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兄妹四人,没有当大官的,没有发大财的,但也没有犯法蹲监狱的。父亲留给我们的就是正派。"
宋维栻去世后,他的儿子深情回忆自己的父亲,从不居功自傲,一身正气,对子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确实,这个开国少将特别的正派,光明磊落,当老战友受到排挤,只有他敢请吃饭。
满身荣耀,一身正气令人佩服宋维栻是安徽人,15岁那年参加红军,在部队里他做过很多种工作,宣传员、通讯员、班长、特务员、干事等职,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做得有声有色,赢得一片赞美之声。
后来他还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广州等战役,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荣耀至极的开国少将。
虽是千万荣耀在身,但是宋维栻很低调,他对战友、对身边的人都是和蔼可亲,充满柔风细雨般的关怀,从来不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以有色眼镜待之。
因此,宋维栻很受人爱戴,大大小小的人都喜欢跟宋维栻交朋友。宋维栻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他要是觉得这个朋友人不错,不管外界怎么评价这个人,他都不为所动,真心与人交往,不畏人言,不畏世俗,是一条铮铮汉子。
刚建国那会儿,有一个老战友受到排挤,只有这个光明磊落的开国少将敢请吃饭。
当时,宋维栻在广州军区工作,当时部队里偷偷流传说某一个领导有历史遗留问题。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很敏感。因此,一传十,十传百,传得沸沸扬扬,很快部队里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了,连这个领导也听到这个消息。
其实,这个领导确实是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他一直讳莫如深,藏着掖着,不肯叫任何人知道,不过在个人的档案里是有明确写出来的。
因此,当底牌被抖出来以后,这个领导恼羞成怒,他觉得一定是有人故意与他作对,泄露干部资料。于是,派人彻查此事,但是花了好长时间,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来究竟是何人泄露资料。
事情没有查明,领导岂会善罢甘休,于是他就迁怒于当时在军区任职的副政委祝玉璋。因为两个人平时关系并不太密切,祝玉璋甚至偶尔会跟他唱反调,领导觉得他最有嫌疑。祝玉璋莫名其妙被扣了大帽子,受到领导的严厉斥责,两个人彻底撕破脸。
其他同事看到领导对祝玉璋这么反感,都不敢接近他,生怕自己会受到牵连。连平时要好的战友看到他也开始躲躲闪闪,目光转向别处。一时之间,祝玉璋成了“孤家寡人”,大家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不久以后,祝玉璋被调离工作岗位,去别的地方工作。祝玉璋无端被冤枉,心里已经很苦闷了,没有想到连工作岗位也保不住,真是令他伤心欲绝。更叫他真正领悟到世态炎凉的是他要走了,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大家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祝玉璋也知道今非昔比,自己是“戴罪之人”,在古时候就是被发配边疆,去往苦寒之地,这样的处境,谁还敢跟自己接触啊?只是道理谁都懂,只是真的面对这样的局面,还是倍感凄凉。
勇敢践行,一顿饭令人忆终身就在他收拾行李准备走的时候,宋维栻给他打电话,他惊讶万分,以为是有什么更坏的消息来了,不禁惴惴不安。不料宋维栻却说:“你就这么走了可不行,我得给你践行。”
祝玉璋吊着的一颗心才落地,他连忙拒绝道:“好意心领了,下次吧。”他心想要是宋维栻只是应个景,客气一下,毕竟曾经是要好的朋友,那么自己稍稍拒绝,他必定不会再坚持了。
不过,哪怕宋维栻只是客套一下,他都要感激地热泪盈眶了。自出事情以来,他一直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被隔膜,被排斥,被冷漠,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人敢过来安慰一句。不过他熟悉军队里的生存规则,也知道那个领导的脾气,在这个时候,谁要是还敢接近自己,恐怕日后没有好果子吃。
谁知宋维栻却是来真的,他执意要求祝玉璋到自己家里来做客,并表示已经派司机过去接了,如果接不到人就不要回来了。祝玉璋盛情难却,只好去了宋维栻的家里。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祝玉璋吃了大亏,就多了个心眼。他心想要是等下到了宋维栻家里,宋维栻问起资料泄露的事情,自己应该怎么回答他呢?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大家都对此百般好奇,这是人性的好奇心,不足为奇。
但是以前不管人家怎么明示暗示地询问,他都不想回答,反正虚名已经担下来,多说无益。可是,宋维栻不是别人,他是自己的好朋友,如果也随随便便应付,似乎有点不大好。
可是要详细诉说,为自己喊冤,也不是他所愿意的。而且隔墙有耳,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传得风风雨雨,不是说他不相信宋维栻,只是他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情,真的有些害怕了。
到了宋维栻的家里,他看到一大桌子的菜,都是精心准备过的。宋维栻见他来了,走上来亲切地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丝毫不因他是一个“戴罪之人”而有所顾忌。
更让祝玉璋感动的是,他觉得自己真的是多虑了,宋维栻是一个真人君子,为人正气,从头到尾,他压根就没有提起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不让祝玉璋有所难堪,他是那么了解祝玉璋的心思,照顾他的情绪,处处为祝玉璋着想。
这顿饭吃了很久,两个人聊得很投机,这是蒙冤以来,祝玉璋说话最多,吃得最饱的一顿饭。对祝玉璋来说,这可不是一顿普普通通的饭,在四面楚歌中,还有一个人不顾重重压力,如此关心自己,让他体会到世间不是只有冷漠,还有温暖,让本来已经心灰意冷的他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以至于半个世纪以后,已经两鬓花白的祝玉璋回想起来那顿饭,只觉一切都是历历在目,沧桑的面孔上露出感激之情,他说:“宋政委的这顿饭,我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2010年,宋维栻以94岁的高龄在广州逝世,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可他那正派的品质却会久久留在后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