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舰载机目前以歼15飞鲨为主,未来肯定是“海四代”,但是大家可知在这之前曾经历过多少次“改改改”呢?从歼7改舰、歼8改舰、一直到运7改舰载预警机,而在95时期国产舰载机计划达到巅峰,甚至还有歼13上舰计划。
国产舰载机改进和预研,开始于“85”,在“95”期间达到巅峰,为了配合1989年获批的“891航母工程”,601和611所都开始搞自己的舰载机计划,甚至603所也有一个新舰载机项目,既涡桨双垂尾预警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当时的航空工业都铆足了劲,准备开展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最早611所提出的是歼7改舰载机方案,而相对的601提出的是老本行歼8II改舰载机。如果不出意外,很可能国产第一代舰载机就要这两种二代机改型中二选其一。
但转机发生在1989年6月,时任航空工业601所副总师的李天,也就是后来设计歼11和雪鸮的李老。他向时任海军副司令员汇报,认为舰载机起降要求特殊,需要强调低空性能,和二代高空高速陆基战机差距太大,改进工作复杂,对气动布局和升力的调整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款战机,并且建议一切从头开始设计一款全新舰载机,一步到位追平世界先进水平。
这次汇报说的很实在,当然也是因为601所本身就在进行歼击13的舰载型技术研究。在和611的鸭翼歼9竞争失败后,601对歼13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最终的歼13舰载机方案是一种单发、单座机型,定位上接近歼10,技术特点上又和F/A-18大黄蜂一样采用了边条翼,肋下进气方式,而且有强化起落器和弹射挂钩设计,方案完成度比较高。
而新歼13一开始立足的就是一机多型,不仅有舰载版本,还有陆基版本,这个是用于争夺外贸订单的。大家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这想法是不是和现在的FC-31差不多呢,其实FC-31何尝不是601要完成当年歼13的遗憾。插一句题外话,FC-31的未来也会是一机多型,舰载型和陆基外贸型也可能是分开的。
从现在的歼13舰载版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大边条翼设计,而且可以加挂副油箱和多枚反舰和空空导弹。可见歼13舰载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如果不是1995年航母方案下马,歼13很可能早于歼15上舰,成为国产版的“大黄蜂”。
除此之外,上面提到的603所搞的舰载预警机方案也是有声有色,采用引进的固定翼涡桨发动机,具有双垂尾的特征,这和现在的美E-2C预警机有些类似。武汉的陆地航母验证设施上的预警机模型,也可能是使用了603的这一设计。
这一批巅峰时期的预警机,后面命运大家都了解了,大部分全部下马了,不过意义依然重大,正是因为601所从歼13舰载机项目中积累了大量技术和人才,所以歼15飞鲨才能比较顺利的诞生,同时这个未完成的梦,又延续到了FC-31身上,601还在继续努力。
可以说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结果,但是在这个结果背后,其实是几代人积累最后才能有所收获,武器装备开发没有捷径可以走,努力努力再努力,将研发储备在适当的时候孕育为重点型号,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