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人民星云”项目启动仪式暨“人民一号”卫星发射新闻发布会2019年12月27日在京举行。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中科光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会上共同启动了“人民星云”项目,项目计划于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民一号”卫星。
此外,国新办2019年12月27日就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6月前,计划再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卫星产业正值黄金十年,有望进一步推动卫星产业大发展。
卫星产业链及细分领域市场规模
从产业链区分,卫星产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上游的卫星制造与发射、中游的卫星数据处理和下游的卫星数据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已成为带动全球航天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8年全球航天经济市场规模达到360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229亿美元逐步在2018年达到2774亿元,复合增长率7.68%,占总市场规模的77%。
从具体来看,占比最高的是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分别达到1265亿美元和1252亿美元。其中底面设备制造业增速较快,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3.82%。
卫星制造是行业最上游,具有卫星物权的企业向卫星整星的设计制造厂商提出要求,由其向卫星零部件厂商采购,然后进行生产,最后交付完整的卫星产品。完整的卫星产品通过火箭搭载,由发射服务厂商将卫星运送至预定的轨道运行。卫星制造收入从2007年的116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9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仅5.3%。2010年下降主要由于2009年发射多颗造价较高的科学和政府卫星,而2010年发射的卫星造价相对较低;2016年的下降主要由于卫星发射数量减少导致。
卫星服务业包括火箭制造和卫星制造两环节,而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形成卫星行业的中游。根据第三方SIA统计,全球卫星服务业收入从2007年的738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265亿美元,占整个卫星产业的35.12%,复合增长率达到5.53%。
在国内卫星服务业中,遥感卫星占整个卫星服务比重最大,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大力推出卫星产业和卫星服务业的政策。
遥感卫星占比最大,国内遥感产业欣欣向荣
2018年发射卫星总数超过300颗,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达到2100颗,增长20%以上,其中遥感卫星占发射总数的39%,商业通信卫星占22%。
随着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行业需求的增长和鼓励政策的不断落地,国内遥感卫星的发射数量逐年增加。据卫星工业协会(SIA)发布的《2019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8年中国遥感卫星发射量达到40颗,占全球的接近三分之一,包括高分一号02、03、04星,高分五号、高分六号和高分十一号等多颗高分卫星。中国的遥感产业规模不断上升,从2008
年的11.4亿元上升到2017年71.5,年复合增长率22.63%,远超地面设备制造业增速。
卫星遥感下游民用客户主要是政府以及大型企业,政府市场占据较大的市场比例。民用市场主要集中于气象、海洋、农业、环保、水利、交通、市政、科技、教育等行业。从应用数据量的角度来看,气象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农业监测和环境监测是应用规模最大的四个领域。同时,遥感技术的发展给下游应用带来的新的增量,遥感技术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带来了大量的新兴需求。
相关公司
中国卫星(600118.SH):公司主要面向各军兵种提供多类型北斗导航特色终端等服务,在宇航领域具有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总装、测试、试验等能力,也具有部分宇航部组件产品。其控股股东航天五院是我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产品研制基地,承担了我国约90%卫星的研制,技术实力雄厚,旗下拥有总体部(501部)、空间控制技术研究所(502所)等优质资产。
北斗星通(002151.SZ):公司是我国北斗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业务覆盖芯片、板块、终端、系列到运营全产业链。经过多年内生外延结合式发展,遵循产品+系统应用+运营服务的业务模式,形成了北斗基础产品、汽车电子、国防业务、行业应用与运营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公司北斗芯片研发能力国内领先,率先发布了首款北斗三号GNSS芯片。
航天宏图(688066.SH):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在遥感和北斗领域设有自有基础软件业务、系统设计开发业务和数据分析应用业务,已研发了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平台,如遥感领域的遥感图像处理基础软件PIE和导航领域的北斗地图导航基础软件平台PIE-MAP。此外,公司还基于自有平台,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单位提供系统开发设计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服务主要应用于国土、林业、水利、环保、气象、海洋、北斗信息、军事等多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