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国警告印度,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就可以挑战新中国的主权底线,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真实战斗力。既然不听,既然对周恩来总理亲临新德里的劝告置若罔闻,那就只好用军事手段来回应,对印军予以强有力而又有节制的反击。10月20日,毛主席一声令下,东西两线同时打响,这就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作战区域,东线是在达旺和瓦弄两个作战方向,属于西藏军区指挥,西线要横跨两省,新疆地区和毗邻新疆和田地区的西藏阿里地区,由新疆军区统一指挥,指挥机关是康西瓦前线指挥所,简称康前指。东西两线是不相连的两个战场,相隔1300公里(直线距离)。
相比东线我军集中参战的4个师打击印军第4师所辖的4个旅,西线的作战以连排级的拔点作战为主,目标是侵入我方主张领土内的印军43个据点,但喀喇昆仑山高海拔的荒漠山岭和冰坡雪谷,使西线的拔点战斗的作战强度和后勤保障更为艰难。需要说明的是,印军不是软柿子,在有坚固防御工事和火力支援的条件下,我军要付出相当大的牺牲,东线西线都是如此,这与现在网上喋喋不休的轻松战胜印军的盲目乐观,根本不是一回事。
对印自卫反击战有十大战斗英雄,当年的战斗英雄都是经过部队严格确定,层层把关、并且符合军委典型事迹规定和部队评功标准的模范人物,东线有6个,西线有4个。1963年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名单里,主要是对印反击战的英模,因1966年以后权限变更,国防部不再有授予权,所以,享有国防部授予称号的战斗英雄,只有那几年才有。
西线的4个都是烈士,而且全部牺牲在西藏阿里防区。
第一个牺牲的西线英雄,是骑兵3团的司马义·买买提班长,牺牲于第一阶段奔袭羌山口战斗。当时全班乘车开进,印军的工事隐蔽修筑在藏民的房屋侧后,军车驶过时印军突然开火射击,在车顶的买买提班长第一个判断出印军的位置,用56式冲锋枪猛烈射击,吸引对方火力掩护战友下车展开,左、右胸和腹部连续中弹牺牲,时年22岁。
另外三个战斗英雄都牺牲于反击战第二阶段的热琼山脊和莫尔多通道攻坚战,莫尔多通道的对面就是印度的楚舒勒,印军有野战炮兵支援前哨据点,这里扼控着通往印方军事重镇列城的公路,是我军第二阶段反击战的重点打击目标,其中尤以阿印8、9号据点和阿印16号据点威胁最大,担负主攻任务的是步兵4师一个营、阿里骑兵支队守卡分队和骑兵3团无后坐力炮排。
热琼山脊海拔5200米,当天漫山大雪,主攻分队爬上山顶用了七个小时,骑兵3团炮兵分队只能把57无后坐力炮扛上来,扛炮弹的维族战士累的口吐白沫呻吟着:韦江,山没有头嘛!尽管行军环境严酷,主攻部队还是按时把8、9号印军据点分割包围。
战斗打响后,印军借助密集的地堡群相互支援,组成严密的火网,攻击分队前赴后继,逐个地堡攻击,伤亡不断加大,骑兵3团的57炮因气温过低炮弹无法入膛。维族排长眼看汉族战友倒在弹雨中,暴怒之下,一脚把炮弹踹了进去,从这以后,炮打热了,越打越顺利,29发炮弹命中26个地堡。战后,步兵分队坚决为炮排请功,骑兵3团炮排立集体一等功。
对很多半地下工事和地堡,由于地形复杂,无后坐力炮、40火箭筒作用受限,沙袋堆积的工事,无后坐力炮打上去只是噗噗作响,损毁作用不大,只能靠步兵用爆破筒和炸药包实施爆破。战士王忠殿被指令为爆破手,两次把手榴弹塞进印军工事,都被印军反扔出来,第三次,他和战士杨志成再次冲到印军工事前,为了不让爆破筒再被印军顶出来,他大喊:杨志成退后!一把就拉掉了导火线,一声巨响,人被震出了5米之外,战后,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王忠殿是河南焦作人,1961年的兵。
中印之战十大战斗英雄里,职务最高的是4师的连副指导员张代荣,也是在这场战斗中,为了保护已经受伤的战士常广学,在印军炮弹飞来时扑在了战士身上,被炸得遍体鳞伤,说了句大家继续冲击当即牺牲。国防部授予的称号是爱兵模范,成为部队政治工作的战地模范,也是当年官兵关系的真实写照。
在阿印8、9号据点战斗的同时,不远处的莫尔多通道,在对阿印16号据点的攻坚战斗中,因地形狭隘,印军火力密集,配属阿里支队步兵攻坚的4师工兵排,在爆破器材用尽,人工排雷致全排伤亡殆尽的情况下,左脚已被炸掉的工兵排战士罗光燮,向后面挥了一下手,毫不犹豫地滚进雷区,印军的防步兵雷是减装药,身体各部位碰哪儿炸哪儿。罗光燮先是右臂被炸飞,接着身背的半自动步枪被炸碎,躯体仍奋力向前翻滚,直到被爆烟吞没,这就是当年闻名全国的滚雷英雄罗光燮。
印度在战后也树立了两个英雄,一个是东线的锡克联队的约金德·辛格,印度战后专门拍了电影。按照印军第4师师长普拉沙德少将的回忆,在达旺的前方棒山口,驻有印军阿萨姆步枪队的两个排和侧后的一个锡克连,约金德·辛格准尉指挥一个排,自己手持一挺布伦式轻机枪和中国军队战斗到最后,消灭了解放军上千人,直到子弹打光后投降,后来病死于中国战俘营。
至于这一仗消灭我军上千人的说法,纯粹是笑谈。我方战史记载,攻击棒山口的是山南军分区”郭指(郭志显副司令员)分队四个连,仅20分钟就迅速全歼阿萨姆步枪队两个排后,又歼灭了印军锡克连大部。郭指分队后来担负西山口-德让宗浅近纵深穿插(步11师担任深远距离迂回)的还是这4个连400多人,即使被消灭两次也不够这个数,哪里还能有人去俘虏对方的战斗英雄?倒是这4个连在略马东阻击战中,堵住了大批从西山口撤下来的印军,因友邻部队穿插未到位,独自阻击印军南逃,以顽强的反冲锋和白刃战,毙伤俘印军800多人,战果骄人。
六十年代是公认的中国陆军全盛时期,你阿三用一挺布伦式轻机枪就全放倒?当年的参战老兵都在呢,看看一笑就得了。印度人但凡有颗花生米,就不会喝成这样了。
不过,在宣传上我们却没资格笑话印度,半个世纪了,中国有一部反映这场战争的影视作品没有?看看人家,一个打了20分钟就被解放军俘虏的准尉,反而被树立为战斗英雄,广为宣传,在印度几乎家喻户晓。
另一个印军的英雄是西线的夏坦·辛格少校,也就是热琼山8、9号据点的指挥官,作战中被我军击毙,其指挥的13库马盈营C连被击毙136人,被俘5人,仅有数人逃脱,从整个东西线印军的表现来看,确实算得上是防御作战比较顽强的一部,同时也证实了热琼山脊战斗的激烈。印军军官回忆,夏坦·辛格阵亡的当时,即受到了我方的礼葬。
印军的授勋制度继承英国军队,战后很多军官被授予了战功勋章,这些勋章五花八门,名称看的人头晕眼花。中印双方的不同在于,解放军的荣誉称号和评功重点面向基层战士。1962年对印作战的10大战斗英雄,一个英模集体阳廷安班,绝大部分是战士;印军则重点面向军官。另外,按我军的标准,勇猛顽强、技战术运用出色、对战斗结果起到重要作用并具有典范意义的指战员,才能被评为战斗英雄。以这个标准,印军这两个辛格,前一个辛格,20分钟就弹尽投降,别说评功,在解放军那是要军法从事的。坚持战斗到底是最基本的军人职责,他弹尽即降,即使按照西方标准,也够不上英雄。
后一个少校辛格比前一个准尉辛格强多了,一直坚持战斗到最后,是印军比较英勇顽强的。但是按照解放军的标准,也远远够不上战斗英雄的标准。第一,辛格少校虽然抵抗顽强,但毕竟是惨败,全军覆灭。第二,辛格少校虽然没有投降,一直战斗到最后,这在解放军中属于常态,并不罕见。第三,热琼山8、9号据点战斗,辛格本人并没有突出表现,对战斗影响不大。按他的表现,在解放军也就是个三等功水平。
解放军参战部队里,带伤战斗或因无法救护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士比比皆是,如西线的四川兵“盘肠大战英雄”罗哲根,肠子被打出来,把肠子塞回去用绷带勒住,硬是不让手里的56班机熄火,一直操枪打到牺牲;战士赵绍先弹药打光,毫不停歇地扑进印军工事,用工兵锹劈死一个敌人,双腿被炸断牺牲;阿里骑兵支队的军务股长陈振中主动要求向前方传达命令,进入雷区中就被炸倒,骑兵3团的三个人扛着担架赶来救护,一发炮弹飞来,排长哈得尔负伤,班长艾合买提、卫生员克由木牺牲,柯尔克孜族战士居马艾里接着来救,背起陈股长没走几步,又踏响了地雷,双双牺牲。这些人每一个都比印军的辛格少校表现出色,可都评不上战斗英雄。
看一下1962年解放军那种勇猛顽强、锐不可当的战斗表现,那种摧枯拉朽、横扫对方的作战结果,一方种族矛盾尖锐等级森严,一方官兵一致民族团结,就知道,印军靠硬拔出来几个所谓精英维系士气,何得不败。
本文作者:徐渡泸,“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