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传统农历“辛丑牛年”,而在人类战争史上,不仅有战国时代的火牛阵、三国时代的“木牛流马”,而且还有相当多的现代武器装备用“牛”命名。在各种以“牛”命名的现代武器装备中,有美国AGM-65“小牛”战术空地导弹、俄罗斯“野牛”冲锋枪和苏联米亚-4喷气式战略轰炸机,还有苏联的抢滩登陆“神器”——“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为了丰富两栖登陆工具,我国也引进并生产了4艘。
这款“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到底有多牛呢?通常一般都称呼气垫登陆艇,而其称为气垫登陆舰,这头“牛”凭借其550吨的巨大体形、约150吨运载能力和55节高航速的显著优势,荣登世界吨位最大气垫登陆舰宝座,迄今,其地位都是无可撼动的。
根据公开资料,“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长57.6米,宽26.6米,吃水1.6米,标准排水量480吨,满载排水量555吨,巡航速度55节,最高航速60节,艇员27~31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尺度和装载能力最大的全垫升式气垫登陆艇。该艇可载运3辆主战坦克或10辆装甲运兵车,或8辆步兵战车及多达数百名全副武装的战斗人员,载运量达到美制LCAC的3倍。其登陆舱内一般设置140个人员座位,但必要时可在运送武器装备的舱室安装可拆卸座椅,另行安置360名海军陆战队员,使搭载总人数达到500名。“欧洲野牛”的大载运量、高速航行性及其航程,对于在特定距离和范围内实施突然、快速和由陆及陆的跨海登陆作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另外,为了增强远洋航行的能力,在整个舰体上采用的设计和构造也区别于传统的气垫艇,“欧洲野牛”的舰体采用了坚固的浮桥式构造,材料应用了高强度的耐腐蚀铝镁合金,而且在气垫的内部也有很多被分隔的区域,这就相当于舰船的水密隔舱一样,即使是局部遭受了攻击也不会使得整个气垫都完全瘫痪而不能使用。这样即使在复杂的海况中其航行也能十分的稳定。另外“欧洲野牛”在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上,配备了先进的导弹、舰炮和雷达,也达到了一般登陆舰的配置。
“欧洲野牛”的造型充满了力量感,动力装置为3台燃气轮机(另有2台为气垫提供升力),3个巨大的推进风扇设置在艇尾。全功率状态下,“欧洲野牛”航速能飙到55节以上(约100公里时速),虽然这个速度在陆地高速公路上不算啥,但在水面上可算是飞速了。
“欧洲野牛”在封闭式坞舱内可搭载约150吨的装备和全副武装的军人,执行高速抢滩登陆。此外,在艇体外部还配备有强大的火力,包括“箭”-3M或“箭”-2M防空导弹系统、2座30毫米АК-630近防舰炮、2套22管MC- 227型140毫米非制导弹药发射装置,以及20到80枚水雷。在参加作战时,“欧洲野牛”还会配备肩扛式防空导弹。因此,“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不仅拥有很强的近程自卫能力,还能够凭借舰载140毫米多管火箭炮对岸上目标实施压制和摧毁。
2009年7月2日,中国与乌克兰大海造船厂签约订购一批“欧洲野牛”,合约总价值2.4亿美元。此合约也将转移“欧洲野牛”的技术给中国,我国将自行生产此种大型气垫登陆舰。首批两艘“欧洲野牛”于2010年9月在大海造船厂开工,在2013年4月12日,首艘“欧洲野牛”在乌克兰交付中国,该舰随后在4月26日于乌克兰费奥多西亚港(Feodosiya)装上载重船“纽约”号(HHL New York),5月24日运抵中国广州黄埔造船厂。中国除了从乌克兰引进两艘之外,还在技术转移下于黄浦造船厂建造两艘同型艇,总共花费3.15亿美元。
由于气垫艇不受潮汐、水深、雷区及登陆障碍物和近岸海底坡度限制,具有快速突击能力,同时其搭载兵力可随艇快速前推,因此自然成为近期解放军重点发展的装备。“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可以满载排水量高达555吨,在55节平均航速下的最大航程可达300海里(约555.6千米),这也就意味着在300海里范围内,“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能够实现从岸到岸的两栖突击登陆作战,特别适合针对台湾海峡天然屏障或南海珊瑚礁密布的限制性滩头条件,因此一直是解放军欣赏的装备。
但是,当时国内对于“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引进也有不同的声音:因为气垫登陆艇是海军陆战队“由海向岸”发起进攻的重要作战载具。和坦克登陆舰,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一样,气垫登陆艇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但通常能够进入到登陆舰和攻击舰坞舱内的,都是中小型气垫登陆艇,大型气垫登陆艇虽然性能强,但是却很难获得这方面的优势。在航渡时,气垫登陆艇可在坞舱内休整,节省摩托小时数,战斗时再从换乘区内驶出,非常便利。一些议论指出,“欧洲野牛”虽然具有更大的载运量,却无法像726A型气垫登陆艇那样利用船坞登陆舰进行远距离部署,其自身的续航力使之仅适用于在大陆沿海水域执行两栖登陆作战任务,任务用途被局限在台湾海峡或一些处于最大航程内的岛屿等,而这一任务同样可以由726A型气垫登陆艇等其他登陆工具完成。还有评论称,726A型气垫登陆艇通过071船坞登陆舰已经能在更远的距离和更大的范围内执行任务,而“欧洲野牛”则受制于其庞大体积而完全不具备这种远程部署的灵活性和使用能力,因此有些大而无当。因此,现在“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出现频率越来越少,大有“打入冷宫”的态势,反倒是可适配进071型船坞登陆舰和新型两栖攻击舰的726A型气垫登陆艇经常曝光。
另外,气垫登陆艇是无法长时间在海上航行的,即便是排水量550吨的“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也仅仅只有555千米的航程。如果仔细划分的话,这样的航程只能作为近海岸登陆载具,无法远洋作战。为此,海军提出用半潜船来托运“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艇,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在一些地质良好或者战场情况对我有利的地区,能搭载99A式主战坦克上岸的话,毫无疑问能够带来积极作用。与之相比,726A型气垫登陆艇则不同,在071型船坞登陆舰和新型两栖攻击舰的坞舱内,它们可以伴随进入到世界各地,体积优势非常明显。
不过,上述议论在不长时间内即随着又一型国产大型综合输送装备的面世而烟消云散。就在“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开始陆续交付的同期,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东海岛”号半潜船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该半潜船长175.5米,宽32.4米,排水量20000余吨。有海外军事评论认为,该船的建造表明中国海军认真研究和借鉴了美军“海上基地”的构想,正在发展类似于美国海军的机动登陆平台,以提高解放军对远海岛礁和敌方水岸实施登陆作战的能力。中国海军的这种新型半潜船战时可载运作战部队及其装备并将其部署在预定区域,为作战部队提供综合防御,组织和实施海上登陆作战。这种中国版的浮动海上基地拥有巨大的空间用于存放车辆和装备,还可装载航空燃油。船上设计有车辆集结待命区、舷侧斜坡、大型系留装置、油水存储设备、起重机,住宿模块,医疗设施,直升机着陆点和大型气垫艇装载通道,并可携载多用途导弹集装箱,担负对岸上部队提供直升机、导弹和炮火支援等任务。该船可将部分船体潜入水下,使“欧洲野牛”这样的大型气垫登陆艇等方便、快速地完成转运和出航等工作,同时也可作为临时船坞对受损舰艇实施海上抢修。
如前所述,“欧洲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一次可搭载3辆主战坦克或8辆步兵战车以及360名战斗人员,其运力已3倍于美国海军目前装备的LCAC气垫登陆艇,而进出母船所需时间只是其1/3。也就是说,“东海岛”号半潜船即使一次载运1艘“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其突击登陆能力上也已经与美国海军可载3艘LCAC气垫登陆艇的“蒙特福特角”级机动登陆平台相当甚至有所超越。而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的“欧洲野牛”续航力较低、无法在距离基地较远海域发挥作用的短板将随着“东海岛”号机动登陆平台的不断装备得以彻底解决,因此可以说,“东海岛”号与“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的组合已经成为中国海军两栖作战样式进行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这种中国版“海上基地”构想的实施,解放军对前沿岸基基地的依赖将会逐步减少,而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和速度则将显著增强。随着“海上基地”在敌方海岸附近展开,解放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起大规模作战行动,而对于对手来说,解放军作战意图和计划的不确定性则明显增加。“海上基地”的机动性实际上剥夺了敌方预测解放军部队登陆的时间、地点并迅速组织防御的可能性,使其最终失去战场主动权。
获得“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后,由于其能运载装甲部队高速渡海并直接抢滩,让解放军快速两栖突击能力获得大幅强化,特别适合在南海岛礁间快速输送兵力。日本《军事研究》声称,如以西沙永兴岛为前进基地,“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续航力足以覆盖整个西沙群岛。而在南沙群岛,2012年起,中国积极扩建南海岛礁,甚至在上面铺设近3000米长度的跑道,让该舰可在岛礁间有更大发挥空间。用于对日作战时,“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舰可搭载先遣部队高速渡海,单程航渡时间可压缩到4小时以内(传统登陆舰艇则需8至10小时),其续航力大致满足在海峡内进行一次往返。随着海洋形势复杂化,中国海军可能会续购更多“欧洲野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