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印度军工业,很多人都知道印度军工业不行。但是具体印度军工业为什么不行,就不是很清楚了。从目前印度手上的装备来看,印度获得的好东西确实是不少,其中苏-30战斗机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不仅有实机,还搞到了相应的生产线。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担心印度会像中国那样仿制这些先进武器,并不断推陈出新呢?
目前国内认为印度军工业不行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奉行“造不如买”的思想。美俄等军火出售大国不仅对印度没有军火禁运这一说,甚至是有什么非核心的先进技术,只要你印度愿意出钱,我就愿意卖给你。这就造成国外装备不仅比印度国际装备质量更好,而且价格还更便宜。比如印度国产一架苏-30MKI战斗机的钱,就足够从俄罗斯买两架同型号整机了。
那么,印度国内就没有人知道“国防自主化”这么一说么?
其实是有的,在被国内媒体忽视的地方,还有两种印度国内装备思想。第一种思想仍然认为印度军购应该以外购为主,国产化为辅,不过这种国产化只是要求能够吸收这些装备就好,不用再推陈出新。第二种思想则是第一种思想的进化版,要求印度在消化吸收之后,能够再推出自己特色的设计。
不过这两种思想都需要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印度需要具备一定基础的现代化国防工业基础,才能够进行第一步的“吸收”,并完成后面的“消化”和“提升”。
“可是印度已经能够自产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苏-30战斗机了呀!”,严格地说,印度并不是生产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苏-30战斗机,而是“组装”。苏-30战斗机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重要零部件,甚至是某些特殊部位的金属配件,其生产地都不在印度,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来料加工”很相似,只是提供了最简单的人工组装环节,核心的东西都还没碰到。
印度就不能把这些核心装备拆开后好好研究吗?不好意思,还真的不能。你要像中国那样拥有“看一眼就怀孕”的本领,需要拥有两个前提:基础科研体系和相对应的科研人才。
新中国建立之初,虽然工业基础很差,但是诸如钱学森等拥有世界先进知识的科研人才不断回归祖国,使中国的“科研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而新中国的几个五年计划则构建了新中国最初的基础科研体系。
印度有什么?印度最引以为豪的IT人才,除了为美国大量的互联网企业贡献了中层管理人才和基础程序员之外,就没有像样的高层出现,更别说独自拥有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互联网企业了。
印度基础科研体系的建立则更为艰难,因为印度各邦拥有相当高的自治权利,为了讨好选民,各邦并没有长期性的基础建设方案,底层人民连基本的识字率都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何为现代化国防科研体系提供大量的新鲜血液?
不是说印度就没有进步的机会,只不过印度需要先完成更为基础的建设,才能够腾出力量来发展自己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才有机会像中国一样实现自己的“弯道超车”。不然印度的国防科研体系,就只能够像“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样,靠一堆俄罗斯科学家来解决最核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