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墓门反锁,最后一个修墓

时间:2020-06-24 16:44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有人出生就一定会有人死去,人的生命和死亡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人类的丧葬制度发展的很早,早到有人类出现的时候。我国作为古代人类文明发祥


有人出生就一定会有人死去,人的生命和死亡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人类的丧葬制度发展的很早,早到有人类出现的时候。我国作为古代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丧葬制度也是缤纷多样。

早在距今十几万年前,在我国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中,当时的人类已经存在墓地的观念,在生活区的旁边,会集中埋葬死去的人们。

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墓门反锁,最后一个修墓工是怎样逃出来的?


但当时的丧葬习俗还是很野蛮的,就拿夏商时期来说,当时在社会的上层阶级十分盛行人殉制度。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去世后,在世的人会拿出死者生前喜爱的东西跟随死者下葬,在夏商时期,随着死者下葬的是活生生的人,曾经考古学家挖到一位夏王的墓,里边竟然有几百个无头骨骼,最后考古学者据考证推断这些都是为夏王做人殉的人。

这种制度在我们当今看来是一种十分原始,十分血腥野蛮的习俗。之后的人们也都意识到了人殉制度的弊端,进而改正了这种习俗。

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墓门反锁,最后一个修墓工是怎样逃出来的?


我们现在常说的一个成语"始作俑者",是用来形容恶劣风气的开创者,这个成语最初其实是孔子的话,讲的就是人殉习俗得到改变,人们开始用泥塑的人偶代替真人随死者入土

这也是古代的丧葬习俗的一个进步。之后随着儒家学说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儒家的丧葬观念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主流。

儒家主张教化,主张尊卑等级,也主张事死者如事生,这也就推动了"厚葬"这一种丧葬习俗的发展,越是等级高的人物墓葬越是华丽。虽然历史上存在着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提倡薄葬的不同,当时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厚葬是主流基调。

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墓门反锁,最后一个修墓工是怎样逃出来的?


厚葬的主流基调也就意味着例如皇帝这类人的墓葬中,金银宝器,奇珍异宝都是很多的。这种现象也催生了另一种行当:盗墓。

这种充满神秘的行业赚钱就靠着盗取地下陵墓里的珍宝。盗墓这种行为当然不可能被社会大众接受,毕竟谁也不想有朝一日自己或是自己亲人的陵墓被别人暴力的打开,再掠夺走里边之前的物品。

为了与盗墓贼对抗,社会上尤其是皇家可是下了大力气研究防盗措施。

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墓门反锁,最后一个修墓工是怎样逃出来的?


在秦始皇的墓葬中,据传说就有很多道防御机关,一旦触发杀人于瞬间,以防止盗墓贼的侵扰。光是机关肯定是不够,还有很多加固墓门的方法,像是查门闩一样在里边把墓门锁住,像是用一根石柱在里边顶住墓门等等。

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最后的机关一定要在里边完成装配。那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墓室里最后不能有活人在,又要要求最后的机关有人在里边完成装配。总不能留下一个工匠留在墓穴里不出来吧,地宫反锁后,最后一个修墓的工匠是如何逃出来的呢?

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墓门反锁,最后一个修墓工是怎样逃出来的?


其实古人在日常的实践中早已解决这个问题了,墓穴里边全部完成后,最后工匠都出来,把墓门关住,这时的墓门中间有一个横着的小细缝,工匠通过使用一根类似钥匙的金属棒,伸进细缝里边,控制在里边的石柱,最终完成石柱的放置,达到卡住墓门的效果。

因为这种技术属于皇家修陵墓的机密,是不能告诉外人的,这也是出于防盗的考虑。

古代皇帝下葬后,地宫墓门反锁,最后一个修墓工是怎样逃出来的?


那这种防盗技术我们现在是怎么知道的呢?民国时军阀混战,军阀孙殿英因为军费缺乏,要挖开慈禧的陵墓,拿走宝物换军费。

当孙殿英大费周章来到慈禧的墓门前时,他不知道墓门该如何打开。最后通过探索发现门中间的小细缝,才最终打开墓门,也发现了墓穴开启的秘密所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