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药师
来源| 润商财经
ID | runshangcaijing
01
美国上一次经历山穷水尽的地步应该是1929年。让人绝望的气息一直蔓延到3年后。
威廉·曼彻斯特在他那部不朽的著作《光荣与梦想》的开头记录了当时25000多名退伍军人因为没有拿到政府津贴而举行的大游行,并且发展成了难以控制的大混乱。
很多人流血、死去,对他们来说,单单是活着就倍感艰难。
同样感到艰难的还有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也被称为小罗斯福,他的远房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也曾经当过美国总统。
所以,小罗斯福虽然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走路,但依然自带光环,可以平静、悠然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但他没有,他选择从政。
当时,他成为美国政坛一股清流。小罗斯福亲切、自信、充满激情。用曼彻斯特的话说:“他有力的昂着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烟嘴斜指天空。他是热情、温暖和尊严的写照。”
在获得竞选胜利的那个晚上,小罗斯福的儿子恭喜他获胜。而他则说:我现在只担心自己当不好美国总统。
总统先生的担忧和焦虑不无道理。
他不是一个幸运的总统,比起他的前前任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他没有赶上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比起他的前任埃德加·胡佛,不改革他将背负上千古骂名。
他太难了。
而事实上,他又没有时间恐惧、焦虑、烦躁。
他对全世界人民说,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他必须快马加鞭,摆平国会里的反对者,党派中的阻碍,还有现实的残酷窘境。
他的改革必须势如破竹,直击要害。
他要求银行放假4天等待紧急法案的通过。没地取钱的老百姓开始以货易货,“用我的柴换你的鱼”。
同时,国会开始讨论紧急法案。这次讨论完全没有仪式感。大家围坐在罗斯福家中,罗夫人负责计票。
这个女人一边织着毛衣一边清点投票的数目。
新法案获得了通过,这让美国市场增加了20亿美金的钞票,一周后,银行重新开业,纽约股市暴涨15%。
然后,为了刺激市场活力,金本位被废除。美元经历一段时间的跌宕,开始稳定下来。
精力旺盛的罗斯福还颁布了各种法案刺激经济,比如准许啤酒交易、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整顿农业等等。这些方案都指向一个目标,刺激经济活力,刺激老百姓的消费欲望。
救济成为了当时美国的关键词,据说,连鹦鹉都会说,救济救济救济。
《波士顿晚报》一直非常保守,热爱自由,它却撰文说:此刻我们需要的是独裁政权,让他放手一搏。
在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四个月后,工业指数从59提高到了100。当时,《科里尔周刊》说,我们经历了一场革命,结局很好。
在改革最为艰难的日子里,有人提醒罗斯福总统:“如果你的新政失败了,那你就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了。”
罗斯福回答说:“如果我失败了,那我就是美国最后一代总统了。”
谁会成为美国最后一代总统呢?不得而知。
而罗斯福究竟做对了什么呢?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在当时的美国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柯立芝总统,还是胡佛先生都笃信经济发展有着看不见的手的指引。政府越小越好。
罗斯福不信邪,他对农业、工业、金融业都进行了强势干预。
当然他也遇到了巨大的阻碍。
1935年春天,美国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反宪法,无效。
第二年,他就要参加总统连任的竞选了。
而在他雄心勃勃准备参加竞选的时候,美国最高法院先后判决罗斯福签署的《农业调整法》《证券交易法》都是违反宪法的,所以无效。
当时罗斯福的竞选对手叫艾尔佛雷德·兰登,他的竞选费用高达900万美金,而罗斯福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还不到。
人生充满了讽刺。
兰登之所以这么有钱,是因为罗斯福新政让美国摆脱了经济大萧条的厄运。
从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到1936年,国民收入和公司盈利增长了50%以上,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增长了80%。
换句话说,罗斯福新政让政敌共和党能筹集到大笔竞选经费去肆意挥霍,与己为敌。
神奇的国家。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罗斯福获得了连任。接着,他和他的时代正在向战争划去。
02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价格。”
这是德国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言。当罗斯福总统率领美军与法西斯对战刚刚出现胜利趋势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
这是茨威格目睹的第二场世界大战。他亲历过一战前欧洲的黄金时代,并且看着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
他在《昨日的世界》里无比清晰的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画卷:科技飞速发展,娱乐生活不断丰富,人民欢愉快乐,他们的情绪极易被点燃。
茨威格拜访作家罗曼·罗兰的时候,文豪无比伤感的说:“我们都已陷入一个群情激愤,人人歇斯底里的时代。”
我怀疑的是,这样的时代真的曾经远离过我们吗?
一战爆发后,茨威格绝望了。他看到战士脸上那些激昂的表情,像极了癫狂的民众嘴脸。一切都已经发生,一切都不曾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彻底绝望了。他和他的妻子选择离开这个记忆从来不曾被重视的世界。
果然,就像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的那样:“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03
梁启超曾经慨叹:“在黄子成书十年,久谦让不流通,令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以至今日也。”
他说这话的时候,甲午战争已经结束,中国,这个日本千年来的偶像瞬间成为手下败将。
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再一次获胜,这是近代黄种人第一次战胜西方人。而西奥多·罗斯福因为调停了双方关系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大清朝提供了战争场地。
日本成为亚洲战车开始不断滑向炮火的深渊。直到1945年,一切戛然而止。
麦克阿瑟将军叼着他的大烟斗踏上日本国土之前,他的朋友告诫他:“一定要小心日本人,他们也许从背后向你开枪,也许会刺杀你。看看他们在战争中都做了些什么。”
电影《血战钢锯岭》刻画了战争中的日本人有多么可怕、凶残、野蛮。而当麦克阿瑟将军登上日本本土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热情洋溢的欢声笑语、飘扬的美国国旗。
他有些惊诧。一个国家的国民可以如此迅速的转换思想,多么神奇。
《拥抱战败》将日本战后的惨状描述的一览无余。
很多日本人死在了中国,很多日本人无法回归故土。
而很多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日本的军人发现,家里放着他的遗像,墓碑上刻着自己的名字,而老婆已经嫁给了他的弟弟。
作者约翰·道尔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在二战数不尽的史诗般的悲剧中,这些难民的悲剧是被忽略的。”
仅仅在中国东北地区,战后就有大约20万日本平民在混乱和寒冷中死去。很多日本人着急回到祖国,可是财力有限,被迫把孩子留在了中国,成为遗孤。
曾经,这个国土上的人相信:国家统一,为民族存亡而进行的达尔文式抗争以及种族的活力,是他们的主旋律。
是的,他们曾经深信不疑。直到天皇发表了战败的讲话。
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究竟会把我们推向何处?
对于战争亲历者来说,“死者的遗嘱不是要报仇,而是永远不再有。”
只可惜,我们很少记住死者的临终低语。我们关心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涌动。
也是茨威格说的:“一个人童年时的耳濡目染,时代气息已经融入他的血液,是难以磨灭的。”
是的,难以磨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