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伯特·M.奇蒂诺
译者:小小冰人
伊拉克军队1990年8 月2 日清晨跨过科威特边境后不久,萨达姆就必须面对西方工业国家和他自己所在地区大部分国家组成的联盟。不仅如此,萨达姆的冒险政策现在意味着他的军队将不可避免地对抗美国军事史上训练最佳、装备最佳、领导最佳的军事力量。
美军地面进攻发起前是一场军事史上出现过的最猛烈的空袭。同当年在朝鲜一样,空军再次处于整个国度匍匐在其脚下的有利境地。中央司令部空军(CENTAF)司令查尔斯·A·霍纳中将,既具备比以往任何空袭更精确地实施轰炸的技术,也拥有对他或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希望打击的任何目标展开攻击的实力37。分析人士通常会描述一场分为四个阶段的空战:(1)摧毁伊拉克境内的战略目标;(2)压制伊拉克防空力量;(3)在科威特战区对伊拉克地面部队展开行动;(4)为地面战役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
实际上,从1月17日凌晨起,空中战役便反复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然后再折返重复这个过程。霍纳将军后来称,“四个阶段”的说法主要是用来向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公众介绍情况。他指出:“你必须有‘这些阶段’,因为你知道你得向总统做简报,因此它必须通俗易懂,要言之有理,还必须完整。”另外,他也很不满意战争战术、战役、战略层级的鲜明区分,尽管地面部队指挥官对此习以为常。他认为这些词已变得“毫无意义且失去作用”,而且“经常被用于分化人”,而不是揭示战争的客观真理。
这对飞行员来说毫无意义。我的战术战斗机(战术)飞到巴格达(战役)杀掉萨达姆(战略)……所以,谈及空中计划和空中行动时,我尽量不用这些词。空中力量从本质上说非常简单:战机的航程可以迅速飞越极其广阔的区域,并准确打击距离基地很近或很远的目标。仅此而已。
他们在实战中实现了上面的“航程”和“打击”。最初的攻击以F-117隐形战机和海军“战斧”巡航导弹为主导,给伊拉克指挥部造成再也无法恢复的破坏。战役头几分钟的目标包括巴格达及其周边的指挥控制设施和发电厂,以及总统府和复兴党总部。受损最严重的是位于伊拉克首都的国家防空指挥中心,被一架F-117投下的一枚精确制导炸弹所摧毁——飞行员设法将他的炸弹投入这座建筑的一个通风井——美国民众通过电视一遍遍见证了这幅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画面。
在打瞎伊拉克防空指挥体系后,联军庞大的空中打击力量在伊拉克上空肆意逡巡。空军将这个空中巨兽称为“大猩猩”—由于它蹂躏了伊拉克从事战争的能力,这似乎是个恰当的比喻。包括F-111、F-4G、F-15E、B-52、海军F-18“大黄蜂”在内的各种战机,在EF-111“渡鸦”实施雷达干扰的支援下,以一个个攻击波次打击伊拉克防空设施、机场、固定和移动式“飞毛腿”导弹发射架、疑似化学武器存储区等目标。实施轰炸没过一个小时,联军便赢得绝对制空权。
战役首日结束时,对伊拉克实施一场分阶段空袭的部署已失去意义。联军几乎同时完成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行动。尽管对伊拉克境内目标的空袭仍在继续,但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于次日前已着手打击盘踞在科威特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一份无情的轰炸时间表就此开始执行,整场战争期间,他们每个小时都会对共和国卫队实施轰炸,每天持续24小时。与此同时,F-15和F-111忙着摧毁幼发拉底河上的公路和铁路桥,后者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主要逃生路线。150多架加油机也以一套错综复杂的模式在空中翱翔,为4-6架战机补充燃料。空中力量打击伊拉克前线部队和后方基地,以及二者之间的交通和补给线,这些行动同时进行。这就是“战役级空中作战”,德国空军于1925年率先创造的这个术语得到了完美的实施。
空中战役也遇到过一些小麻烦。首先是天气—战役开局深具胜利前景,但这场空战随后不得不面对持续十天的大雾、低云和降雨天气。更严重的问题是大批空中力量突然被调离,用于搜寻沙漠中的移动式“飞毛腿”导弹发射车。这场行动非常必要,因为空中战役次日(1月18日),萨达姆·侯赛因发射了7枚“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这种发射车很小,基本上是以八轮卡车改装而成,事实证明,即便以联军掌握的高科技手段也很难确定目标的准确位置。另一个未能发挥作用的因素是伊拉克空军。少量挑战联军空中力量的伊拉克战机付出了代价。没过一周,伊拉克空军基本被消灭,幸免于难的战机逃入伊朗。
接下来四周,盘踞在科威特战区的伊拉克军队无所作为,遭到联军不分昼夜的猛烈轰炸。B-52对其实施面积轰炸,而联军的战斗轰炸机将他们的车辆和火炮逐一摧毁,霍纳将军称之为“猎坦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伊拉克军队在这五周内亲眼目睹了试图为他们运送补给和零配件的每一支车队葬身火海。当然,这些卡车最终止步不前,使伊拉克军队士气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文摘自《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