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晨雨 法律学者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平日里,很多人都接触过“秒杀”,希望低价抢到心仪商品,但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凑热闹碰运气。不久前的“618”大促,各大电商平台都纷纷推出促销活动,店铺上线大额满减优惠劵和特价秒杀,但这些活动商品一上架就秒空,很多用户即使准时等候也无法抢到。
这其中有什么猫腻吗?有记者调查后发现,被秒空的商品中一部分其实是被机器拍下,而这背后也催生出一项新的业务——代拍秒杀。买家提前将需要抢购的商品及链接发给代拍商家,并说明具体色号和尺码,付款相应代拍费后,商家会提供一张二维码让买家扫码登入,接着买家就可以等开拍时间过后,在购物车查看已买到商品并自行付款。
对代拍商家来说,这确实是一门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如今为了刺激消费者购物,各大电商平台屡出奇招,特别是各种购物节,促销活动较多,秒杀优惠力度大,有抢货需求者不乏其人。而代拍者简单操作一下就能轻松获利,据了解有的商家“一晚上赚了8千多块钱”,足以证明这门生意的“生财能力”。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再赚钱的生意也得对对法律条文,看是不是合乎规矩。
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代拍“非人力所能为”,也就是说,必须依靠某些软件发力,而类似代拍秒杀软件的“诀窍”,离不开超越权限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无论是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还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达到“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的标准,即可认定为“情节严重”,应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来追究刑事责任。
退一步说,就算这种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不予追究,那些代拍秒杀商家拿着顾客个人信息,也是不小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姓名、地址、电话还是购买记录,这么重要的信息想来不会放入“粉碎机”,而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也无法确保“干净无忧”。今天,顾客只需掏10元、20元就能拍到想要的靓货,转过头去,会不会因为提供的个人信息或者扫过的二维码而“中招”呢?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媒体上屡有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坐地生财、威胁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报道。
从商业行为看,这样的代拍秒杀也有违诚信公平。商家设置“秒杀”,是为了通过折扣价、优惠价吸引更多消费者。但是,“代拍秒杀”和相关软件、设备的出现,却打破了不特定消费者“射幸”的可能,秒杀优惠价格物品的权利被偷偷交易到少数“埋单”顾客手中,对于大多数坚持秒杀规则的消费者,这样投机取巧的做法,既显失公平又有失诚信,与市场法则背道而驰。
电商经济离不开法治约束。对于“代拍秒杀”的违法生意,有关部门需要及早介入、依法惩处不法分子,而电商平台和闲鱼、QQ、微信、百度贴吧等各种变相“交易”之地,也要履行好审核监管的义务,及时处理违规账号,杜绝违规捡漏行为,让消费者更安心。(欧阳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