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福斯特开设的大师课
停课之前,我学小提琴演奏的女儿说入选去上一堂大师课。她很激动,因为老师是小提琴演奏界传说一般的人物。我问大师上课,给你上也给其他人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她说大师班不只是大师来上课。大师班的老师会给选定学生,当众一对一上课,指出学生演奏中的差错,也让其他观摩的学生看大师怎么思考,怎么教学,怎么与人互动等等。上完大师课之后,我问女儿结果怎样,她说了一些专业方面的话我没听懂,也没记下来,但是有一句话我倒是记住了:这是改变一生的课。
业内的顶尖专家给学习者的指导,哪怕只是心理作用,也会对学习者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大师毕竟僧多粥少,没法频频出场。他们也没有兴趣,探索使用互联网的手段,去开展他们的教学。
2020年的一场疫情,改变了一切。
作家科伦·麦凯恩,在瘟疫期间,被迫取消了推广新书《无极形》的巡回演讲。作为作家他困在自家屋子里,和一屋子家人一起互相干扰,也影响思路,他于是躲到一个林间木屋里去“创作隔离”。此间他“华丽转身”,开始在Facebook上做读书会。参加者不少是写作新手,毕竟他也曾写过《给青年作家的信》,他本人也是大学创意写作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会也是小小的大师班,只不过和自己新书的营销结合在一起,到底是营销还是大师班,还是木屋子里闷久了出来与人交流,已经面目难分,也不重要了。或许他创造了新书发布的一种新形态。
被誉为美国惊悚推理小说天王的詹姆斯·帕特森教网上写作课
在英国,《社交网络》《七宗罪》的导演大卫·芬奇也给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的450名学生上了一堂在线的大师课。这课据说是为学生专用,没有录制也没有公开。但这并不可惜,在大西洋彼岸,有的美国大师开了自己的在线大师班,包括著名导演、电影人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斯派克·李(Spike Lee)、大卫·林奇(David Lynch)、肯·伯恩斯(Ken Burns),以及著名演员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Jackson)、罗恩·霍华德(Ron Howard)。喜剧演员斯蒂夫·马丁(Steve Martin)也有自己的在线大师班。在十八线老师成为主播主演的同时,一线主播主演在成为老师。
除了演员之外,作家也在开在线大师班。麦凯恩并非首例。开班老师包括丹·布朗(Dan Brown)、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乔伊斯·卡罗尔·奥茨(Joyce Carol Oates)、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其中有虚构的有非虚构的,纯文学和纯畅销的。其他大师班还包括各界杰出人士,体育、商业、政治、烹饪、摄影,等等。过去学《新概念英语》,看到一句话:人人都有可销售的东西(Everybody has something to sell)。我改一下:Everybody has something to teach。李子柒老师让我们看到:全民都可以是老师,世界都可以是课堂。
大师班的网课
大师班的网课,是一家名叫“大师班”(Masterclass)的公司组织开发的,但是它们对在线教育的冲击不容小瞧。首先,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实骨子里都有当人生导师的倾向,这也是衣食无忧之后,追求更大程度价值实现的一种情怀。马云、俞敏洪都热衷于向他人传播自己的思想。大师班使得这种追求公开化,成功人士热衷于传播思想,大众需要了解大师们的思维模式,供应和需求总是存在。
美国的大师们索性参与授课,不再羞羞答答地到处指点,给人当人生导师,而是传播自己对于所在行业的专精。在线大师班其实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属稳步发展,并非疫情所致。这些大师班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火爆。美国价值比较多元化,受过良好教育、有钱又爱学习的人群更是如此。名人的蜂群效应没有那么明显。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课程一般是十分钟一讲,互动也不是很多,属于大师们的慕课。说白了,我们如果去搜索Youtube、TedTalk, 也能听到他们类似的演讲。
大师课的未来,可能还是我女儿上的那种大师课,有一对一的指导和点拨,哪怕是在同班同学面前。但愿互联网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差距,让世界各地优秀学习者能够得到顶级专家的指教。这将是在线大师课更能凸显价值的地方。
如今的网课,有各种模式,大众熟知的包括老师针对大众教学、很少互动的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模式,有针对小众、小而美的私播课(SPOC, small private open courses)模式。我觉得,还应该普及“优步”和“滴滴”那样,将需求和供应一对一对接的“优步”模式。美国华人创办的Vipkid平台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工作。如果在线大师课能够脱离大师在屏幕上一言堂的模式,加入适度的互动和指导,会让教育的革新更进一步。我听说过多少个学琴学画家庭拜师学艺的故事。有的家庭为了找到老师上课,不惜坐过去那种绿皮火车,来回一整天奔波。
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未来的学习者,如果能在履历上写上师从某某大师,这可能比上过某某学校更有含金量。这个未来,理论比实践跑得快。这有多重原因:过去我们对教育的想象,受制于来自匮乏时代的思维定势。也可以说过去教育资源的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大众对于教育改进的想象,都围绕着人坐在四四方方教室的这种预设。福特曾言,如果你问大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会说自己需要更快的马。如今,你问大部分人如何改进自己子女的教育,他们可能也是考虑如何搬到更好的学区。所有的教育管理都是围绕着砖加水泥的模式进行的,一改很多人失业,比如食堂、校办工厂、书店、秘书、校工。当主播都上起了网课时,一些普通老师课上得不如他人,也会面临失业。这种危机感很多人都是有的,都会成为变化的阻力。
不过每朵乌云都有银边。变化一定也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包括计算机编程、界面设计、互动设计、多媒体运用、在线课程设计等等。其实也会给实体行业创造一些机会。比如在旧金山,我去过一家写字楼,里面的空间大小不一,可按日租赁,提供给各种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在达拉斯,我去过一家演播间,他们的演播间设施齐全,但是没有自己的制作,而是租给FoxNews、CNN甚至中国的央视国际,制作自己的节目。未来的学校,可能也是机动的,甲城的多功能教室,可以被乙校租来上音乐,丙校用来上意大利语,丁校用来上芭蕾。社会总体上不应该抵触在线教育带来的冲击。如果说火山爆发无法避免,不如因势利导,利用火山灰形成的沃土。
我女儿就因为我们来到了美国一个偏僻小城,多年在线和老师学琴,后来入读音乐系。没有想到,这只是我们一家的无奈,如今却成了风靡。昨日听说,我一个同事的女儿开始在家在线跟老师学钢琴了。疫情期间古典音乐家没有了演奏,面临破产。意大利的男高音在封闭的阳台上高歌,美国的指挥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各种网上的合奏,或许在线教学会给他们带来新的生机。
南桥(美国大学课程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