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保护野生动物·构建美丽云南·助力COP15”暨2020年云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和秋冬季候鸟护飞接力宣传活动在昆明动物园启动。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活动上获悉,云南省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1770个食用野生动物养殖机构退出,处置在养动物74万余只,兑现养殖户补偿2.14亿元,为全面禁止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的局面。
云南是候鸟南北迁飞重要通道
此次活动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组织,为期半年,旨在大力宣传红嘴鸥、滇金丝猴、黑颈鹤、西黑冠长臂猿、双角犀鸟和亚洲象等云南旗舰物种保护成效。
红嘴鸥
黑颈鹤
双角犀鸟
滇金丝猴
西黑冠长臂猿
众所周知,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和我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卫斌说,全省森林面积3.59亿亩,森林覆盖率62.4%,森林蓄积量20.2亿立方米,均位居全国前列。云南以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省各大生物类群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已知高等植物19333种,占我国的50.1%;脊椎动物2242种,占我国的51.4%,其中:鸟类945种,哺乳类312种。亚洲象、绿孔雀等500多种脊椎动物,为云南特有或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
特别是由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全球途径我国的3条候鸟迁徙路线中,就有2条经过我省,同时云南也是我国候鸟南北迁飞的重要通道,每年迁徙至云南的鸟类多达420种,使云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观鸟圣地”,绿孔雀、犀鸟、红嘴鸥、黑颈鹤等已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明星鸟类。
鸟类种类数量快速增长
一直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林草部门主动融入和服务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大局,着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措施革新,实现了6大“转变”,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单部门作战向多部门联动转变,野生动物栖息地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修复转变,种群巡护从以人防为主到以技防为主转变,珍稀濒危物种从收容救护到繁育放归转变,疫源疫病监测从被动开展向主动预警的转变,野生动物肇事从单一补偿向防补并举转变。
云南积极探索了全民共保共享、公众公益参与、跨境跨省保护的新路径,努力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模式”,有效保护了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保护成效不断显现。亚洲象、滇金丝猴、黑颈鹤等珍稀和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鸟类种类和数量快速增长,云南各地不断观测到鸟类新记录、新分布。在滇池流域观测到了弯嘴滨鹬、小滨鹬等云南鸟类新纪录。在红河湿地记录到了珍稀鸟种彩鹮的群体活动和国内最大数量的钳嘴鹳群体,重新发现了在国内消失50多年的秃鹳。今年2月,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现身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
2020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牵头12个省级有关部门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1770个食用野生动物养殖机构退出,处置在养动物74万余只,兑现养殖户补偿2.14亿元,为全面禁止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的局面。
启动仪式后,各州市依次向社会推介红嘴鸥、滇金丝猴、黑颈鹤、西黑冠长臂猿、双角犀鸟和亚洲象等旗舰明星物种。媒体分别在昆明、迪庆、昭通、普洱、德宏和西双版纳州开展集中式、体验式、跟踪式采访,全方位展现和播报。重点宣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效,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呼吁广大民众关心、支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聂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