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成静
日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网信办指导的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在京举办期间,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编制的《2020年中国副省级以下城市航空通达性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地理学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国栋,华夏航空董事CEO吴龙江等业内权威专家共同参加了报告发布仪式。
沈迟在致辞中说,提升航空出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驱动要素流动,带动社会进步,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一项重要课题。
冯奎说,报告旨在完善城市航空通达性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展现当前城市航空通达性存在的短板,科学、客观地评价航空运输对旅客出行体验、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贡献,以便针对痛点与堵点,精准施策,提升航空运输整体效率与质量。
李国栋发布了副省级以下城市航空通达性的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旅客通达体验度、城市航空辐射度)及8个二级指标(通达时间、网络覆盖度、有效通达机会、航班均衡度、网络覆盖率、航空旅客吞吐量、腹地城市GDP及人口规模)。
2019年中心城市航空通达时间为5.3小时,副省级以下城市为14.4小时,相差9.1小时,短期内差距难以弥合;从实现朝发夕返的城市数量占比看,2019年中心城市除拉萨外,全部实现朝发夕返,占比97.2%;副省级以下城市数量占比仅为12.5%;从胡焕庸线两侧看,东侧城市旅客通达体验度起点高、增速快,西侧起点低、增速慢,东西两侧差距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据了解,华夏航空立足支线市场、长期致力于改善城市航空通达性。华夏航空战略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罗彤建议,副省级以下城市以提升航空网络化水平作为战略方向,坚持“顺畅衔接为核”“干支互联为骨”“支支互补为辅”“干支互通为体”的基本原则,运用支支互联次枢纽、单点高频快线等创新模式,以网带线,促进“干-支-通”不同层级网络的有机融合、高效衔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市政府领导各自分享了城市航空通达性提升的成功范例。
冯奎在主持报告发布会时建议,应加大航空供给侧改革力度,既要“建站”,还要“修路”。一方面,坚持航空均等化服务理念,加快支线、边远地区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另一方面,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角度综合评价,加大支线地区航线开辟力度,丰富完善航线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