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中青报谈路面塌陷频发:城市的路要让人安心行

时间:2020-01-17 10:20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据《新京报》报道,1月13日下午5点多,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一处公交站附近发生路面坍塌事故,一辆公交车坠入坑中。记者从西宁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截

据《新京报》报道,1月13日下午5点多,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一处公交站附近发生路面坍塌事故,一辆公交车坠入坑中。记者从西宁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截至1月14日22时10分,事故已致9人遇难,仍有1人失联,17名伤者送医治疗,目前伤情稳定。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有待官方及时发布真相。

又一起路面塌陷事件带走了数条无辜的生命。之所以说“又一起”,是因为近段时间,广州等地接连发生了多起类似事故。接连的事故,不能不让人反思:路面塌陷频发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又该如何避免事故再发,给民众营造更多的安全感呢?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向纵深、向地下要空间已然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地铁、地下综合体的修建,还是电网、水管、下水道等基础性公共管网的铺设,地下空间的利用越发充分。这确实节约了大量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不得不说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客观上增大了路面塌陷的概率与风险,这是诸多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之一。

而此前的一些路面塌陷事故,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安全、重地上轻地下的错误导向。建设与地表光鲜亮丽是看得见的显绩,而地下设施的维护、安全投入却是一般人“看不见摸不着”的,且往往花费不菲还是个长期的工程。于是,一些管理部门避重就轻,舍隐绩求显绩,将安全摆在了次要地位。

安全与城市的光鲜亮丽是皮与毛的关系,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连市民出行安全都无法保障的城市,再高大上的建设成绩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这种本末倒置的城市建设、管理观念必须要予以纠偏,否则,不仅可能引发诸多的安全事故,也与城市的发展初衷背道而驰。

让市民能安心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首要任务是让地下的安全与地面建设相匹配。这需要我们的城市主政者、建设管理部门将安全摆在与建设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从建设一开始时就打牢安全根基。而在后期的管理维护过程中,也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常态的隐患发现、排除机制,而不能一建了之,利用完地下空间就当起了安全责任的甩手掌柜。

除了将已有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还可以利用雷达监测、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做好“体检”,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塌陷风险,提前做好隐患消除与应急处置工作,将事故发生遏制在萌芽阶段。

当然,随着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开发,以及过往遗留问题难以短时间彻底解决,塌陷事故依然还会出现。那我们就要做最坏的打算,同时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与队伍,在事故突如其来时能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高效的救援,将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从宏观层面看,各地需要主动检视城市中存在的类似安全风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具体到一起起个案与悲剧,则需要通过细致的事故原因调查与严厉的责任追究来给责任方以警醒,给民众以慰藉。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预防类似安全风险的路上,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