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东亚有两大国家,一个是垂垂老矣的腐朽帝国-大清国,另一个则是刚经历过明治维新国力蒸蒸日上的日本,这东亚两大强国就在1894年因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了。最后甲午战争以清廷的惨败结束。但今天不讲战争的始末,而是从李鸿章购买军舰来看,为什么甲午战争会打输。
1875年,李鸿章当时通过海关税务司赫德,在英国买了四艘铁甲舰成立了北洋水师。之后陆续向英.德两国购买了大量的军舰。因为老佛爷把钱都拿去盖颐和园了,所以导致甲午战争前几年虽然国际上海军技术突飞猛进,可清廷的北洋水师仍在原地打转,甚至落后,因为舰船会老化。直到1894年6月,中日双方在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这时李鸿章才警觉要加强北洋水师的战斗力。他认为短期内要有成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花钱。除了向欧洲定制新式舰船外别无他法。但是买军舰没那么简单,需要找到掮客,就是中间人。让掮客帮你找英国的船厂,然后下订单。这时李鸿章找到了他的老朋友中国海关的老大,英国人赫德。请他问问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有没有好的货色,这里要先澄清一个消息,以前书上甚至老师在课堂上没说过,甲午战争中把北洋水师打的落花流水的日军吉野号巡洋舰原本是英国要卖给中国的。但慈禧太后把钱都花光了,不但没买到,还让日本买走反而打中国。这完全是错误的。事实上,赫德推荐的是吉野号2.0是一艘比吉野号还要强一点的舰船,要价34万英镑。如果预算不够,还有一艘猎雷舰要价2万8千英镑。而第一艘买不起的巡洋舰后来背智利买走。之后战事恶化后清廷打算跟智利购买,智利却涨价到50万英镑,又在日本的作梗下不了了之。李鸿章觉得外国人不可靠,同时派了同乡-驻英公使龚照瑗去英国打探消息,特别跟龚照瑗说,到了英国如果有现成火力强,速度快的舰船,就赶快买回来。龚照瑗不负众望,到了英国随机拍电报给李鸿章说,船厂里有一艘猎雷艇要价5万8千英镑保险费另计,李鸿章觉得太贵了。但贵不贵是一个问题,更致命的问题是这艘船就是赫德推荐的那艘猎雷舰,龚照瑗的报价竟然比赫德的报价贵了一倍。整整多出了3万英镑,还不含保险。难道是船厂故意报低给赫德吗?当然不可能,因为船厂巴不得想和李鸿章直接交易了,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龚照瑗把钱贪了。又过了一个月,战事持续紧张,中日双方在丰岛第一次海战,清廷惨败。李鸿章有发电报催促购船事宜,说必须马上加强装备,要不然自己乌纱帽不保了。龚照瑗立刻回电说,他找到另一艘快船,与上次推荐的那艘一样,想买要快。但事后证明,龚照瑗说的还是上次那艘。可李鸿章以为捡到便宜,赶紧跟朝廷要钱准备购买那艘5万英镑的快船。他显然不知道龚照瑗推荐的始终是那艘猎雷舰。区区五万英镑怎么能买到快船(也就是巡洋舰),都已经开战了,船厂更不可能降价出售,事实就是龚照瑗为了促成交易少收了点回扣。但最严重的问题是李鸿章管理北洋水师这么多年,竟然对船只的类型和价格都没有基本的认识,甲午海战能不输吗?就这样李鸿章拿到了朝廷的30万英镑,订了那艘5万英镑的船,还一次买了四艘。至于李鸿章知不知道舰船的细节?当然是不知道了,连这艘舰有多少门炮,有无护甲,什么时候能运到中国通通不知道就匆忙成交了。
李鸿章购买军舰的事情一传开,各路掮客买办通通找上门来,除了推荐英国德国船外,还把外脑经动到美洲国家身上,毕竟跟英国德国船厂定制新军舰需要时间,但买他们二手的就是现成的。于是智利,阿根廷,巴西甚至秘鲁都纷纷向李鸿章招手。
下期跟大家讲讲李鸿章是怎么被坑的,和总结一下清末甲午战争为什么会输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