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事实
7月最后一周,A股、港股和中概股均出现急剧下跌。为什么?最直观的解释是教育公益化政策导致教育股团灭。然而教育股权重微小,即使全部归零又何以撼动大盘?
事实上,投资者的负面情绪在最近几个月间持续积累,教育股只是一个引爆点而已。我们有必要从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这一事件。
去年底,蚂蚁金服IPO被叫停,许多人还在马云个人身上找原因。等到今年5月,王兴“题反诗”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回过味来了。
6月底,滴滴在被监管机构提前打招呼要求暂缓的情况下,强行赴美上市,试图在大庆前把生米煮成熟饭。结果大庆一过,滴滴就遭到下架重锤,至今进退失据。美国投资者已经发起集体诉讼。恐怕滴滴最后会羡慕蚂蚁当初没有上市是多么幸福。
从上述脉络来看,资本与行政这两股力量,在许多领域里对于“谁说了算”是存在分歧的。以前让你管着,那是因为我没说话。现在我说话了,你听还是不听?
从战略上讲,两强相争,成本最小的斗争形态就是小刀切黄油。不仅要分胜负,而且要一锤定音,杀鸡儆猴,让对方再无二心。这就好比一个团队里,几个人都能当老大,但是必须确定一个话事人,不能模糊。定位明晰之后,大家又可以合作办事了。最麻烦的是不分胜败,总还想着明争暗斗。打成消耗战,绞肉战是对全局不利的。
一般来说,宏观基本面决定趋势,具体政策决定结构。如果只是教育股被打压,资金可以去其它科技公司。哪怕整个互联网都被打压,资金还可以去周期性行业。然而此次暴跌的特征是,最实和最虚的两个端点同时被打压。这就有点奇妙了。
今年3月以来,银行股普遍下跌15%,平安、万科、保利下跌35%,恒大下跌65%。这背后既有地产销售不旺的因素,更有银行信贷收紧的因素。而在期货市场上,监管机构为了扑灭大宗商品涨价预期,限仓,限保,加手续费,近乎无所不用。
对了,暴跌的地产股里还有一个奇葩,叫SOHO中国,老板是潘石屹。他跟美国黑石资本已经签了协议,每股5HKD私有化,结果现在只有2.9了。监管并没有表态。你猜他这次是跑得成,还是跑不成?
总之,这次暴跌绝对不是“补课内卷不生孩子”所能解释的,甚至不止是平台经济反垄断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次全面的、雷厉风行的节制资本运动。
二、讲道理
按照经验,事件性崩盘往往过头,尤其是在有专业空头的美股市场上。所以暴跌之后,我就把中概股教育三剑客的行情打开一看。
好嘛,高途和好未来都是亏损的,新东方在跌掉9成之后,仍然有10倍PE,0.8倍PB,比工行、平安、万科还贵不少。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历史PE,还没有包含未来恶化预期。那它们在跌下来之前得有多贵啊?
到底什么是价值,这是一个问题。
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923亿,二级市场交易总额46.5万亿,产生印花税约700亿。股民们赚到了什么?
2020年,创业板整体ROE是6.5%。但是如果把2015年之后的新上市公司排除,“老公司”们就只有2.6%了。这说明新上市公司的质地更好。可这不是废话么,哪家PE不是在景气上升期推IPO?今天老公司难道不就是5年前的新公司?这次不一样?
十几年前,我去公司跑调研的时候,是真的要扣三张表的。这个项目IRR是多少?回款怎么这么慢?产能利用率到顶了怎么毛利率不增加?现在员工社招比例多少啊,人力成本上升这么快?能贷款为什么要增发,WACC算得过来吗?
说穿了,我当年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从资本利得最大化的视角出发去看问题。也许这就是价值投资吧。
今天的世道真的变了。国内的券商研究员大概只要会拍收入、毛利、净利三个数就行了。但是其实海外也一样。我看外资投行写光刻机巨头ASML的报告,同样是三个数倒推整个模型。
其实这样也合理。为什么?因为这么一家身处国际战略博弈漩涡中心的公司,它的命运根本就不是自身三张表能够决定的。
话事人已经不是资本了!至少不是具体的实业资本了。
我这个人的心态一直是比较开放的。市场就像是迪斯尼乐园,你玩你的极速光轮,我玩我的飞越地平线。现在公告说飞越地平线关机检修。那我也许会来极速光轮瞄一瞄,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坐长椅上看会儿风景……
顺便说一句,下跌35%在数学上的意义是,回到原点相当于上涨50%。下跌50%后回到原点相当于上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