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问题解决起来非常的棘手,它牵扯到中、印、巴三方面的利益。如何最大化的消除隔阂,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双边的分歧,成为了中方历届政府一直思考的焦点。然而不曾想,这种看似仁义的对话通道,因为莫迪政府的步步蚕食而不得不暂时关闭,以至于让人有种中印即将在“边境大打出手”的错觉。
彭博社援引印度政府官员话说,中方在拉达克地区(中方控制段)部署了大量兵力,5000名的士兵以及数量众多的装甲车已经全部就绪。为了抵御中方军队的“入侵”,印度拟在拉达克印度“控制区”配置相同的战力。印度官员称,此次边境危机比较2017年的“洞朗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事态可谓非常的严重。
中印是否会围绕拉达克的归属问题产生新一轮纠纷,是否会在班公湖附近再次大打出手,目前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印媒过度的渲染民族情绪,放大中印对垒的力度,莫迪政府肯定坐不住了,其必会采取新的措施以应对这种可能发生的冲突。
印度陆军已经从后方调派了几个营的兵力充实班公湖一线,印度陆军参谋长为此次行为定调:“认为中方的军队比较之前更具有协调性”,北京展现出了强硬的一面。然而在中方看来,印度似乎有些小题大做,通过边境纷争转嫁内部危机的目的更为明显。
另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军后援部队来自较为精锐的第14军。
此前印军陆军司令纳拉文中将下令,从驻扎在列成的印度第3步兵师抽调部队,向拉达克战备区增兵数个步兵营。情报显示,第14军下辖第3步兵师、第8山地师等精锐,此外还有炮兵旅等其他山地部队。其中,第3步兵师属于印军的快速反应部队,拥有1个装甲旅。
5月2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就明确的指出:中印边境的局势总体可控且稳定。北京和新德里有着完善的沟通渠道和涉边机制,双方有能力通过对话渠道解决相关问题。
无疑中方在为当前的事态努力降温,希望不因拉达克问题牵扯更多的精力,也在给莫迪政府一个台阶下。莫让“第三国”趁乱取利,让印度成为反华的排头兵,无端的为他人做嫁衣。
中方的担忧不无道理,要知道1962年的中印之战,中方就曾近逼新德里城下,让当时的尼赫鲁政府吓出来一身冷汗。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主动“后撤三千里”?
答案说起来让人唏嘘和感概,中方当时的国力和战备力量不足以长时间的控制深入的战线,况且前苏联在虎视眈眈,中方不能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
但今时不同往日,经过了多年的秣马厉兵,中方早已经具有了一招制胜的能力,之所以迟迟未动,乃是基于整体的战略考量。
莫迪政府或许是摸清了中方的脉搏,因而在边境问题上愈发的肆无忌惮,以至于到了无法无天的的地步。
而为了打消莫迪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让美国等西方国家闭嘴,中方已经调遣精锐力量入藏,仅在班公湖中方控制区就有超过22艘的巡逻艇游弋。
另外为了监视印军的动向,中方边防军加快了空中巡航的密度。所有的一切表明,在藏南问题上,中方不会做出任何的妥协,但也不会被莫迪带入印度节奏,只有独立、客观的做出判断,方不能陷入西方反华的“圈套”。
总而言之,中方必会在边境问题上保持克制,和印度进行有效的沟通,只希望莫迪政府能够“悬崖勒马”,莫成为他国枪膛的子弹。这种维持现状,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的方式,对于维护南亚局势的稳定具有借鉴意义。如果印度擅自进军,突破中方的容忍底线,中方也必定会使出雷霆之力进行反击,中方或不介意1962年事件重演,问题是莫迪政府做好了挨打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