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海军历史上除了英法美德几个大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在地中海的海军实力实属上乘。他就是默默无闻的意大利海军,意大利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不怎么为人所知,唯一出场的地方就是一战中奇袭奥匈帝国海军,二战中则是挨打出名,塔兰托奇袭和第一艘被制导炸弹击沉的“罗马”号战列舰。
意大利王国于1861年建国,自成立以来便与法国和奥地利在地中海地区陷入胶着状态。意大利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拥有强大海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866年,意大利参加了第一场历史意义上的“现代”海战,在亚得里亚海的利萨岛海域与奥地利海军展开交锋,虽然意大利海军在战舰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在利萨海战中仍然败北。这次战败驱使意大利人继续扩充自己的舰队,增强海军实力。“意大利”号于1877年在斯塔比亚港动工,并于1880年下水,它把布林在“杜里奥”号战舰上的革命性创新设计发挥到了极致。
“意大利”号行动迅速,火力强悍,并能搭载数量惊人的部队(当时在地中海,意大利、法国与突尼斯之间的战事一触即发)。和“杜里奥”号一样,“意大利”号的舰炮也是沿对角线布置的,但“意大利”号和姊妹舰“勒班陀”号铁甲舰装备的主炮口径更大,四门432毫米(17英寸)舰炮各重103吨,可发射重908公斤的炮弹。所有主炮都安装在肿部甲板的巨型椭圆形露炮塔上,炮口伸出炮座边缘。整座露炮塔位于主装甲带以上,它采用了装甲围舱设计,但仅对主炮基座部分进行了重型装甲防护。不同于英国“不屈”号,“意大利”号的干舷高达7.6米,因此更容易遭到敌舰的攻击,而且船身侧面无装甲保护,但较快的航速让它行动更灵活敏捷,能够避开敌方的攻击。“意大利”号上层建筑布局独特,两组共六座烟囱、司令塔、高耸的中桅,以及后甲板上的曲臂起重机由飞桥连成一线,纵贯船体中轴线。除了延续在弧形船舰上设置“上将走廊”的传统设计之外,“意大利”号处处体现出全新的舰船设计思想。
“意大利”号的船体基本采用钢材建成。在船体内部设置装甲甲板已经成为当时的标准设计,装甲甲板中部稍隆起,边缘位于吃水线以下1.83米处,在装甲甲板的上方从舰舶到舰解设置了大量的水密隔舱,这些水密隔舱沿两航内侧布置,将船壳外板和内部舱塞隔开。内部还另设有两层甲板,一层用于存放燃煤,另一层则设置为中空的水密隔舱,此外“意大利”号还设计有双层船底结构。
“杜里奥”号上的一个创新设计在于设置有专门用来存放鱼雷艇的船解舱,这个鱼雷艇舱装有防水舱门,以防止舱内进水,但这个设计并没有在“意大利”号上保留下来。另外船体宽大的“意大利”号还具备携带一支一万人的步兵师及其所有装备横渡地中海的能力。它的主炮能够独立进行瞄准射击,但和当时的其他舰炮一样,射速较慢,每发需耗时四到五分钟。
由于“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几乎耗尽了意大利海军所有的造舰建材和资源,意大利政府没有继续追加新型战舰的建造计划。但这仅有的两艘意大利主力舰体现出来的创新成果,对英国和法国的舰船设计和海军规划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皇家海军的造船总监纳撒尼尔·巴纳比爵士曾对此发表看法:“从意大利设计师和他们通过‘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所表达出来的对未来海战的构想,可以推断今后铁甲舰的吨位将超过14000吨。”直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的舰船设计师们仍然在为设计“能够与‘意大利’号相抗衡”的战舰而苦思冥想。正是这种随着“意大利”号建成而产生的无形压力,迫使各个海军大国加紧舰船设计的步伐,为世界舰船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05年至1908年间,“意大利”号接受改装,拆除了其中两座烟囱和唯一一根高大的桅杆,并在剩下的四座烟囱前后各安装了一根新的桅杆。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继续左右着战舰设计的发展潮流。
布林曾经指出舰炮的惊人威力已经让脑侧装甲无用武之地,但经过改良之后的装甲成功地反驳了布林的观点,那些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舰炮也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至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号的舰种类别被正式划分为“装甲巡洋舰”,舰上的辅助武器有所变动,数量也有所下降。1909至1910年间,“意大利被改装为鱼雷训练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号仍在服役,但已更名为“意大利之星”号,驻泊在塔兰托港,长期在布林迪西进行射击训练。直到1917年,“意人利之星”号被解除武装,编入商船船队,参加食品物资运输作业。1921年,它重回意大利海军,但随即被出售拆解。
1866年7月20日,在亚得里亚海利萨岛附近海域爆发的利萨海战是世界上第一场由铁甲舰进行对决的海战。尽管意大利舰队占有数量优势,拥有十二艘铁甲舰,而奥地利仅有七艘,但意大利海军的阵型组织松散。奥地利舰队由海军上将特格特霍夫指挥,旗舰为“斐迪南大公”号。意大利舰队由海军上将佩尔萨诺指挥,坐镇“铅锤”号铁甲舰。特格特霍夫的战术运用灵活,他指挥奥地利舰队把意大利战舰分割孤立起来,再集中七艘铁甲舰先对意大利海军的四艘铁甲舰展开围攻。当时舰船装备的装甲基本能够抵御住任何舰炮的攻击。因此那时所有战舰都是抵近敌方舰船之后再用舰炮进行轰击。这种作战方式并不符合“以最远距离杀伤敌人”为基准的长远发展趋势,但亦对当时的战舰设计有着深远影响。此后四十年里,几乎所有主力舰上均保留了撞角设计。
意大利号的设计在当时的铁甲舰之中别出心裁,设计并没有采用将炮塔设计在船头或船尾的设计,而是将炮塔设置在中央炮廊,但是这种设计暴露出来了一定的缺点,在之后设计的铁甲舰上,这种设计也被修改,总的来说意大利号是一种比较出色的铁甲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