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

时间:2020-06-29 16:48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中学课本的《将相和》故事,影响了无数人。这段出自于《史记》的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

廉颇后裔,

迁徙甘肃陇西后,

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中学课本的《将相和》故事,影响了无数人。这段出自于《史记》的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和名臣蔺相如之间相互谦让的故事!

人们不知道的是:廉颇后裔,汉代迁徙甘肃,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1.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


这位廉颇后裔,名叫廉褒。廉褒,襄武人,祖籍中山苦径。汉代襄武县,在今甘肃陇西东南五里。史书记载,西汉宣帝后期,廉褒曾任西域都护。在西域,他恩威信任并用,留下赫赫威名。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廉颇,为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之一,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由此闻名诸侯。

那么,籍贯在河北的廉颇之后,为何又成了甘肃人呢?这就要从汉武帝时期的移民实边政策说起。

西汉初年,匈奴屡次骚扰边境,为了同匈奴对抗,汉王朝大力加强边郡的军事实力。不仅大量训练招募,边郡子弟,加入羽林军及州郡,同时选拔一批骁勇善战的名将,担任边郡太守,其中就有李广。当时,甘肃境内,黄河以东地域只有陇西、北地两郡,而陇西郡处在同匈奴对抗的最南边,为汉王朝边防的重中之重。

元狩二年(公元121年)春、夏,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走廊的匈奴,获得空前胜利,从黄河沿线到新疆罗布泊,空无匈奴。为了守护漫长的丝绸之路,汉武帝采取了修筑汉塞、移民屯田、设置官吏等充实边疆措施。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大约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时,从河套到甘肃西北部一带,分布在汉长城沿线的屯吏卒达六十万之众。这些移民们到河西后,按照军事编制进行管理,按照负责的事务分为田卒、守谷卒、河渠卒等。政府设置了农都尉、护田校尉乃至仓佐等一系列官职,负责管理。这是中原人士,首次大规模西迁河西走廊。

廉颇后裔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逐渐迁移到襄武的。那么,廉氏一族究竟是如何到甘肃的呢?

长期以来,这段历史模糊不清,直到近代人们从《后汉书》中发现线索,才解开这段历史之谜。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有篇《廉范列传》,廉范是廉褒的曾孙。

《廉范列传》记载:汉王朝建立后,中山苦径的廉氏作为当地的豪强势力,被迁移关中。廉家以武传家,历代皆为边郡太守。故而也曾任陇西郡郡守一职,死后就葬在陇西襄武,一部分廉氏后人就成为陇西郡襄武人。廉颇后裔就这样迁移到了甘肃陇西。

2.就任西域都护,恩信著名


两汉时期,甘肃有不少大家族,他们多是中原迁移而来。如公元前111年,西汉太中大夫索抚直谏忤旨,被降罪迁徙边疆,从巨鹿迁徙到敦煌。由于索抚原先居住在巨鹿之北,故而人称为北索。再如公元16年,鸣开都尉索骏获罪王莽被西迁敦煌,索骏原先居住在巨鹿之南,人们称为南索。最后,形成了武威段氏、天水赵氏、敦煌索氏、酒泉黄氏、敦煌盖氏、敦煌张氏、陇西李氏、襄武廉氏等等大家族,他们都是甘肃有影响力的豪门。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廉褒出生武将世家,自幼以勇武而闻名。西汉成帝永始三年前,廉褒曾任金城太守,后来廉褒被提升为执金吾。在执金吾任上廉褒并没有干多久。永始四年,他被升任右将军了。名将李广,曾经任过前将军一职。

此时,廉褒已经是朝廷重臣。《汉书·孔光列传》记载,廉褒曾经参与皇帝的更替大事。事情是这样的:汉成帝即位二十五年后,没有子嗣,如何从宗室中选择继承人呢?于是,汉成帝就召见右将军廉褒等人,来到密室悄悄商议,询问中山孝王、定陶王两人中,谁适合为皇帝呢?最后,汉成帝听取了廉褒等人的建议,将好学多才的定陶王确定为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汉哀帝。廉褒还任过西域都护。

在西域都护任上,廉褒也干出了一番事业。当时,乌孙国内部动乱,其昆弥拊离被刺杀,幕后主使日贰乘乱逃跑到康居。汉王朝立拊离的儿子安日为小昆弥。为了报仇,安日派遣贵人姑莫匿等三人,装作逃亡样子,跑到康居杀了日贰。西域都护廉褒,赐姑莫匿等金人二十斤,缯三百匹。从这里,也能看出西域都护廉褒既有勇武也有谋略。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廉褒之子廉丹也以勇武尽责而闻名天下。廉丹自小投身军旅,在王莽时期,曾任过大司马、庸部牧。当时,全国设立五个大司马,分为前后左右中大司马,负责征战事宜。庸部牧其实就是益州牧,管辖着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省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小部分。

廉丹不仅位高而且权重,而且在军中有着很强大的号召力,深得军心。最后,尽职尽责,冲锋陷阵,身死战场。

这是一段惨烈的故事。


3.王莽逼迫,廉丹冲阵而死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成风,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利用混乱局面,逐步掌握了朝廷的实权。他利用一切便利条件,制造出改朝换代的舆论。最终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由"安汉公"到"假皇帝",于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王莽当皇帝后,却推出了一系列的复古改制,导致人们无所适从,社会更加混乱。同时,王莽倒行逆施,也引起了豪强官僚阶层的不满。到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山东一带农民起义军,在樊崇的带领下迅速发展起来,人数达十余万人。四月,王莽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精兵10万进攻樊崇起义军。当时,民间流传歌谣“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指更始将军廉丹)杀我!”。

十月,双方在成昌发生大战,王匡贪功冒进,结果被击败,孤身脱离大军而逃。廉丹派人将自己印信交给了王匡,他说:“小儿可走,吾不可!”

廉丹挺身而出,要力挽狂澜,他骑着战马飞驰而去,最终血战而死。廉丹的部下见此情形,校尉汝云和王隆等二十多人,都说:“廉公已死,吾谁为生? ”随后,他们都飞马奔向贼军,最后血战而死。

其实,是王莽逼死了廉丹。出征之际,王莽有圣旨说,将军(廉丹)受国家重任,如果不在荒野之中为国捐躯,那就无法报答君恩和尽忠职责的。”有了这样一个圣旨,廉丹只能孤身冲阵,最终战死。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甘肃更是将星灿烂。班固曾说,李广、赵充国、廉褒、辛武贤等人都以勇武而闻名。同李广、赵充国相比,廉褒没有李广那样名扬后世,也不像赵充国那样,留下屯田策。他的名字,分散隐匿在史书中,默默无闻。


廉颇后裔,迁徙甘肃陇西后,走出父子两代名将,齐名李广赵充国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