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

时间:2020-06-01 17:34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大白舰队的短板1915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二个年头,欧洲大陆战局愈发胶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大白舰队的短板

1915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二个年头,欧洲大陆战局愈发胶着,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还没确定何时蹚进这场浑水来捞取最大的利益,但也未雨绸缪开始加速军队建设。这年1月份,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结果却很不乐观。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20世纪初,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体系短期内建设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大白舰队”环球航行令全世界刮目。可是美国海军作为一支新兴海上力量,同传统霸主英国相比还是存在一块短板。这次演习暴露出了该方面的不足,那就是主力舰队缺乏前出的侦察分队。

当初美国建设现代海军时,装甲巡洋舰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美国海军中装甲巡洋舰分队地位很高,被视作二等主力舰,关键时刻得顶到战列线上参与决战,因此注重的是火力和防护,航速较慢并不适合执行强行侦察任务,担当不了英国海军中战巡的角色。其次美国没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需要维护,侦察巡洋舰数量既少、性能也差,而这种航速快、续航力大的辅助舰只却是主力舰队中不可或缺的侦察与护卫力量。

问题既然暴露了就得马上解决,但是当时把持着战舰设计方向的海军舰船特性委员会(二战前改组为海军总委员会)里,充斥着不同理论观点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可以同以办事拖沓而闻名的法国海军高级委员会相媲美。“列克星敦”级战巡从论证、设计、再到建造一直拖到华盛顿条约签署还没结束,最后不了了之也就不奇怪了。

同战巡相比,侦察巡洋舰这种辅助舰只牵扯的利益较少,命运就没那么曲折。


奥哈马级侦察巡洋舰

虽然美国同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更是在一战后期结为同盟,但是讽刺的是美国海军的假想敌一直都是英国皇家海军,一战爆发前如此,甚至一战结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还是如此。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时美国将全部的战列舰都部署在北大西洋方向,太平洋方向只部署了装甲巡洋舰这种二线主力舰,称作亚洲舰队,直到一战结束前后才成立了太平洋舰队。随后华盛顿条约英国认怂,美英之间海军对抗才开始降温,崛起的日本逐渐取代英国成为美国海军的头号假想敌。

新式侦察巡洋舰——奥马哈级专门针对英国C级巡洋舰进行设计。英国C级巡洋舰是一战期间建造的一类侦察巡洋舰,以1916年开工的第一批次卡里登级为例:标准排水量3945吨,满载排水量4950吨,最大航速27.5节,装备5门6英寸主炮,主装甲带厚50-76毫米。从C级的性能来看,显然只是一种比驱逐舰略大,用来执行舰队侦察、维护海上航线等低强度作战任务的中小型辅助舰只。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服役早期的奥哈马级


但是在海军舰船特性委员会的推动下,奥马哈级肩负的作战任务更多、强度更大,除了侦察之外还要担当驱逐领舰,保护主力舰队免遭敌人驱逐舰的偷袭,因此其性能对C级来说可以说是全面碾压。

奥马哈级舰长169米,宽16.9米,吃水6.1米,标准排水量7162吨,满载排水量9296吨。动力采用8锅炉4轴推进,总功率90000轴马力,最大航速35节,最大续航里程9000海里/10节。


奥哈马级的设计特点

舰体

无论是舰队侦察还是做驱逐队旗舰,奥马哈级都需要高航速,在设计上主船体水下部分的线型和当时大量生产的平甲板驱逐舰相似。高航速带来的弊端是舰体稳定性欠佳和舰艏上浪严重,所以奥马哈级采用了艏部有弧度的长艏楼船型,船体舯部轻度内倾。但这种船型设计也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舰艉甲板太低,全速前进时尾浪很大,甚至会影响到尾炮操作。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高速前进的奥哈马级,舰艉甲板确实很低


为了增强防护力,奥马哈级将锅炉舱与机舱交替配置,避免中弹时被一锅端。8座锅炉两两分组共用4座烟囱,前后两对烟囱间距较大。这种外观与当时克莱姆森级驱逐舰非常相似,美国人审计还专门设计了伪装方案让相似性更强,来增强奥马哈级担任驱逐领舰时的生存力。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克莱姆森级驱逐舰

武器装备

奥马哈级共装备了12门152毫米53倍径舰炮,其中4门采用了双联装方式,布置在艏艉的两座炮塔内,其他8门则以前4后4的单炮形式布置在艏艉方向上层建筑的炮廓中。这样的廓炮同舷侧相比可以更好地发挥火力优势,理论上无论向前还是向后都可以同时发挥6门主炮的火力,向一个方向的舷侧可以同时发挥8门主炮的火力。

从这可以看出,奥马哈采用了炮塔与炮廓相结合的主炮布置方案,设计上仍然没有跳出老式战舰的窠臼。虽然炮管子多达12根,但同舷侧只能用得上8根,与沿中轴线布置的全炮塔方案相比,完全没有任何优势。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奥哈马级的双联装炮塔


其他武器还有4门76毫米50倍径高射炮,2座533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

侦察机与防护

同桅杆瞭望这种古老的侦察方式相比,可以进行空中侦察的飞机“站得高看得远”,明显领先了一个时代,奥马哈级当然不能无视这种高科技装备。该级舰配备了2架水上侦察机,但没有设置机库,2架飞机分别系留在4号烟囱后方两舷的两座飞机弹射器上。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4号烟囱后方两舷的2架水上飞机和弹射器


防护方面不是奥马哈级考虑的重点,其水平装甲厚38毫米,舷侧主装甲带厚76毫米,同英国C级的防护水平相似,这也是当时侦察巡洋舰的主流配置。


奥马哈级的服役生涯

奥马哈级计划建造10艘,首舰“奥马哈”号(CL4)1918年12月开工时,一战已经进入尾声,但美国同英国的海军军备竞赛还没结束。所以奥马哈级的建造计划得以继续执行,到1925年2月,10号舰“孟菲斯”号(CL13)竣工时,进入条约时代的奥马哈级被划分为轻巡洋舰。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俯瞰


作为一型条约前设计建造的轻巡洋舰,同条约时代各国建造的轻巡相比,奥马哈级除了航速与续航力有些亮点之外,其他各方面的性能都乏善可陈,也没多大的改进余地,一直在美国海军中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1939年欧洲爆发战争之后,感觉到战争危机的美国海军对奥马哈级进行了第一次改装。说是改装,其实仅仅是拆除了舰艉方向的2门152毫米廓炮。这2门廓炮位于下层,由于位置太低,不但实际用处不大还增加了舰艉重量,确实是鸡肋。这2门炮拆除后,奥马哈级高速航行时舰艉上浪现象得到了一定改观。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拆除2门152毫米舰炮后的舰艉


1941年美国参战后,10艘奥马哈级作为海军最古老的巡洋舰,全部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相继加装了雷、40毫米博福斯+20毫米厄利孔高炮套餐,但是奥马哈级作为一战期间设计的舰只,能参加二战本来就是侥幸,想再执行建造之初设想的作战任务实属不现实。奥马哈级执行的大多数是二线作战任务,例如沿南美洲东海岸和西海岸进行巡逻,在南太平洋进行远离前线的护航,在寒冷的阿留申群岛和千岛群岛巡逻,以及在盟军重返欧洲时提供登陆炮击支援等等。另外密尔沃基号(CL5)于1944年租借给了苏联。

但是奥马哈级也不像大家想的这么不堪,在战争期间全程打酱油。马布尔黑德号(CL12)还是参与了荷兰东印度群岛周围的早期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是望加锡海战;里士满号(CL9)也参与了科曼多斯基群岛海战,幸运的是它们都没受到大的损伤。

美国在华盛顿条约前建造的轻巡洋舰——奥马哈级

奥马哈级后期照片,已经装备了雷达


结局

奥马哈级诞生于一战末期,随后迎来了海军军备竞赛,在那个海军技术装备日新月异的时代,该级舰可以说还没服役就已经落后。幸运的是这批“老兵”们熬到了二战,并且全部幸存到了战后。在随之而来的终战大裁军中,这些“老爷舰”们再也无法幸免,在1946年全部退役拆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