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北洋最强的军队,那非吴佩孚的第三师莫属了。北洋陆军第三师,其前身是北洋常备军第三镇。它成立的时间很早,是北洋六镇之一。第三师的训练方法和武器装备在当时的中国都是一流的。它源自北洋正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积极地执行了北洋政府的各项决策,为维护北洋集团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1年10月10口,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派遣大批北洋军南下,进攻湖北军政府。这种情况严重削弱了京津地区的军事力量。此时,北洋陆军第三镇正驻扎在长春、延吉和昌图一带。清政府迅速将其调回关内,以增强京津地区的防务。为了让袁世凯能够获取在北京担任大总统的权力,北洋第三师发动了兵变。也被称为北京兵变,兵变以后袁世凯成功在北京就职担任大总统。
1913年3月20口,宋教仁被刺身亡,国民党组阁的希望化为泡影。孙中山号召武力讨伐袁世凯,7月12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举兵讨袁。随后,江苏、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相继宣告独立。4月,袁世凯任命曹馄为长江上游警备司令,令其统率北洋陆军第三师进驻岳阳。岳阳位于湖南和湖北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整个两湖地区的革命党因此偃旗息鼓没有任何动作。张勋复辟之时,北洋第三师再度重拳出击,在讨伐张勋"定武军"的过程中,第三师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以快速的行军挺进北京,并首先攻占了丰台。丰台是京汉线上的大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切断京汉线,就能阻止张勋利用京汉线南逃的计划。同时,第三师牵制了张勋大部分的兵力,使得东线讨逆军能够从容布置,一举拿下北京。
在讨伐护法军的过程中,北洋陆军第三师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是这次征伐的主力,一直从襄阳打到衡阳,将两广护法军击退,维护了北洋政府在南方的统治。此后,从1918至1920年,第三师在衡阳驻扎了两年之久,它一直位于南北战争的最前线。在此期间,第三师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镇慑南方护法阵营,使其势力无法向北发展。南北两大阵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了平稳的态势。
然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中,北洋第三师遭遇了冯玉祥的反水,奉军占领秦皇岛,切断了直军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山海关和秦皇岛之间。吴佩孚未能在天津组织有效的增援,致使山海关的直军土崩瓦解。奉军将前线直军八万多人缴械,直系的主力部队损失殆尽。第三师也遭到毁灭性打击。
北洋陆军第三师在中国历史上纵横二十年之久,它是北洋集团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直系争夺中央政权的重要保障。它的覆灭,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成为直系衰亡的前奏。如果冯玉祥不反水,北洋第三师还在,只怕日本人拿下东北也不敢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