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背景
1900年的"老人星"号插画
1895年3月,海军造舰部主任威廉·亨利·怀特(William Henry White)将当时在英国建造的日本"富士"级战列舰的设计提交给英国海军部委员会,开始了"老人星"级的设计工作。
"富士"级这些以英国"君权"级为基础的舰艇,让日本在东亚的海军实力显著加强。怀特认为,中国分舰队需要更强大的战舰来对抗她们。他还建议,新设计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以缩短欧洲和亚洲之间的通行时间。委员会同意了,并于5月13日再次与怀特会面,以提交他们对新战舰的要求。两天后,怀特将新战舰的参数转达给他的工作人员,并指示他们尽快准备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新战舰的干舷应与“百夫长”号战舰的干舷相同,装备先前的“威严”级战舰的主炮组,副炮组为10门6英寸(152mm)速射炮,航速和航程与二级战舰相同,装甲带厚6英寸。
1899年的"老人星"号战列舰
5月23日,怀特和他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初步设计草图,并提交给海军部。该船将携带4门12英寸(305mm)主炮和10门6英寸副炮,排水量为13250吨(13040长吨;14610短吨)。航速18节,输出12500马力(9300千瓦)。他们又进一步完善设计,并演变成三个子方案:“A”、“B”和“C”。"A"将排水量略微减少到13000吨(13000长吨;14000短吨),但保持相同的武器和航速;"B"与最初的设计大体相似,但增加了两门6英寸速射炮;“C”比“A”的排水量稍小一些,但它的副炮由8门6英寸速射炮和8门4英寸(102mm)速射炮组成。在10月初,这三个方案提交给海军部。9日,委员会给怀特发来答复,指示他准备一个新方案,融合"A"与"B"的装甲布局,采用"B"的副炮组。
1896年9月2日,在设计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年后,最终获得通过。由于鱼雷炮舰“神枪手”号上的成功进行测试,委员会决定采用新的水管锅炉。装甲布局也进一步修改,最终版本抛弃了装甲带上方较薄的侧甲,以及船体尾部的列板;主炮和副炮的装甲防护也有所减少。这些节省的吨位被用来增加前部列板和主甲板的厚度,并将四门副炮放置在装甲炮廓内。虽然,装甲的厚度比先前的"威严"级减少了很多,但是采用新的克虏伯钢代替哈维钢,让防护方面减少适度。
在1896年和1897年的预算中,有六艘战列舰按照这个新方案建造。虽然,装甲防护并不像纸上所说的那样薄弱,但皇家海军对防御能力的下降并不满意。怀特的部门将她们视为二级战列舰,在1896年的预算中,她们确实被归为“改良型”战舰。尽管如此,她们还是能与假想敌"富士"级相抗衡的,代表了海军部对排水量和吃水限制的最大平衡。事实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完成在中国分舰队所承担的任务。
"老人星"级的线图
规格参数
"老人星"级的船体总长421英尺6英寸(128.47米),垂线间长390英尺3.5英寸(118.961米),舰宽74英尺(23米)。标准吃水深度为26英尺2英寸(7.98米),满载时为30英尺(9.1米)。标准排水量13150长吨(13360吨),满载排水量14300长吨(14500吨)。
船上装有两根桅杆,每个桅杆上都有一个战斗桅楼,上面有轻型火炮和一具探照灯。另外四具探照灯安装在驾驶舱旁。
全舰标准编制为682人。不过,在执行任务时,每艘船的人数也各不相同。例如,1904年,"歌利亚"号上有737人,"阿尔比翁"号则有752人。而在1912年,"复仇"号成为炮兵训练舰时,只有400名船员。更有甚者,"阿尔比翁"号在1916年执行护卫任务时,船上剩下371人。
每艘船上都备有许多小船,包括:两艘机动舢板船和一艘带帆舢板船,一艘蒸汽交通艇,三艘小快艇,一艘排桨帆船,一艘捕鲸船,三艘长官艇,两艘救生艇和一艘橡皮艇。
"怨仇"号下水时的场景
动力系统
"老人星"级采用2台三汽缸三胀式往复式蒸汽机提供动力,驱动2个向内转动的螺旋桨。舰上有20台贝尔维尔锅炉提供蒸汽。她们是英国第一型装有水管锅炉的战列舰,与之前的战列舰相比,这种锅炉以较低的能耗产生更多的动力。新的锅炉导致采用了两个前后排列烟囱,而不是以前经常使用的并排烟囱布置。其可以输出13500'马力,航速达到18节,比"威严"级战列舰还要快两节。航速的提高主要来自水管锅炉,与"威严"级的老式火管锅炉相比,它产生了额外的1500 马力推力。向内旋转的螺旋桨还提高了航速,因为它们比之前使用的向外旋转的螺旋桨,在更高的转速下工作。
在正常情况下,船上可以储存900长吨(910吨)煤炭,但额外的空间可用于增大储量,战时为1800长吨(1829吨)。该级战舰24小时以8节的速度燃烧52长吨(53吨)的煤炭,每24小时全速燃烧336长吨(341吨)。在满载煤炭的情况下,能以10节的巡航速度,航行4500海里。当以16.5节的速度巡航时,航程下降到2590海里。
尽管,水管锅炉的性能显著提高。但在战舰的整个服役生涯中,她们都饱受各种问题的困扰。直到1902-1903年,"海洋"号的锅炉冷凝管严重泄漏,才通过改装纠正了这个问题。"怨仇"号在她的整个服役生涯中都遭受同样的问题,这降低了她的发动机的效率。另外,向内转动的螺旋桨在使用中也会造成问题,因为它们使低速或朝相反方向转弯都变得十分困难,船员们不喜欢这种布置。但无论怎样,皇家海军在所有之后的前无畏型战舰上都保留了向内螺旋桨。直到1906年的"无畏"号,才又改回向外旋转的螺旋桨上。
"哥利亚"号的照片
武器装备
"老人星"级有4门12英寸(305mm)35倍径主炮,安装在前后两个炮塔中。它们安装在圆形的炮座上,可以在整个左右射界的任意角度装填炮弹,但必须固定在固定仰角。"老人星"号使用BIII型炮架,这和最后两艘"威严"级上使用的是一样的,而接下来的4艘军舰则使用了新式的BIV型,"怨仇"号则使用了更新的BV型。BIII型的特点是利用一层甲板隔开炮弹和发射药,以防止炮塔爆炸引起的火灾轻易到达弹药舱,产生灾难性的爆炸。BIV型消除了这层甲板,以便获得更高的射速。但设计师意识到这将大大增加风险,因此在BV型上恢复了这个设计。为了提高射速,维克斯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炮塔,可以在任意仰角重新装弹,这样就不需要回到固定仰角装弹,大大提高了战舰的射速。
船上使用12门6英寸40倍径速射炮作为副炮。其中8门6英寸速射炮安装在主甲板上,但甲板位置太低,无法给它们提供良好的射击场所;而其他4门则安装在更高的甲板上,并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除了10门12磅速射炮和6门3磅速射炮之外;按照当时战列舰的惯例,她们还装备了4具18英寸(457mm)水下鱼雷管,位于靠近前后炮塔的舷侧各有两具。本来计划在船尾的水面上方安装第五具鱼雷管,但在建造过程中被拆除。很可能是因为水上鱼雷管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如果鱼雷在管内爆炸,可能会对战舰造成严重损害。
"海洋"号战列舰的照片
装甲防护
为了减轻重量,"老人星"级的水线装甲带从"威严"级的9英寸减少到6英寸。不过,克虏伯装甲钢在同等重量上比哈维装甲钢提高30%的防护力;所以,该级的装甲防护没有想象地那么差。她们是自1875年的"无畏"号下水以来,英国首级采用全水线装甲带的战列舰。虽然,厚度更薄,但防护更全面。出于减重的考虑,这条装甲带在船的两端都减至2英寸(51mm)厚。与装甲带一样,用于保护船只的其他装甲也很薄;装甲带两端的舱壁厚度为6-10英寸(152至254mm)。
船上有两层装甲甲板,分别厚1英寸和2英寸(25mm和51mm),均为哈维钢。这是英国军舰首次安装第二层装甲甲板。在设计准备的时候,有传言说法国人打算给他们最新的战列舰装备榴弹炮。它能以大仰角发射炮弹,越过舷侧的装甲带,直接攻击薄弱的甲板。不过,法国人并没有在他们的任何一艘新战舰上部署榴弹炮;但英国直到1920年代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时,才取消了这个设计。
主炮塔四周厚8英寸(203mm),顶部厚2英寸。主炮座的顶部厚10至12英寸,在主装甲带后面减少到6英寸。船上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采用了克虏伯钢;炮廓的正面采用了6英寸的哈维钢,侧面和后部采用了2英寸的哈维钢。她们的前部司令塔侧壁采用12英寸厚的哈维钢,而后部司令塔的侧壁只有3英寸厚(76mm)。
该级在建造过程中,尤其是在新闻界,其较薄的装甲布局受到强烈批评。怀特公开为这一设计辩护,指出最近中日军舰在鸭绿江战役中的经验表明,装甲在保护船只方面比在试验场进行的试验更有效。装甲技术的进步保证了能为更好的武器装备提供更多富余的吨位。
"阿尔比翁"号战列舰在1898年的插画
各舰简介
"老人星"号(HMS Canopus):1897年1月4日在朴茨茅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897年10月12日下水,1899年12月5日完工服役。1919年4月停止使用,1920年2月18t日报废出售。造价921316英镑。
"光荣"号(HMS Glory):1896年12月1日在伯肯黑德的凯莫尔.莱尔德船厂开工建造,1899年3月11日下水,1900年11月1日服役。1921年9月17日停止使用,1922年12月19日报废出售。
"阿尔比翁"号(Albion):1896年12月3日在泰晤士钢铁与造船厂开工建造,1898年6月21日下水,1901年6月完工,1901年6月25日服役。1919年8月停止使用,1919年12月11日报废出售。
"海洋"号(HMS Ocean):1897年2月15日在德文波特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898年7月5日下水,1900年2月服役。1915年3月18日在达达尼尔海峡触雷沉没。
"哥利亚"号(HMS Goliath):1897年1月4日在查塔姆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898年3月23日下水,1900年3月27日完工服役。1915年5月13日在赫利斯角被土耳其驱逐舰击沉。造价920806英镑。
"怨仇"号(HMS Vengeance):1898年8月23日在维克斯的巴罗船厂开工建造,1899年7月25日下水,1902年4月完工,1902年4月8日服役。1920年7月9日停止使用,1921年12月1日报废出售。
1910-1915年间的"光荣"号战列舰
服役经历
完工后,该级舰在和平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度过。"老人星"号早年在地中海舰队服役,而"歌利亚"号则在1900年前往中国站。"光荣"、"阿尔比翁"号和"海洋"号于1901年-1905年加入了中国站,"怨仇"号和"老人星"号分别于1902年和1905年加入他们。1902年9月,"海洋"号遭到台风损坏。1905年签订的英日同盟允许英国撤回其在东亚的大部分海军力量,"老人星"级被召回欧洲海域。回到英国后,她们中的大多数在1905年至1907年间曾短暂服役于英吉利海峡舰队,然后是本土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在此期间,这些船只在海外长期服役后也进行了大修。"歌利亚"号于1903年-1906年加入地中海舰队,随后分别于1906年和1907年加入海峡舰队和本土舰队。
1908年,"老人星"号、"光荣"号、"海洋"号和"歌利亚"号被派往地中海舰队,在那里一直呆到1910年结束。1908年6月13日,"怨仇"号在朴茨茅斯与商船相撞时受损。1910年11月29日,她又与商船相撞。在返回英国后,包括"老人星"号和"光荣"号在内的几艘战舰被降为预备役。直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她们才再度复出。与此同时,"海洋"号再次为本土舰队服役,但在战争爆发前几乎没有活动。对"怨仇"号来说,她从1908年起担任次要角色,包括作为补给船和炮兵训练船。1913年,她被调到第二舰队第六战列舰中队。
"老人星"号向斯佩舰队开火的图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老人星"级被调遣到第八战列舰中队服役。"老人星"号很快被派往南美站,帮助搜索在那里的德国商业袭击舰。她参与了搜寻德国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斯佩的东亚分舰队。由于跟不上海军上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的巡洋舰,她错过了1914年11月的科罗内尔战役。在那里,克拉多克的舰队大部被歼灭。她停泊在斯坦利港(Port Stanley)作为防御炮台,在福克兰群岛战役中首次开火,导致斯佩中断了进攻,随后被海军上将多夫顿·斯图迪的战列巡洋舰追击并摧毁。
战争开始时,"海洋"号驻扎在爱尔兰支援一支巡洋舰中队。但在10月份,她前往东印度群岛,以护卫来自印度的部队。在8月底护送英军穿越比利时之前,"歌利亚"号最初在大舰队使用的港口之一艾维湾(Loch Ewe)担任护卫舰。随后,她参加了针对德国东非的行动,封锁在鲁菲吉河活动的德国小巡洋舰"柯尼斯堡"号。1914年10月,"光荣"号被调往北美和西印度群岛站,担任分舰队旗舰。1914年底,"海洋"号参加了对巴士拉的突袭。随后,她前往埃及,和"怨仇"号一起保卫苏伊士运河。而"阿尔比翁"号则被派往大西洋,帮助防御德国军舰从北海可能的突袭。1915年12月和1月,她支援了对德属西南非洲的作战。
1915年初,"老人星"号、"阿尔比翁"号、"海洋"号和"怨仇"号号汇集地中海,参加达达尼尔战役。1915年3月,他们对保卫达达尼尔海峡的奥斯曼海岸防御工事进行了炮击,但英国和法国舰队证明了他们无法突破海峡。在3月18日的行动中,有一艘法国和两艘英国战列舰沉没,其中一艘是"海洋"号。她当时一直试图从“不拒”号战列舰上营救船员,这艘战列舰触发了水雷,最后连"海洋"号也触雷沉没。她的大部分船员都能疏散到附近的驱逐舰上。幸存的船只在这些行动中多次遭到奥斯曼海岸炮的攻击,但没有严重的损坏。四月,协约国的陆军盟军开始登陆,揭开了加里波第战役的序幕。"老人星"号继续炮击奥斯曼阵地来支援他们。这些行动包括第一次克里提亚战役和帮助打败奥斯曼帝国的反击。1915年5月13日,"歌利亚"号被奥斯曼帝国驱逐舰用三条鱼雷击沉在海勒角附近的莫托湾。在她的750名船员中,有570人在事故中丧生。1915年6月,"光荣"号也前往地中海,参加此次战役。尽管在那期间,她几乎没有任何行动。因为她的船员需要在岸上支持在半岛上作战的部队。
1915年10月,"阿尔比翁"驻扎到萨洛尼卡,支持协约国通过当时中立的希腊对保加利亚的行动,但她没有进一步的行动。1916年4月,她被调回爱尔兰担任护卫舰。在1918年10月,她被降为宿舍船。1916年1月,协约国结束加里波第战役后,"老人星"号在东地中海巡逻,但也没有进一步行动。1916年4月退役,1918年初改为宿舍船。1916年8月,"光荣"号被派往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以支持英国的盟友,保持重要的港口畅通,以便向东线运送补给。在那里,她担任英国北俄罗斯分舰队的旗舰。“怨仇”号在加里波第半岛的军事行动中伤痕累累,返回英国进行整修。1915年12月,她再次前往东非,期间她支援对德属东非的达累斯萨拉姆的攻占。1917年,她再次回到英国并退役,此后一直担任辅助任务直到1921年。
战后,皇家海军开始报废一些船只。1919年12月,"阿尔比翁"号报废出售,于第二年和"老人星"号一起解体。"光荣"号于1919年返回英国退役。1920年更名为"新月"号。最终,于1922年12月卖给了拆船公司。在1921年,"怨仇"号报废出售,于第二年就解体。
注:本文翻译自万维百科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