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老山211高地初战失利:七八分把握不行,非有十

时间:2020-02-05 00:13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作者:周天宏注:本文系“周参论坛”授权发布,原标题:《从仓仓促促到史无前例的充分准备——211高地作战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启示原因篇之1》仓促上

作者:周天宏

注:本文系“周参论坛”授权发布,原标题:《从仓仓促促到史无前例的充分准备——211高地作战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启示原因篇之1》

仓促上阵,仓促接防,仓促防御,仓促反击,是199师211高地初期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从接防开始到5月31日刘海洋排的反击、“6.11”的集中反击,都充满了仓促。

战斗组织中的仓促,与临战准备的仓促也有很大的关系。

“9.8”作战吸取了仓促上阵的教训,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充分准备,为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1高地及周边地形示意图,经过中越双方炮火的反复轰炸和激烈争夺,211高地以周边的草木已炸成灰

一、仓促的临战准备

粟戎生参谋长在访谈中说:

5月19日从军区前指得知敌将实施“T5 M1”计划,但不知是什么具体内容。我们虽不断地进行分析,但由于刚进入战场,情况不熟,一直难以判断准确。从部队进入阵地开始,这就是真正进入战场了,伤亡的情况也就不断发生。作战初期,即使没有大的作战行动,全军每天也有十至二十人的伤亡。主要是敌人炮火造成的伤亡,其次是地雷造成的伤亡。分析主要的原因,一是我换防行动敌人已经发觉,趁我新换防不熟悉情况的机会,对我打击;二是我方人员还不习惯在敌火下行动,不太会隐蔽,工事构筑也缺乏经验;三是阵地管理没有形成有效措施,人员随意流动,对阵地情况不熟悉,通道封闭不严格。部队几十年没有打仗了,上上下下都不知道上了真战场应该怎样应对。虽经临战训练,但还是差距很大,很难一下适应。

粟戎生参谋长访谈中说的这些不熟悉、不适应的情况,在我们后续轮战部队就相对少一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临战准备时间比67军的临战准备时间长许多。

冯育军处长在6月13日的日记中记到,“6.11”作战之后,总部工作组也认识到67军“临战训练的时间一个多月少了一些。”

冯育军《我的战地日记》剪辑

准备的仓促与充分,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值。我说67军临战准备和接防仓促,是与我们部队接替67军时的情况比较而言的。

67军初战的失利,使总部进一步清楚了长期和平条件下部队临战适应的难度,促使总部和云南前指对后续部队的临战准备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尤其突出的总部延长了轮战部队的临战准备时间。67军1月16日得到轮战的预告,22日接到轮战命令,3月4日就开始向战区机动了。而我们在营区预先准备了两个月(正式受领轮战任务之前),正式准备了四个月。67军3月8日到达战区,5月中旬就开始接防了,不到80天,而我们在集结地域四个半月。

所以,我说67军的临战准备是仓促的。

在这里,我还得说两句题外话:

我们应当给67军一些体谅。

我们也不要因此怪罪总部机关。因为,总部对部队实战适应能力的了解也有一个过程。

二、仓促的接防

211高地是在67军刚刚接防的时候丢失的。

对于一支三十多年没有打过仗的部队,尤其是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官兵来说,初上战场的那几天,是战斗力最低的时段。而67军接防组织的仓促,进一步加剧了战斗力的弱化。

67军接防组织的仓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我们后续轮战部队相比的组织简单;二是595团在接防期间临时调整211高地的任务划分。

67军在接防中的失利,促使云南前指增强了换班组织中的忧患意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改进。这使得我们后续轮战部队的接防组织更加周密,更加稳妥。

首先,进行了超常的阵地见习,改变了初战不了解战场的问题。在我们还在营区准备的时候,我们就组织每个步兵团一名团干、一名连长去战场见习;我们进入集结地域后,部队训练一展开,就开始了各个层次的阵地见习;接防前半个月,我们连队主要指挥员带一半以上的班长骨干已经提前进入阵地了。这样超常的阵地见习,也要感谢67军各级的支持。

其次,改变了接防的顺序。原来的“先次要方向后主要方向、先纵深后前沿”,截然不同的改为“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前沿危险点后纵深”,大大降低了主要方向尤其是前沿危险阵地初期防御的危险;原来的“先炮兵后步兵”截然不同的改为“先步兵后炮兵”,既有利于隐蔽换防企图,又使换防中的战斗有可靠的火力支援。在这里,我有点自豪,因为,这个改变,是云南前指看了我的一篇文章后改的。

历史地看问题,67军接防组织的简单,不能完全责怪他们,但是,从未来作战出发,我们必须认识这个教训。

595团在接防期间临时调整211高地的任务划分,进一步增大了211高地防御的仓促与孤立。这可是自己雪上加霜。

突击队副队长贺光明模拟进攻211高地时的留影

粟戎生参谋长在访谈中说到:在接防期间,把211高地从原体系中切出来给了左翼连,而左翼连的166、168号阵地和211高地不在一条山腿上,从地形上来讲,不是一个体系,因此不能对211高地实施有效的支援。这实际上把211高地变成了突出于防御体系之外的一个孤岛。正是这个调整,给后来5月31日作战中211高地1、2号哨位失守埋下了祸根。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是,29日24时,由5连接替了6连在211高地的防御任务。5连的这个班在阵地上只有29个小时,敌情、地形不熟,时间仓促,战斗准备很不充分。所以,不仅在客观上造成5月31日的作战中1、2号哨位失守,而且该连开始一直没有发现失守情况,也就没能立即上报和快速组织反击,失去了一个有利的反击时机。

这个问题,在冯育军处长6月14日的日记中也有反映。

冯育军《我的战地日记》剪辑

三、仓促的“5.31”反击

1985年5月31日下午,595团临机组织一个排向211高地反击。

这是第一次反击。

这是595团自己组织的反击。

这是一次匆匆忙忙的反击。

我们来看看排长刘海洋5月31日的日记:

东方刚刚露出晨曦,我们连就接到迅速赶赴262高地(二营指)的命令,全连迅速整理着装,按原行军序列出发。当我们排行至船头时,接到团电话通知:每人扛一箱弹药。当时每个战士的负重量就不轻了,加上一箱子弹,最少的负重也不少于70公斤,但我们的战士却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他们走不动的就爬,爬不动的就拖,你帮我我助你,骨干以身作则,先头于十点整到达262高地。

14时05分全排除个别体力差的同志未赶到262,一、三班全都到齐,此时连长还未到,我们就受领了增援908(六连指)的任务,刚到的战士还未来得及休息,就向908机动了。全排于16时10分前全部到达908。

此时,天上下起了大雨,战士们还未来得及短休一下,吃点东西(已有一天一夜未吃东西了)。副参谋长就赶到908,给我们下达了战斗命令……尔后要求我们4点20分准时出发,每人一包干粮,边走边吃,其余东西一律留下,轻装前进。

……全排于17时57分全部到达255高地,此时我们都成了“血泥人”。

来到255,还未来及休息就向洞内六连二排长处受领任务:团命令你排炮声一响于六点整发起冲击。当时时间相当紧急,我就简单进行了战斗分组,通讯联络的方法,冲击时的两种方案,简短的战斗动员。动员还未完我们的炮声就响了。……

我的冲击命令刚下达,第一小组像箭一样射了出去。当时我真不敢想象,我们的战士是那样勇敢,他们已有一天多没吃东西了,而且又走了那么多山路,然而我们的战士似钢人一般。

第2战斗小组刚刚发起冲击,敌人的机枪、炮火似雨点一样向我们打来。这时好几名战士被炸伤,战士们也都就地卧倒了。看到这种情况,想想临出发前团首长的话,我大喊一声:“党员骨干跟我冲”。

当时3班副还未包扎(伤),范传明、任金平、何平、六连带路的,谢玉南就跟着我向前冲击。这时敌人的机枪、炮弹打向了我们,谢玉南受伤倒下,带路的被当场炸飞。看到这些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冲击,冲击,前进,前进。能冲的就冲,不能冲的就滚,我一气滚个七十多米,被“211”前的一块大石头挡住。

梳理一下刘海洋日记中反映的情况:

1、战士们很累。

“每人扛一箱弹药。当时每个战士的负重量就不轻了,加上一箱子弹,最少的负重也不少于70公斤”。

“刚到的战士还未来得及休息,就向908机动了。”

“战士们还未来得及短休一下,吃点东西(已有一天一夜未吃东西了)。副参谋长就赶到908,给我们下达了战斗命令”。

“他们已有一天多没吃东西了,而且又走了那么多山路”。

2、战斗准备时间很急很短。

“全排于16时10分前全部到达908。”“尔后要求我们4点20分准时出发”。他们只有十分钟准备时间!

“来到255,还未来及休息就向洞内六连二排长处受领任务”。

“动员还未完我们的炮声就响了。”

“我的冲击命令刚下达,第一小组像箭一样射了出去。”

“当时3班副还未包扎(伤),范传明、任金平、何平、六连带路的,谢玉南就跟着我向前冲击。”

3、战士们很勇敢,但是冲击的过程中缺少良好的协同和支援。

“当时时间相当紧急,我就简单进行了战斗分组,通讯联络的方法,冲击时的两种方案,简短的战斗动员。动员还未完我们的炮声就响了。”步兵与炮兵的协同应当以步兵为主的啊!

“我的冲击命令刚下达,第一小组像箭一样射了出去。”

“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冲击,冲击,前进,前进。”

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匆匆忙忙冲上敌阵的!

当时,尽管情况紧急,尽管上级催促很急,但是,团指挥员也不能这样匆匆忙忙地组织反击。

他们虽然冲上去了,夺下了3号哨位,但是,一个排20多人,“冲上来6名同志(连我),已有4名受伤(两重两轻)。”

当时,多亏越军在3号哨位只有一个人。

67军参谋长粟戎生在老山战场勘察地形

四、仓促的“6.11”反击

粟戎生参谋长在访谈中说道:

我到1团指挥所,就开始了解情况。发现部队准备工作差距较大:1团绝大部分兵力都在各自的阵地上,全团可用于反击的预备队,仅有不满员的两个步兵连。由于刚上阵地,预备队还没有去过一线阵地,因此反击部队对敌情不明了;对211高地附近地形不了解;对攻击路线不清楚;只有抓紧时间准备才行。距攻击发起还有7—8个小时,按照平时演习的情况来分析,如果采取的措施得力,有这些时间应该还能够准备好……

但实际情况与预想差距极大。8日晚,师决定以偷袭方式实施反击。攻击部队即从待机位置向进攻出发地行进,预计午夜发起攻击。待机位置距进攻出发地大约有3公里左右,但仅有一条一人宽的泥泞小路,且要通过两三个敌炮火封锁地段。到当日24时了解情况,部队没有到位,进一步了解行进到哪?带队指挥员说不清楚到了哪里。加之在行动之前担任攻击任务的9连连长遭炮击牺牲,对部队行动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直到天亮才报告:看明白自己的位置了,部队被敌炮击打散,在逐步收拢中,但距预定攻击出发阵地还远,无法按计划实施攻击。鉴于此种情况,只能确定按原计划向后顺延24小时,即9日夜发起攻击。部队返回原待机位置。

我和团里研究,为避免再出现上述情况,在这白天十几个小时内,要安排攻击部队抓紧时间办以下几件事:一是组织干部和部分骨干,到偏马方向看211高地地区地形;二是组织他们看行进路线;但事后分析,在当时的情况下,部队是难以落实这些要求的。

6月9日准备继续按原计划组织实施。总参作战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先后打电话对突击队的编成、多波次冲击提出要求。但实际结果和8日一样,直到天亮攻击分队也没有到位,只好再顺延24小时。即6月10日再按原计划实施,定于午夜发起攻击。但发起攻击后,天下大暴雨,能见度不足1米。只好暂停攻击行动,待天亮后再行动。 部队实际到11日早上5点才全部到位展开。

……几次攻击未果后,1团事先准备的兵力(两个不满员的连)已经不够用,只能临时从3团再抽调一个连参战。临时抽来的连队仓促上阵,对地形敌情的了解就更不足了。仗打到这个份上,虽然困难,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否则,阵地上的伤员、烈士的遗体如何能抢救下来。

从这一段话简要分析当时的仓促情况:

1、分队接敌行动能力低。

原计划8日午夜机动到位并发起攻击,结果,一推到9日,二推到10日,三推到11日。

2、情况不明。

连队(应当包括团)“对敌情不明了;对211高地附近地形不了解;对攻击路线不清楚”。

3、连队准备时间很短。

按照粟戎生参谋长说的:“8日晚,师决定以偷袭方式实施反击。攻击部队即从待机位置向进攻出发地行进,预计午夜发起攻击。”

据此分析,即使连队从19时开始准备,分队在什么都不明白的情况下,要在5个小时完成传达命令、战斗动员、研究方案、战斗编组等战斗准备,然后要在敌人炮火拦阻下进行3公里隐蔽接敌(这可不是平时的三公里越野)、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现地协同,还要给排和班组织战斗的时间。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连的进攻准备,只有在训练场上可以。就是粟戎生参谋长说的:“按照平时演习的情况来分析,如果采取的措施得力,有这些时间应该还能够准备好。”

那是因为,演习场上没有敌人啊!

从冯育军处长的日记看,9日晚,“第二次组织进攻”时,“团午夜12时才组织完战斗,团前指与营指协调不好。搞了两次火力袭击,突击分队未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只好向后推,突击分队6时才有少数人到位,只好停止这次行动。”

冯育军《我的战地日记》剪辑

9日晚的组织战斗,是在8日组织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上午,司令部派两位副处长去一团拟制作战方案,比较具体,各方面都想到了。”尽管如此,“团午夜12时才组织完战斗”,而且“团前指与营指协调不好”。那么,可以想象,8日晚上的组织准备有多么仓促。

4、分队战斗力水平存在问题

6月11日,一连折腾了三个昼夜,指战员的体力、心理和士气各方面都已经很弱了,况且,“部队实际到11日早上5点才全部到位展开”,但是,他们当天仍然展开了前赴后继的冲击,可以想象反击的仓促。

在过去战争年代,许多胜利来自边打边准备的仓促应战,但是,前提是,那个时候,部队战斗力水平尤其是指挥水平和部队士气是很高的。

五、准备极度充分的“9.8”作战

吸取“6.11”战斗仓促草率的教训,“9.8”战斗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的充分程度,我想用一个“极度”的词!

所谓极度充分,一是史无前例的充分准备;二是不能再充分的充分准备。

“9.8”战斗的战前准备实际上是无限期的。那就是,什么时间准备好了什么时间再打。

从冯育军处长的日记看,“准备好了再打”,是北京的多次指示。

冯处长在7月23日的日记里记到:固副司令员传达杨总长7月18日指示,“关于他们前指提出要拔几个点的作战行动,北京不限时间,准备好了再打,现在的关键是要做好准备,不限制时间。”

冯育军《我的战地日记》剪辑

我查阅了199师和67军有关“9.8”作战的诸多资料,都有充分准备的情况和经验。我不厌其烦地把这些资料罗列给大家,虽然有重复与雷同,我还是希望穿军装的战友们不厌其烦地阅读,因为,其中有鲜血和泪水,因为那是实战检验了的真经!

原明在事迹报告中讲到:为了奇袭的胜利,我曾带领突击队员四上高地侦察……我们熟悉了攻击道路的地形,摸清了越军的活动规律,选好了攻击路线,排除了越军在阵地上布设的360多颗地雷,拔除了400多个铁蒺藜,为奇袭做好了准备。

在《步兵第一九九师侦察连奇袭574号阵地西侧高地1、2号哨位战斗》战例中写道:

——我经近两个月的观察、抵近侦察和技术侦察,掌握了574号阵地西侧高地之敌的设防情况、行动规律以及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恰到好处地选择了战机。

——为了验证白天行动的可能性,侦察兵先后9次在白天进行抵近侦察,都没有被发现。

——为实现白天奇袭的决心,我们还采取了各种手段,创造奇袭的条件。一是顺应敌紧张心理,创造夜暗攻击的假象。自7月18日至9月6日,我多次利用坚守404号阵地和3号哨位的分队,在夜间不断袭扰敌人,造成夜间进攻的架势,搞得敌人惊恐万状。二是在夜间对574号阵地东侧高地及其附近敌占高地实施无规律的炮击,而在白天保持战场常态,使敌形成晚上高度紧张,上午松懈休息的习惯。

——8月27日至31日,按计划师团炮兵群对敌43个目标实施有重点、无规律射击,既隐蔽了企图,又完成了预先火力准备。

——利用9月1日至3日双方停止炮击的有利时机,奇袭队分批秘密屯入了3号哨位,均未被敌发现,从而缩短了接敌运动的时间。

——侦察连以二排为基础,从全连挑选了27名身体素质好,战术动作灵活、机智勇敢的干部战士组成奇袭队;

——战前,除制定周密的协同计划,还组织了以奇袭队为核心的步、机、炮、侦的现地协同,研究了奇袭前、奇袭中、得手后3种时机6种协同方法,明确了不同时节的协同信号。奇袭队开始行动时,做到了人到位、弹上膛。奇袭队发出火力支援的信号后,在15秒钟内炮兵全部开火,首批弹群就盖到了敌阵地上,我猛烈准确的炮火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有力地支援了奇袭行动。

199师《出击占领574号阵地西高地I、2号哨位战斗总结》中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周密组织,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

一、周密组织,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

……为确有把握、一举成功,七月中旬以来,师、团从思想、组织、计划、训练、物资器材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一是深入进行思想动员……

二是建立健全指挥组织……

三是采取多种侦察手段,反复查明敌情,掌握敌行动规律。师、团在偏马、013、417、576号阵地组织了观察配系,相互协同,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昼夜监视敌人活动,并先后五次组织侦察兵对一、二号哨位的地形、敌情实施抵近侦察,摸淸了敌防守兵力数量、部署、火力配系、阵地情况等,掌握了敌行动规律,为制定出击、坚守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是发扬军事民主,制定和不断完善方案……有领导、有步骤地让干战献歼敌计策,反复研究修定战斗方案,在此基础上,又将方案交给出击分队,让部队进行认真研究……通过"上级提问题下级找对策,下级提难点,上级作解答”这样几经反复,完善了出击方案、协同计划、炮兵火力和通信工程、后勤等保障计划,采纳了大家提出的“奇袭作战要做到运动、火力、突击三者紧密结合”的建议,补充了步炮协同的内容。

五是根据方案,反复进行适应性和针对性训练。出击分队根据战斗任务,采取了讨论战法,沙盘演练,选择相似地形模拟训练等方法,先后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针对性训练,奇袭队主要进行各种情况下的秘密接近、爆破、进洞、搜洞、排除障碍和防炮等出击动作训练;坚守分队主要进行紧急构工、防偷袭、抗敌反扑的训练,注意了伪裝和摔、滚、碰时不发出声响的实验训练,师在各方准备和协同的基础上,用一天时间组织了有各级指挥员,各兵种及出击分队干部、战斗小组长参加的沙盘协同和推演,对出击路线、每个战斗时节各兵种、分队的任务、位置、各战斗小组的行动方式,跃进速度等都进行了周密协调,使干部战士达到敌情明、任务明、接敌路线明、协同要求明、战术手段明,信(记)号明,保证了战斗中协调一致的行动。

199师《出击占领574号阵地西高地I、2号哨位战斗总结》剪辑

在67军“9.8”战斗的《出击收复574号阵地西高地1、2号哨位战斗详报》中写到:

(二)充分准备,慎重实施

在敌我兵力直接对峙,双方高度戒备状态下,组织出击作战,战前准备极为重要。七八分把握不行,非有十分把握不可。此战本着充分准备,慎重实施的思想,师团组织出击分队,反复勘察地形,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和自下而上地研究行动方案。一是查明敌情,熟悉战场。团在偏马、013、417、576号阵地组织了观察配系,昼夜监视敌人活动;8月中、下旬,组织侦察兵对2号哨位及2号哨位到1号哨位的地形、敌情实施了抵近侦察,掌握了敌行动规律。二是发扬军事民主,完善方案…… 三是根据任务、地形特点搞好模拟训练。……四是加强阵地建设,搞好多种保障。团抽调工兵30余人次,用近20天时间扩大加固了我574号阵地西高地3号哨位屯兵洞,并在576、417号阵地构筑了3个重机枪掩体、1个观察工事,修构了 576号阵地至574号阵地交通壕40米,开辟了从429号阵地西无名高地至574号阵地通路,架设了通信线路3条、沟通了431、429、417号阵地与576号阵地“884”通信网路。使干部战士达到了敌情明、任务明、接敌路线明、协同动作明、战术手段明、信(记)号明。战斗中,指挥及时,通信顺畅,协同密切,保障有力。

67军《出击收复574号阵地西高地1、2号哨位战斗详报》剪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