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3年中印达成“关于在中印边界实控线保持和平与安定的协议”,双方军队各自从自认的实控线后撤至少15公里以来,中印在边界划分的问题上就成一个悬案。这不可避免的让双方派出巡逻队向对方提醒自己的主权诉求和保持对该地区的熟悉。这种持续的摩擦中,印度视自身行动为宣示主权,却完全忽略了中方主张的通过谈话解决争议的方式。
据《印度时报》3月14日报道称,随着天气转暖,印度正计划在中印边界地区增加47个边界哨所和12个“临时营地”。临时营地作为西藏边界警察部队在喜马拉雅边界沿线行动或巡逻的临时边界哨所,并为他们提供口粮,后勤物资和住宿地点。
目前,印度沿实控线部署了180个边界哨所,每个哨所大约100名士兵。这些边界哨所将大大缩短部队调动起来的距离,为抵御中方军队起到很大的作用。
显然,印度这是想通过建立边界哨所的方式,增加对争议领土的实际控制能力的野心暴露无遗。用印度新司令纳拉瓦的话说,印度已经将太多精力投入在巴基斯坦身上了,是时候向与中方接壤的地区投入了。
为了防范中方,印度除了在印中边界线建立哨所,进行大规模道路建设外,还计划安装大量摄像头,打造所谓的“战时掩体”,其目的跟建立新的边界哨所如出一辙,就是要避免飞机,火炮等重型武器不受恶劣天气,暴风雨的影响。这一连串动作表明,印度人试图在中印边界线扩军备战,掀起新一轮中印边界摩擦。
为什么印度要如此咄咄逼人呢?
首先,经济因素。当下印度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遭受美国关税大棒的威胁,另外一方面印度经济也处于下滑状态,消费和投资不断下降,税收收入日益减少,再加上人口增长,失业率上升,已经抑制了印度的经济增长。所以对莫迪政府来说,他想通过在中印边界制造矛盾,转移经济困境带来的不满情绪。
其次,转移地缘矛盾。目前,印度已经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自治地位,并有意将其纳入印度行政范围,此举激起了国内反对势力的抗议和不满,直到如今印度国内还处于一片动荡之中,焦头烂额之际,印度要把国内矛盾转移出去。
最后,视中方为对手,有利于提高印度的国际影响力。莫迪上台后在国内亲美势力和外国势力的推动下,为了早日成为世界大国,开始将中方视为对手,将中方不断放在印度地缘政治的对立面。莫迪政府认为,印度不仅经济要赶上中方,也要在军事上追赶中方,同时还要跟美日澳等国一同合作,遏制中方的影响力。
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与中方交恶,显然是不明智的,只会让中印这两大经济体发生冲突,便宜西方,最终受罪的还是两国人民。与中方合作共同引领亚洲,加深互惠互利才是最适合印度人民利益的选择。
也别忘了,中方之所以不愿意跟印度诉诸武力,就是想通过对话方式解决边界问题,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会忍气吞声,不敢动手,因此印度最好在边界问题上保持克制,不要盲从于国内政治和外国势力的怂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