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出鞘:武器装备发展史上那些著名的大忽悠

时间:2020-02-06 00:14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前段时时间很多的军事群都被一组表情包刷屏了。表情包意思是当年军工情报部门误判美国的AIM-120D选用的双脉冲发动机,所以我们的新弹PL-1


前段时时间很多的军事群都被一组表情包刷屏了。表情包意思是当年军工情报部门误判美国的AIM-120D选用的双脉冲发动机,所以我们的新弹PL-15上面也选用了双脉冲发动机。等我们搞出来了,一看AIM-120D竟然没用双脉冲发动机。PL-15项目组人员心情一定很复杂。

同款的还有歼20的,当年以为F22的最大升力系数是2.0。这种“天顶星”的数据让我方的设计团队大跌眼镜,于是歼20这边拼命增升。结果后面知道F22的实际最大升力系数仅为1.5,也是哭笑不得。

这本身可以当作一个段子看,没有实际出处,仅供一乐。不过另外一个事情,似乎是有真实出处依据的。在一些公开资料里面提到了研制89式重机枪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北方邻居搞了款重机枪,12.7毫米口径,带脚架总重量才25千克上下。于是下令我国工业部门也要搞一款差不多的重机枪,经过各种极限测试,最终重量还是只能达到26kg。于是我们这边出现了带三脚架总重量26kg、可以单人抗起来的“重机枪”。

结果后来才知道是搞错了,25kg的重量只是枪身,不含三脚架。而三脚架本身就有16kg。不过,89式重机枪也有较为明显的弊端,精度较低,因为重量太轻,射击时不容易控制枪身。但重机枪就算再轻,也是重机枪啊,还是不太适合单人携带作战,需要两个人携带。然而两人携带时,稍微重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放在车上更是不用担心重量,尽量提高精度更重要。因此89式重机枪真的很尴尬。不过,新的重机枪似乎能满足大家两方面的期望,具体怎么样,大家还是拭目以待吧,这款重机枪值得期待。

当年还有个有趣的“牛皮”是米格-25。其实严格来说这也不算牛皮,人老老实实做出来了,只是西方觉得它特别牛。米格-25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是世界上首型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响尾蛇导弹都追不上它。然后以色列的雷达站一看,好家伙,这玩意飞了3.2马赫。

看到3.2马赫这个指标,西方国家都吓的不轻。虽说当年美国人也搞过3马赫截击机——XF-108和YF-12,不过因为超高速时机身过热的问题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因此这两款飞机的造价也突破了天际,因此没能量产服役。

得知苏联人竟然量产了一款3马赫飞机,美国人着实疑惑:难道真的得到什么外星技术了?知道后来苏联方面叛逃了一架米格25,西方近距离接触之后才知道,正常情况下米格-25飞不到3马赫,要把发动机烧了才行。因为超过2.83马赫进气道无法将进气降速到音速以下,会让发动机烧毁。此外,苏联人处理高温的方法其实就是——不锈钢机身。在后来知道其更多性能后,西方国家也开始有击落米格25的战绩了。所以说米格25不算吹牛皮,突破3马赫这事是正确的,只是西方在实现方式上判断有误。不过不锈钢飞机这种事情,多少人能想到呢。

对于各类极限性能,不同国家需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米格25设计之初是担任高空高速截击机的,这种战机在苏俄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美国U-2高空侦察机、A-12高速侦察机、B-58“盗贼”2马赫轰炸机和B-70“瓦尔基里”3马赫轰炸机项目的存在,苏联需要飞的尽量高尽量快的飞机去拦截敌机。相比之下,对于美国来说,截击机这种需求不是太强,反而是高空高速侦察机更加有用,因此在洛克希德A-12侦察机的派生型号中,YF-12截击机下马了,但SR-71侦察机却得以保留。

还有个类似的事情,那真的就是美国吹牛皮,中国帮忙实现了。美国陆军2017财年申请了967.8万美元以启动机动防护火力车(MPF)计划,即研制一种可快速部署、后勤保障需求较低但具备足够防护和火力来确保步兵旅战斗队行动自由的车辆。其实,解放军又早就帮美国实现了,解放军的新轻坦15式刚好就满足这个要求,而且可以批量现货供应。

那为什么说是美国吹牛皮中国帮忙实现了呢?老军迷可能还记得美国当年搞过一个“未来战斗系统(FCS)”包含了很多“未来”的新式武器规划,其中就有一个叫MCS的轻型履带车辆:其主要目标是先敌远距离发现各类旧式坦克,同时具有摧毁其正面装甲的能力,再凭借较好的机动性和较轻的重量实现便捷部署。而15式轻坦是完美符合这一指标的。

“未来战斗系统(FCS)”提出时间很早了,笔者早在04年就看到相关规划了,不过后来美国放弃了。然而美国不知道的是中国把系统方案偷偷捡回家研究了,15式轻坦就是按照里面的MCS思路搞的。搞出来之后解放军用的也是非常开心。

美军才发现不对,“未来战斗系统(FCS)”是真的有可能搞出来的。于是美军在17年又开始准备搞轻型坦克了,不过这次没敢叫MCS,毕竟叫起来丢人。于是改叫“机动防护火力”计划(MPF)。

其他类似的情况也不少,比如美军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对应快舟火箭)、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055表示自己才是量产的大型隐身驱逐舰)、潘兴II导弹(东风21D/东风2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多多少少都是美国为我们指出了路子,结果美国自己不怎么走了,我们自己坚持走下去还走通了。

总的来说,适度对军工单位施加压力是有益于军工发展的,但不考虑客观条件一味施加压力,可能会出现一些让人“无力吐槽”的产品。(89式其实可以算是个典型)毕竟武器是武器,不能靠一两个参数就简单评价其好坏。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吧,美女有详细具体的指标吗?如果我们硬要求腿的使劲长的才能算美女,那最终选拔下来的可能是巨人症患者,这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整体协调才是真的美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