了钱学森本人,将他关进了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进行所谓的审查。
其实,明眼人都明白,美国之所以扣留钱学森,其根本原因,是害怕钱学森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给新生中国带来的力量,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他们自己都对钱学森的能力赞不绝口:“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在看守所里,看守人员对钱学森进行了残酷的折磨。短短15天,钱学森就减重了30磅。这种非法拘禁,除了对钱学森的身体造成伤害外,更是对他精神的摧残。
后来,加州理工学院和中国留美学生一起努力,在交纳了15000美元保释金后,钱学森终于被释放。但美国仍然对他的住所进行监视,并强令他每月去美国移民局登记,还要随时接受移民局官员的传讯。
如此残酷恶劣的环境,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几乎被堵死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尽快回国,并为此策划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一天,钱学森夫妇俩相携走进了一家咖啡厅。两人要了两杯咖啡,慢条斯理地品尝着,似乎要在这个咖啡店里消磨一个下午。身后当然少不了尾随而来的两名美国特工。突然,钱学森站起来对蒋英说,他要上趟厕所,两个隔桌而坐的特工没有任何动作。
就这样,钱学森将一封写在卷烟纸上的求救信,寄给了比利时亲戚,嘱咐他们转交给钱学森父亲的老师陈叔通先生。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将信件迅速转交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高度重视钱学森的来信,国内科技界的众多学者也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在党中央的周密安排下,营救钱学森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1955 年6月5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五次大使级会谈上,双方同意就两国侨民回国问题展开磋商。美方向中国提交了一份包括军事人员在内的名单,希望中国政府释放他们回国。作为回应,中方代表团也向美方提供了包括钱学森在内的留美人员名单。
不过,谈判并不顺利,美方坚持认为钱学森并非主动要求回国,中方拿不出让他们信服的证据。为了表示诚意,中方在谈判过程中,曾主动释放了4名美国飞行员,但美方仍然在钱学森的问题上寸步不让。
直到钱学森这封求救信的出现,才让美方谈判人员哑口无言,不得不释放了钱学森。当然,中方也兑现了谈判时的承诺,释放了美方11名被拘押的飞行员。
1955 年10 月8 日上午,钱学森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回到了他阔别20年的祖国。
在全新的征程上,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参考资料:《1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