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迪罗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34年秋,红25军在陶家河与蒋军第25路军梁冠英部激战后,正式踏上长征之路。由林维先指挥的红25军生产队和红244团9连,因为要安置伤员,错过了随主力转移的机会。他们与阻击敌人时走失的红244团4连一个排会合后,组成一小股红军,翻山越岭,转移到了皖西北苏区的熊家河根据地。
皖西北的最高指挥员高敬亭听说主力部队已经转移后,非常吃惊。因为前些天红82师刚在霍山县一带吃了败仗,仅突围出来200余人,如果红25军真的已经向西转移,这就意味着已经没有主力红军部队保卫皖西北了。于是,他下令将林维先这批人和红82师余部合编为红73师218团,用于应付之后可能遭遇到的蒋军围剿。
林维先被任命为皖西北道委会参谋,不过仍身兼生产队队长一职。生产队,顾名思义就是在苏区从事生产、后勤服务的队伍,其成员都是之前错误地被革职的地方干部和军官。所以,生产队虽然没有武器,但成员有一定作战经验,其实是有战斗力的。林维先原本是红82师师长,后因蒙上不白之冤,被发配到了生产队。
熊家河一带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产能较低,再加上连年战乱,大部分土地都荒废了,红218团和生产队都集中在这里,再加上其他苏区逃难而来的群众,粮食有点供应不上。高敬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组织大家去苏区边缘地区“打粮”。一听说要去“打粮”,群众纷纷报名,加上红218团和生产队,打粮的队伍一下子组织了近千人。
队伍集合起来后,当晚就向金寨县白塔畈镇的九棵松进发。九棵松是当地一个百余户的村庄,东、西、南三面都是丘陵,只有北面是一块平原。这里在第四次反围剿前也是苏区,不过现在已经是蒋军保安团的辖区。九棵松的群众见红军又来了,非常高兴,一些群众也自动跟着红军去打粮。
红218团团长熊大海把团部设在村内,派下面各营掩护群众去周边打粮,同时命林维先带领生产队和交通队控制白塔畈东北方向的香罗山,警戒北方固店子据点里敌人的动向。大家在香罗山上守了一个上午,暂时没什么事,到了中午,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声,一个老头气喘吁吁地跑上山来报告:“固店子的敌人出动了。”
林维先举起望远镜向北方望去,只见那边正冒着黑烟,是几处民房被敌人点着了,当地老百姓正拖儿带女四处逃命。跟在老百姓们身后的,是身穿黄色军服的保安团士兵。他们有的提着鸡鸭,有的扛着包袱,一看就是刚打劫完老百姓。
林维先对这些无恶不作的保安团士兵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中,除了少部分是强征的当地农民外,大部分都是当地地主富农的子弟,以及一些地痞流氓。这些人仗着手里有杆枪,经常四处打劫,无恶不作,名为维持地方秩序,实则借机称王称霸。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一遇到红军主力部队的打击,从来都是一触即溃。
此时红218团正分散在周边各地打粮,一时收不回来,生产队虽然有近百人,但每个人手只有一根扁担,交通队手中也只有几支短枪和一些手榴弹,大家都在看着林维先等他做决定。林维先分析了敌情,决定集中力量迎战保安团,大家来到山下一处田埂里埋伏起来,等待保安团的接近。
保安团的士兵们冲香罗山胡乱打了一阵枪,见没人反应,便大摇大摆地走入红军的伏击阵地。林维先见敌人已经上钩,便一声令下,高喊着“为苏区人民报仇!”带着战士们冲了上去,用扁担和保安团士兵肉搏起来。蒋军起初以为中了埋伏,十分惊慌,但见对手都是清一色的扁担,便马上镇定下来,端起刺刀和红军肉搏起来。红军战士们见了怒骂道:“好小子,居然敢和红军对杀起来!”
正当双方混战在一起时,红218团1营打粮归来,马上加入了战斗。见红军主力部队到了,保安团的士兵们撑不住了,拼了命地向据点逃窜,被击毙击伤数百人。还有一些人逃跑途中慌不择路,淹死在附近的漫林河里。
这一仗之后,生产队的红军战士们丢掉了扁担,换上了缴获的步枪。高敬亭也认可了林维先和生产队的功劳,摘掉了生产队的各项罪名,并将他们改编为红218团3营,从此皖西北红军又多了一个主力营。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