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有汽车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年,国家一直在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这次虽然只有“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11个字,但政策信号的重点落脚在“加快”上。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6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8万辆和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5%、139%,继续刷新当月历史纪录;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0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1)》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将迎来战略机遇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会加速,智能化技术更会带来汽车全产业链甚至包括市场终端服务的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在下一个五年甚至到2035年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也会稳步增长,到2025年销量更是有望达到3000万辆的历史新高。
发布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表示,“2021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机勃发的一年”,产业逐步走向“政策+市场”双驱动的发展轨道。
安铁成用“市场表现将乘风破浪,产销规模再上新高”来形容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他说,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进一步丰富,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电动化等政策的落实开展,以及补贴和购置税免征政策撬动效应的持续显现,预计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再上新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电动化等政策落地,2021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机勃发的一年。摄影/章轲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从政策层面看,2020年以来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频发,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与地方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宏观层面,先后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坚定行业发展信心;稳供给方面,明确2021~2023年积分比例要求,稳定未来三年市场供给;促消费方面,在延长补贴和车辆购置税免征年限、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和公共领域电动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挖掘消费潜力。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也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业内始终有争论,包括技术路线、发展速度、政策支持力度、燃油车退出的进度等。现在对于“发展电动车对不对”的争论不大了,对其安全性和续驶里程的担忧也减轻了,对于造车新势力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城乡建设经济系教授陈淮介绍,近两三年,新能源汽车的新品牌、新企业层出不穷。有些品牌的声名鹊起速度甚至超过了国内外很多传统企业,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与此同时,其他行业资本也转行投资新能源汽车,如恒大集团、宝能集团等。
陈淮说,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上涨,表现可以与互联网公司相媲美,“说明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前景的乐观预期已经明显高于消费者。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当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这些新现象新趋势,努力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联动发展。”
上述报告介绍,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子电气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通用化,整车结构大为简化,新进入者造车门槛显著降低。新能源汽车正在由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未来,汽车不仅是能源消耗品,也可以是存贮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
“中国汽车产业形势比以往更好,和其他国家相比也非常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也表示,在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中国汽车产业将跻身世界汽车先进之林,或者在某些方面达到领先水平。
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不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摄影/章轲
不过,业内专家也表示,从产业链环节看,我国汽车芯片发展不均衡,其中,芯片设计方面,华为海思、地平线、黑万变等设计企业已实现批量产品装车,中低端芯片设计已与国际基本同步,但高端芯片设计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芯片设计工具(EDA)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
“在芯片设计环节,我国中低端芯片部分产品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但部分高端芯片仍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夏显召说。
在充换电基础设施方面,夏显召认为,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不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其发展仍受到政策不健全、支持力度不够;实际建设中制约因素多;互联互通水平依然较低,无法适应未来智能有序充电体系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夏显召建议,当前应紧抓芯片制造这个“牛鼻子”,集中发力支持车用芯片制造环节国产化,如采取芯片联合采购、吸引外资投资建厂、支持自主化改造等措施,快速解决车用芯片供给问题。
安铁成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由以电动化为核心的初期阶段进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中高级阶段,产业竞争也重点向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领域聚焦。因此,除传统“三电”之外,搭载先进电子电气架构、高算力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阶段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多位汽车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尽快研究出台汽车产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汽车产业碳达峰的重点任务,建立汽车低碳标准管理体系,构建引导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