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我国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他们凭借着自身顽强的意志和熊熊不灭的爱国之心,拼死战斗,最终在实力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两次把美军打到了谈判桌上。为了纪念这些英雄人物,1964年时,我国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为《英雄儿女》的影片,这部影片从很大的程度上还原了朝鲜战场上的战况,而且其中每个人物也都是有原型的。比如,在电影中一个罕见的女兵形象,就是以现实之中有着"一等功臣"荣誉的解秀梅为原型塑造的。
解秀梅1932年时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的一户贫农家中,出生的年代,决定了解秀梅自幼便亲眼目睹着自己的祖国在战争之下饱受摧残的惨状。于是在1948年时,解秀梅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之中,虽然身为女流之辈,但她一样渴望为保卫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开始,解秀梅被安排在文工团之中,那时已经是解放战争的末期,作为女兵来说已经很少有被安排上前线的了。所以解秀梅服从组织安排,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一直在文工团中工作,也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文艺兵。
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解秀梅十分积极,主动要求去往前线,为征战的士兵同胞们做贡献。于是解秀梅很快便如愿,被安 排在了第一批入朝的文工团之中,在将士们战斗之余为他们表演节目来鼓舞士气。后来,因为前线战事吃紧、伤员激增,解秀梅就被安排去医疗队,承担起了为伤员们包扎伤口、换药的护理工作。尽管解秀梅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与之相关的工作,但她还是服从上级的安排,怀着满腔的热情兢兢业业的投入了新的工作之中。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朝鲜的冬天十分寒冷,而在外作战的我军将士,条件也是格外的艰苦。当时的很多伤员因为受伤之后无法活动,再加之寒冷的自然气候,手脚上都长了大量的冻疮,甚至于有些战士因为冻伤的程度太过于严重,四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坏死。解秀梅对于这样的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在取暖设施十分短缺的情况下,解秀梅经常把伤员们的手脚放在自己的袖筒之中,用自己的体温来为伤员们取暖。
解秀梅所在的战地医院有一次受到了敌军的轰炸,整个医院陷入了火海之中。虽然当时解放军们反应迅速,把大部分的伤员都平安转移了出来,但仍然有一些人被困在了火海之中,这其中就包括了605团的排长李永华。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么猛烈的火势,是没办法再冲进去救人了,可当解秀梅得知了还有战士被困在火海之中的消息之后,她二话没说冲进火海里把李永华给背了出来。在撤退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伤员,解秀梅还数次都用自己的身体为李永华挡下了好几波爆炸后的气浪,她本人也因此身负重伤,两个胳膊都鲜血淋漓。但在解秀梅的保护下,李永华的身上除了轻微的灼伤之外,一点伤痕都没增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解秀梅凭借着日常里对将士们无微不至的护理和毅然冲向火海解救伤员的壮举,被授予了一等功勋,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唯一一位荣获一等功殊荣的女战士。她本人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一等功臣"!
1956年的时候,解秀梅选择了从部队退役。在和丈夫几经辗转之后,解秀梅最终在1976年时回到了阔别30多年已久的河北老家,成为了一个印刷厂的副厂长。自解秀梅退役之后,她就再也没有以战斗英雄的身份自居过,更别说籍此谋求些什么便利了。可以说在退役之后,当初那个声名显赫的"女英雄"逐渐的消失在了人海之中,留存下来的只是"普通工人"解秀梅。
其实如果解秀梅把自己的战斗功勋当作是一种资本的话,那她的人生肯定会有一番不一样的面貌。但她却从不因此就觉得自己特殊于普罗大众,甚至在晚年突发疾病之时,她也没有以此为借口,向国家要求优厚的待遇。后来,还是在家里实在无法负担医疗费用,医院已经选择给解秀梅停药的情况之下,他的子女们才选择了向媒体求助,而解秀梅的光辉事迹这才曝光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在媒体对这件事进行跟进,报道了这位隐姓埋名40载的战斗英雄之后,社会上有很多爱心人士自发的为解秀梅捐款、捐物,当地的医院也立刻为解秀梅成立了专家组进行救治。但因为老人的病拖了太久,最终还是无力回天,解秀梅于1996年逝世,结束了自己伟大的一生。
解秀梅是共和国当之无愧的英雄,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的女"一等功臣"。但生性朴素的她并没有把这些当成是什么可以转换为资源的资本,而是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分内的工作罢了,她的这种奉献精神值得后人永远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