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海战正在如火如荼,日本的英式前无畏舰对阵俄国海军的偏法式战列舰,以逸待劳的日本战舰击溃了远道而来的俄国战舰取得了近乎完美的胜利,此时远隔千里的英国人也正在注视着这场战斗。
当1905年5月27日对马海战爆发之时,英国海军军方正在认真研讨以往各场海战中的利弊得失,而一艘汇集了英国皇家海军全部智慧和心血的新式战列舰已经在设计图纸上呼之欲出了。“无畏”号战列舰于1905年10月2日在朴茨茅斯开始建造,1906年2月10日下水,同年12月竣工,造价高达1783883英镑。不少组装的零部件已经事先进行装配,所以船体的建造速度惊人。但无可否认的是,这艘战舰在动工之前的研讨耗时达数年之久,是无数英国海军军官和舰船设计师的呕心之作。
1903年,意大利的舰船设计师维托里奥·库尼贝尔蒂向英国皇家海军建议,“理想的战列舰”的排水量应该达到17000吨,装备十二门305毫米(12英寸)炮,拥有305毫米装甲,航速应达到24节。而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上将费舍尔爵士也已经准备提请一项新的造舰计划,他私下称这一艘新的战舰将无懈可击。按照设计构想,这艘新战舰的首要特征将是“武力无可匹敌,装备至臻完美”,它的火力覆盖范围将比当时所公认的最大舰炮射程再向外延伸1000至3000米。蒸汽轮机动力、四轴推进、性能优良的防护装甲,加上十门305毫米(12英寸)舰炮,让“无畏”号战列舰登上了世界级战舰的宝座。
1904年10月,费舍尔被任命为第一海务大臣,并组建专审委员会,要求委员会的专家日夜赶工,先拿出六套战舰的设计草案来。而最终的建造方案是基于其中的“第H号设计方案”改进而来的,按照这一方案,“无畏”号的主甲板干舷高5.8米,船脂楼甲板高度增高至8.5米。装有十门305毫米(12英寸)炮的五座联装炮塔呈轴对称排布,其中三座炮塔位于舰体中轴线上,另外两座安置在主甲板室和第一座烟囱后方,分别位于船航左右两侧。第一座烟由的设计别出心裁但所在位置极不合理,它建在前桅的前方,导致战斗桅楼上的水兵在航行中饱受煤烟弥漫之苦。另一个创新之处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好评,为了方便军官尽快抵达工作岗位,他们的舱室被布置在了船体前部,而普通士兵的舱室被设在了船体后部。
“无畏”号的装甲总重达5000吨,设计师通过削减装甲厚度来获得更大的防护面积,这使它的装甲带防护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航侧。弹药库位于船体中央,远离航侧。船体内部设有许多密闭的水密隔舱,每个水密舱配有独立的通风设备和电力驱动的排水装置。舰上还装有升降机,能够使舰内的交通更为便捷。这些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无畏”号具有至少承受两枚鱼雷攻击的损管能力。
为加快“无畏”号建造进度,造船厂直接采用了在建的“纳尔逊勋爵”号和“阿伽门农”号两艘战舰的305毫米(12英寸)主炮。实际上这两艘总造价共计300万英镑的“新锐战舰”,还没下水就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沦为过时装备。
自19世纪90年代末起,在许多高级军官的不懈努力之下,英国皇家海军的射击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无畏”号要实现主炮齐射,就必须具备高超的射击控制能力。要实现高效的射击控制,就需要准确测量出目标距离,其技术核心也就是光学测距仪的应用。在19世纪90年代,巴尔·斯特劳德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了能够应用于实战的光学测距仪。其他配套的设备也应运而生,如弹道计算仪(德梅里斯克式弹道计算仪是一种早期的机械计算装置,能够计算出炮弹的弹道和着弹点)以及能在11000米内进行校射的射界钟。与此同时,德国的蔡司光学仪器公司也生产了一批用于相同用途的仪器。中央射击指挥仪能用于瞄准目标,并自动计算出火炮射击所需的仰角大小。绘图板、比例尺和分度规也纷纷成为炮术指挥官的必备工具。即便如此,在远距离的舰炮射击中,能够达到10%的命中率便已经是难能可贵,而其余90%的弹药都只是白白的浪费掉罢了。
这艘新型战舰最具革命性的地方在于采用了全新的动力系统。此前蒸汽轮机虽然已经应用在定期远洋客轮和邮轮上,但在战舰上采用还是头一次。而最终实践证明这项设计非常成功。“无畏”号不仅在航速上无可匹敌,在机械性能方面也更为可靠,燃料成本更加低廉,同时令轮机舱内的工作环境大为改善。此外,蒸汽轮机机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与蒸汽机相比,同样的重量却能够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无畏”号上的蒸汽轮机机组总重为1190吨。虽然蒸汽轮机不能逆向运转,但四根传动轴各由一台蒸汽轮机驱动,两侧各有一台高压和低压蒸汽轮机,至少“无畏”号的操作不比其他战舰更复杂,螺旋桨后方的双舵设计让“无畏”号的操控性能也更为卓越。“无畏”号建成后就被编入本土舰队服役,1907年1月至3月间前往地中海进行公试首航,随即横跨大西洋前往特立尼达。此次航行往返里程长达7000海里,途中未发生任何机械故障,平均航速高达17.5节。之前没有任何一艘军舰能做到这一点。1907年4月至1912年5月,它被委任为本土舰队旗舰。此后直到1916年5月,“无畏”号又被调往第四战列舰分舰队担任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5年2月18日,“无畏”号在北海海域撞沉了德国的“U-29”号潜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设计之初,曾经有人提出应当取消“无畏”号上的撞角设计,认为舰箱撞角是现代战舰的累赘。1916年7月,“无畏”号在希尔内斯港接任第三战列舰分舰队的旗舰,但任期不长,1918年3月至8月,它重新被编入大舰队。1919年2月,“无畏”号在罗塞斯转入预备役,并于1920年3月31日除籍。1921年5月它在苏格兰的印威基辛被出售拆解。
“无畏”号战列舰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拥有更高航速、更强大火力的新型战列舰成为新时代的骄子。与此同时,各国海军随即开始设计和建造与之相当的新式战舰,但“无畏”号的出现并未使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稳固下来,反而揭开了一场疯狂的海军军备竞赛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