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人们一般都会自然地想到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对朝鲜的军事援助;以及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对朝鲜的物资援助和道义上的支持。其实,中朝传统友谊从抗日战争时期就建立起来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朝鲜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援助是无私的、巨大的,倾国之力的,也是鲜为人知的。
一、抗日战争时期。
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鬼子,几百万朝鲜的热血青年来到东北,有的与中国抗日武装联合抗战,有的直接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从那时起,中朝好儿女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金日成与杨靖宇之间的兄弟情谊,便是最好的例证。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三道崴子牺牲时,身边最后一位警卫员的名字叫李东华。李东华就是金日成派来的传令兵。李东华护卫杨靖宇到最后时刻,与杨靖宇一起壮烈牺牲。
金日成后来回忆杨靖宇时,这样说道:
“杨靖宇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杨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而热情的好汉。”
(注:金日成与杨靖宇间的友谊另文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二、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朝鲜半岛以38线为界限分别建立了国家,北朝鲜在金日成的领导下一边重建国家,一边对中国同志的解放战争给予了巨大、无私的支持。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朝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上染着朝鲜烈士的鲜血。”
(1)、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成为中国革命的大后方和人员来往的安全通道。
A、设立朝鲜办事处。
1946年7月,中共中央派遣肖劲光(辽东军区司令员)和朱理治(中共北满分局秘书长)前往朝鲜,与朝鲜同志协商成立平壤办事处。考虑到苏美共同委员会和雅尔塔协议等因素,平壤办事处对内的名称是“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对外叫“平壤利民公司”。
平壤办事处成立后,为东北战场的伤病员救治、物资筹集转运、人员来往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B、在平壤设立华侨联合总会。
当时,在朝鲜的华侨约有2万多人,这2万多华侨通过设在朝鲜的华侨联合会,为中国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C、朝鲜成为中国共产党军政人员往来的安全走廊。
解放战争时期,北满、南满与山东、大连等地的人员往来,很多都是借道朝鲜走廊。比如,1948年春,中央决定在已经解放的哈尔滨召开政协会议,并成立民主政府。第一批受邀代表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章伯钧等人,就是租用苏联“波尔塔瓦号”轮船,从香港到大连,再在朝鲜的罗津港靠岸,通过朝鲜走廊后,来到哈尔滨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2)、物资支援。
A、10万杆枪。
日本占领朝鲜时期,曾经在朝鲜建立了许多军火库,日本投降后,这些军火一部分被用来武装朝鲜人民军,另一部分应肖劲光的请求,金日成决定支援中国同志10万杆枪支,并派中央警卫团团长姜尚浩亲自押运至中国。
B、战略物资。
朝鲜向中国支援战略物资有:雷管、黄色炸药、导火线、硝酸、铜、铅、锌等。除此之外,还有袜子、胶鞋、布料、军装等。有一次一次性支援布料1000匹,可以做10000套军服;另外还有1000套成品军服和一车皮紧俏的药品。
东北局驻平壤办事处首席代表后来专门统计过: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支援的枪支弹药有2000车皮之多。
C、电力支援。
通化和安东建立民主根据地,根据地没有电力供应,朝鲜同志得知后,很快便从朝鲜后仓接电到上述地区。
另外,除了无偿支援外,朝鲜民主政府也积极与中国东北民主联军发展经贸往来。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我方从朝鲜进口物资贸易金额为36526万元。进口物资主要集中在军用上,如硫酸、硝酸、甘油和炸药等。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和管控,这些物资是有钱也买不来的。
(3)、人力支援。
抗日战争结束后,金日成向中国派遣了大量原朝鲜籍的老抗联战士,并号召流亡到中国的朝鲜民众积极参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1947年,周保中将军统计的数字是:参加解放军正规部队的朝鲜人有12万,参加地方部队的朝鲜人有25万。
解放战争结束后,1949年到1950年,根据形势需要,中国决定将编入解放军序列的三个朝鲜师送回朝鲜。这三个师是156师、164师和166师。
由此可见,中朝之间的传统友谊是两国人民和老一辈革命家长期以来用鲜血和友爱凝结而成的,后人不仅要牢牢铭记,而且还要倍加珍惜并发扬光大。
注:本文参阅了《党史纵横》等相关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