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那一辈的父母里,他们在事业上兢兢业业,他们在婚姻上隐忍,哪怕自己过得再苦,也想要为了孩子忍一忍。
有时候,这种忍耐就是一辈子。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消失在记忆里,哪个女人不会感伤呢?这样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呢?
贾晓玲的妈妈说值得,只要女儿快乐,一切都值得。
在生活中还有一个等式存在,如果一个妈妈她过得不快乐,她一定养不出一个快乐的女儿。哪怕她回到过去,重新选一个男人,给孩子重新选一个爸爸,她可能还是同一个结局。
我觉得李焕英一直是快乐的,所以她才能教出一个快乐的女儿,她过得一点也不苦。
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由一次机会决定的,哪怕李焕英当初嫁给了沈光林,她也不一定会幸福的。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着我们女儿一生的走向。
我们回不到过去,但是我们的现在,会决定我们的未来。
01原生家庭的影响。
现在提起这个概念,依旧有很多争议,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都是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包括择偶观念。这些思维上的局限,有些人一辈子都跳跃不出来。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原生家庭》
当沈光林出现的时候,哪怕李焕英对他有好感,她也没有勇气去追求的,在那个年代更加保守,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所爱。
古代结婚生子的时候就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现在没有这么固定的格式,但是依旧还是会了解对方的家庭,摸清楚对方的人品及父母的人品。
其实父母对婚姻进行参考,主要是对男方的家庭和人品进行判断,当父母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得出结论之后,他们才会放心将孩子嫁出去。
原生家庭会影响孩子的择偶观,李焕英没有选择沈光林,是因为她知道彼此之间有莫大的差距。那个年代的人如果两个家庭差距过大,也还是会介意彼此的身份。
02活在当下才是最主要的。
贾晓玲说:“如果我妈当年不生我,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吧!”
父母喜欢给孩子的未来做决定,同样孩子也是一样,她们总想着,父母过得不幸福,也许换一种方式,父母就会过得快乐一些。
可是有时候根深蒂固的不是爱情的相处状态,而是思维模式。在电视剧《父母爱情》里,老大粗江德福喜欢上资本家小姐安杰,由于江德福屡次帮助安杰的家庭,她就接受了江德福为他生儿育女。安杰与江德福磨合了一辈子,当他们走到白发苍苍,却发现两个对彼此的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甚至改变了彼此的生活习惯。
王海洋曾说:“他们两个,这过了一辈子,磨合了一辈子,都在努力地向对方去走进,去靠拢对方,可就在即将要胜利会师的时候,他们两个人来了一擦肩而过,继续向前走下去了。这就叫做润物细无声,他们两个人都在努力地去改造对方,又都在努力地抵抗对方的改造,结果是什么呀?他们矫枉过正了,他们角色互换了。”
父母的爱情,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他们也许会吵吵闹闹,但是他们也会支持彼此,相互陪伴,朝朝暮暮的相处,他们早已经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许只是你觉得他们过得不幸福,她会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
我们无法重生去替父母做选择,那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父母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人生路,只有活在当下的人才能赢得未来。他们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当时的人生阅历、人生境遇促使他们决定的。
作为子女,其实没有必要遗憾,只需要珍惜当下,趁着还有他们的时光里,多陪他们说说话,多听听他们的故事,谁都没法替谁做决定,人生的道理需要自己去走,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03相信幸福一直在路上。
你相信幸福,你就会获得幸福。
贾晓玲问:“妈,你为什么那么爱笑啊。”
李焕英答:“因为妈生了你啊”
人生会因为相信而变得与众不同,李焕英相信女儿会幸福,女儿就会幸福,李焕英相信女儿能赚大钱,女儿以后就能赚大钱。你相信的东西都会慢慢变为现实,其实李焕英过得一点都不苦。物质的贫瘠与匮乏带上了时代的烙印,她作为一个女人,早就替自己做好了决定。每一天的人生她都过得鲜活而努力,每一天她都带着微笑面对人生,她成为了孩子最大的底气,她成为了孩子最大的靠山。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她得到的反馈,比她牺牲和付出的要多得多。幸福从不曾远离,幸福一直在路上。
幸福不是翻山越海,你走到了终点,而是在你一直在路上。
你翻过的每一座高山,那就是幸福。
你踏过的每一条河流,那就是幸福。
当你累的时候,孩子的一个微笑,那就是幸福。
当你忙的时候,孩子递过来的一杯水,那就是幸福。
当你哭的时候,孩子稚嫩地说:“妈妈,我要快点长大,以后保护你。”那就是幸福。
什么是快乐?快乐没有标准答案。在电影《心灵奇旅》里有一句话,最能够解释快乐的意义。
“迷失和忘我的区别没有那么大,忘我是快乐的。但当这种快乐成了一种执念脱离了生活,人就成了迷失的灵魂。”
物质会影响幸福的指数,但是绝对不是衡量是否幸福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要在追求快乐的路上忘记了现有的幸福。
贾晓玲说:“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到。”
不对,其实妈妈一直在幸福的路上,因为有你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