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8日,印度军队公然越过克节朗河,两天后进攻我军多处边防哨所,到20日前后共致我军边防战士死伤47人。
印度总理尼赫鲁更是于此间10月12日公开发表声明:要恢复印度领土完整,把中国军队从印中两方的争议地带“清除干净”。
我边防官军时刻记着党中央所颁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驻扎在边境地带开始,从没有主动挑衅印方。可是印方的挑衅却是从无间断,在没有碰触到我国底线的时候,都是咬着牙忍了过去,不给祖国添麻烦。
可是这次印方来者不善,眼看印方已经武力闯过我边界,我边防军只能被动应战,展开有力回击以护佑边防安危。
后来事态因为印方的野心逐步扩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中印战争。这场战争是印方预谋已久的,而在我方则是十分的被动,几乎是被逼着打了这场没太大悬念的战争。
不禁在心里有了疑问:当时以尼赫鲁为首的印方高层,到底是拥有什么底气去挑衅中国,自以为能把中国驻边部队,从中国的领土上彻底赶回去?
大航海时代以前,因为喜马拉雅山的逶迤矗立,我国和印度从没有爆发过什么争端,而且时常有文化上的交流,特别是来自于印度的佛教文化,对我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可是到了近代,我国和印度却是一对难兄难弟,我国自清朝末年被列强欺凌,印度也同样被英国殖民。
中印两方边境隔着广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方出于地缘、宗教、历史、政治等综合原因,慢慢形成了一条横跨东西的边界,俗称“中印习惯边界线”。
东段以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为界,中段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西段则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为界。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一时间国内动荡不安,当然地处西南的西藏地带不免被波及到。在印度的英国殖民者瞄准了这一机会,在中印边界东线,趁机把中印边界向喜马拉雅山脉更北推进,进一步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幸运的是当时中方政府并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周恩来曾明确指出:“英国企图抹掉中印之间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线,用割裂中国领土、扩大英属印度领土的办法,来达到它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目的。”
当时英方以麦克马洪为首的殖民主义者,依旧贼心不死,就同西藏地方噶厦政府代表,私底下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以帮助西藏政府脱离中方的控制,最终骗走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地。
1947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从印度退走,印度获得了独立,竟然要当时的中方同意:在中方旧政权都没有取得认可的情况下,承认当时英代印度提出的边界划分。其后更是通过武力,来谋求本来就不属于印度的领土。
同样,英国在中印西线此前也划出了所谓的“约翰逊线”,用以谋夺属于中方的利益,此后的印度更是坚持英方当初在西线的划定。
新中国建立后,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仍旧猖獗,时时想着反攻大陆;以美帝国为首的狼子野心者,更是时不时的在远东运动;作为新中国“老大哥”的苏联,时不时给中国放冷枪。而重中之重的,中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经济民生。
面对印度的一而再挑衅,中国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多时候是处于退避状态,尽量谋求通过谈判的手段来解决边界问题,这就慢慢滋长了印度当局的野心,认为中国软弱可欺。
从1950年到1958年,中国和印度边境大体上是处于一种平静状态。这是因为:在朝鲜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的绝对胜利,给印度当局提了一个醒,中国绝对不是软弱可欺的。
直到1959年3月,西藏的一些问题彻底解决,我方的决策能在西藏无条件实施下去,一时间让印度慌了神。因为此前中方的各种问题不断,西藏在各方势力的阴谋下,成为了印度和中方的一个缓冲区。而今这个缓冲区没有了,要不尽快争取利益,一旦中国成长起来了,印度转圜之地更小。
就这样,从1959年开始,印度不再如过去那样只是简单挑衅,而是派出小股部队,越过已经是中国一退再退的“麦克马洪”线,直接侵略我边境,以武力迫害我边防人员,被我边防驻军多次击退。
郎久、空喀山两次重大事件,更是被印度政府借机在国际社会掀起了又一波反华浪潮,还从某些方面获得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配合以美方为首的某些势力在西藏问题对中国进行污蔑。
从1961年开始,到1962年的9月,印度通过不断的小规模入侵,光在中印西线边境上的中国领土上,就建立43个入侵据点,位置多位于边防哨所周围,一时间中印边防军队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姿态,印方当时在西线侵占我疆域多达4000平方公里(数据来源为1991年青海人民出版社《世界屋脊之战——对印反击战纪实》)。
就这样,一步步的,印度愈发疯狂了,不断地增派兵力到边境,对中国边防军大打出手,印度总理尼赫鲁更是大发厥词,要收复中国的领土归印度所有。
事情传到北京,当时的领导人们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他们完全搞不清楚尼赫鲁当下的脑回路是怎样绕的。毕竟当初有西藏隔着,打印度还费劲,而现在美苏冷战,中国态势稳定,打印度这么一个条件小丑完全不是问题啊?
我想,是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当局,在明面上脱离了英国的殖民,可是骨子里还是习惯着被控制,英国留下的东西,不管好与不好,他们都无条件的接受了,就这样一步步陷入了自欺欺人之中。
中国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大国崛起。
毛主席看待问题的眼光,从来都是从大局出发,同时兼顾局部。他经常要面对的对手是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这些打个喷嚏世界就要抖三抖的巨头,无形之中,毛主席早已站在了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可是碰到尼赫鲁这么个还在山脚的家伙,十几年里就只想着眼前那点利益,整日活在自我幻想之中,毛主席就想不明白了。这不就有了那句名言:“我想了十天十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
毛主席说十天十夜也想不通尼赫鲁的目的,这其实不是真的想不通,而是不敢相信,作为印度总理的尼赫鲁,大局观念怎么会这么差!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日新月异,哪个国家的领导人不是人精中的人精,政客中的政客,每逢出手,必是有无数的先手,那玩得是一个让你咬牙切齿的同时,又不得不得竖个大拇指。
可而今的尼赫鲁呢?这不是下出了一记“无理手”,压根就是一招“臭棋”。只不过毛主席实在不敢相信,在当今的对手中还有这么一个“简单”的家伙。在军委开会的时候,毛主席还不打心底确定,向大家质询:“他尼赫鲁真想打仗啊,印度真打算打仗了吧?”
能得毛主席如此高“赞誉”的人,尼赫鲁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这个赞誉当然得加上引号,所谓的十天十夜就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就像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只是为了更加形象而已。
到这儿,我不禁会想问个为什么,尼赫鲁出于巩固小利益的心思,为何会让我方领导那般费解?甚至公开调笑说尼赫鲁这是“神操作”!
20世纪七十年代,美苏在冷战的同时展开军备竞赛,德日等二战战败国开始拼命发展经济,欧洲诸国则各自有各自的谋求,整个世界大范围内处于一种病态的平静状态。
而此时的中国和印度都没有加入到美苏两方任何阵营中,属于第三方势力,当时第三方势力普遍比较弱小,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抗衡以美苏为主体的霸主势力。
相反,若是互相斗个不可开交,那些整天找地下嘴的无耻家伙,肯定会来吃掉你一块肥肉,还美其名曰“为了世界的稳定和安定,为了你们国家早日恢复平静”。
这明显就是下下之策,就像早先印度人民被英国所奴役,印度人民需要的是团结起来,在合适的时机把英国人赶出印度。而不是被奴役的沾沾自喜,转而去欺负被欺凌得比较严重的。
尼赫鲁应该比普通印度民众更有头脑吧,当初的印度人民都没有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可他们的总理尼赫鲁,却是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彻彻底底。
此前中印两国关系,明面上还是很不错的,总体上呈良性。
当初周总理首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尼赫鲁首先投了赞同票。同样的,印度的“不结盟运动”,我国也表示会积极支持。双方都曾深受帝国主义的殖民侵害,更应该站在统一战线,不让帝国主义的野心再次降临到头顶。
随着印方公开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彼此的共识,我方都已经打算和印度进一步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友谊,可尼赫鲁突然明面上来了这么一下,这不是一个合格政治家的思维方式啊?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都算不上。
这是站在中方的角度看问题,而且要建立在对中方各方面情况,了解得真实详尽,才得出的各种可能。然而,若是站在印方,似乎尼赫鲁当时也只有如此选择了。
尼赫鲁可能对中国了解得不甚清楚,他觉得中国建立的时间,比印度独立还晚,两个国家都土地肥沃,而且印度在二战中的损失相对中国是比较少,印度虽然被英国殖民,可是却继承了英国留下来的先进经验和科技。
相反的是,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战争,早已是千疮百孔,建国没几天,又跑到朝鲜和美国硬抗,最后虽然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可是国内早已不堪重负了,国民党还时时想着反攻。
尼赫鲁觉得印度只是夺取中方遥远的一块争议领土,中国应该不会劳师远征,毕竟印度和中国内陆的情况,与朝鲜与中国的情况是两回事。就算是中国真的出兵,印军也有把握战而胜之。
其次,当下的国际氛围是这样的:苏联为了对抗美国,在古巴部署导弹,美苏正处于高度敏感时期,加勒比海地区的空气中都充满了紧张。中国因为某些事情,与苏联交恶,中国在国际上几乎处于被孤立的状态。
而印度正好相反,自从印度独立后,一直在良性发展,国力稳步提升,而尼赫鲁更认为自己是一位站在国际前沿的政治家,可以左右国际局势,甚至在有关场合号称自己领导的印度是“世界第三大国”。
当然,还有更深的一个层面:相对中国,印度不是自发觉醒的。
要知道中国在被列强殖民的时候,通过自发觉醒,发动一系列革命事件,逐渐通过自己的武装力量,取得民主与自由;而同样被列强所殖民的印度,虽然也曾爆发过革命,有过一定的觉醒,可是却总被英国,用宗教的名义,以武装的手段,轻易的消解掉了。
印度长期被英国殖民,英国的帝国主义思想早已不知不觉深入了印度人民的骨子里,他们只信奉强者为王,用武力取得利益,这才是天经地义的。自从英国当局撤离印度后,印度就强行用武力兼并了南亚数个独立政权,而这些政权当初和印度一样,同时被英国殖民欺凌。
而今英国撤离了,印度就自发地担当起英国的角色,而印度当局却不认为这是侵略他国,破坏世界和平,孰不知印度已经在悄悄地走上一条绝缘地带的帝国主义之路?
不仅如此,英国在离开印度时,还把巴基斯坦扶植了起来,给印度留下了一个永远的对手。
巴基斯坦人多信奉穆斯林,而印度人则是信奉印度教和佛教,信仰不同不可怕,怕的是彼此的信仰相冲突,可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是这样。
以前英国是这片土地的最高统治者,经过打压与调停,彼此还算互不打扰。可耐不住英国离开前刻意引发冲突,把巴基斯坦从印度给分离了出去,从此本是同根生的印巴人民陷入了相煎何太急的境况。
这儿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能在实现独立的同时,实现平等与民主,而印度则办不到?
我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两国后人时常骄傲,可中国文化终究没有断层,而印度却不是这样。
这是两国在历史发展中的不同而决定的。中国自从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建立了统一的文字与度量衡,其后更是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不管是怎么样的乱象,中国人都相信“华夏一家,同根同源”。
加之辛亥革命和新文化主义革命,中国几乎完全扫灭了那些不好的东西;而印度是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半岛上的土著后,以种姓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个等级分层特别严密的松散联盟。
尽管英帝国主义撤走后,印度废除了种姓制度,可是没有经过一次次革命的洗礼,那种与生俱来的上尊下卑还是无法消弭。
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领导,虽然支持中国和平外交五项原则,可是心底里仍旧是把所有国家和人种都分了三六九等,并且大多数都无法抛弃那种种姓制度带给他们的优越感,这也是他们不懈努力要恢复英国殖民印度时期的领土的重要原因。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经典:印度是典型的“没有帝国主义的命,得了帝国主义的病”。
印度这么轻狂的代价,自然是免不了被一顿收拾,这场战争中国军队可是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摧枯拉朽”!
1962年10月17日,我中央军委正式下令给西藏和新疆两大军区,准备随时歼灭入侵印军。次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议上,定下了这场战争的调子——我国出于自卫,对印军实施武装反击。
不得不说,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恨不得在每一个细节处都锱铢必较,当时的中国比印度强大,尽管中方心里知道嘴上不说,印方心里不清楚嘴上不赞同。
可是称之为自卫反击,在很多人看来颇有点怯弱的感觉。其实这也蕴含着领导人的智慧,这样可以达给印方轻敌的结果,并且把自己在国际社会上摆到了一个谦逊的姿态上,表示我国不是主动发起战争,只是被动自卫而已。
中国军队在参战的首日,就将印度最为精锐的第7旅消灭掉,一时间印度举国哗然,在稍微扩大战果后,暂时休战。出于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坚持,周总理屡次致函尼赫鲁,要他接受中国提出的三张和平对等建议,两国各自退兵20公里,脱离接触,然后靠谈判解决问题。
然而印当局以尼赫鲁为首的官员,并不甘心既得利益就这样失去,一边应付中国的同时,一边向美苏英各国请求军事与政治援助,好打破中国的“假和平宣言”。
印度再次挑起战争,我军只能被动迎击,当时的印度在他国并没有争取到什么大的援助,所以战争没有任何悬念,中国自然是胜了。
据事后统计,我方牺牲了772名军官和战士,负伤的有697人(数据来源为199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人民解放军战史》)。而印度的伤亡人数为4885人,被俘虏的印方官兵有3968人,其后都被我国友好放还,这在国际社会上为我国迎来了不少喝彩。我军以一比五的战损,大败印军,给印当局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噩梦。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战士就是敌人的噩梦,敌军每战必溃,老话说“穷寇莫追”,可印军这十来年真是太嚣张了,入印部队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现在正好好好发泄一下。然而,军人的使命是服从,为了中国在世界上有更高的地位,我军官兵还是选择了克制。
有人说,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垮了印度至少30年的国运。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夸张,印度独立后十多年来建立起来的自信,被我国仅仅用两个月就打得支离破碎。而对印度而言,最为重要的领导人尼赫鲁,因为这场战争败得如此彻底,心中燃烧的熊熊火焰没有了源泉,在中印战争结束后一年多就去世了。
要知道从英国手中被动独立的印度,正是以尼赫鲁为主要领导人,逐渐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尼赫鲁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印度繁荣富强而推行着两项重要改革:工业化、世俗化。
印度在发展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种姓制度、宗教问题、地方势力。
这在经过无数近代史专家解析的今天,我们可以清晰的察知具体的情况,并提出有关解决方法。可是在当年的印度,身处其中的印度人,能看到这些问题,并能逐步改善并解决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可以说尼赫鲁就是印度人民心中的先驱。
这场中印战争规模并不大,对当时的我国来说,却有不小的挑战。刚刚稳定下来的西藏地区工业和农业基础都比较薄弱,我军的后勤都是从内地,超远距离运送到中印边线的。只是我中华儿女从来迎难而上,最终没有让前线官兵有任何后顾之忧。
同时这也是一次特别大的机遇,毕竟我们作为战胜国,肯定是有不少收益的,不说在战场上的缴获,这最后都还给了印度,此后长达十多年里,中印边境再无大的摩擦。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南亚一带的影响力就是这一仗打来的。
巴基斯坦因为中国赢得了此战,从此和中国成了铁哥们。
1962年自卫反击战的干脆至极的绝对胜利,一个无心插柳的结果就是:我们在一旁单手吊打印度,旁边有一个“小迷弟”躲在阴影里满是星星眼地看着。
从此,巴基斯坦坚定站到了我方的阵营,和我国同进同退。
1962年,两国就中巴边界通过谈判达成原则协议。
次年,基本上解决了所有边界问题;1964年,周总理应巴基斯坦邀请,访问圆满成行。
同年,巴基斯坦总统访华;从1965年开始,巴方在多次联合国大会中,明确支持恢复中国的应有权益……就这样,中巴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并将地久天长。
回首这段历史,笔者依然为当年我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与英明决断而深感叹服,也对英勇奋战在高原地区的人民子弟兵们感到由衷崇敬。
这一场不常被今人提起的战争,却是一场特别且意义重大的战争。在战争前线的作战部队忍受着严寒和补给困难所带来的物资短缺,顽强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在高山深谷之中大胆迂回穿插,并采取分割包围战术,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作战任务,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保卫了领土主权。
我国领导人则灵活运用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不仅获得反击战的胜利,也赢得了道义和国际地位上的胜利,得到了外交斗争的主动权。
向老一辈政治家、革命家和所有参战人员致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