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兵工科技
图注:歼-10超低空飞行训练
近日,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媒体公众号在网上发文,中国海军航空兵某部的“飞豹”战斗机进行海上超低空飞行训练,苦练突防本领。很多人就要问了,超低空突防对于现代战斗机而言,有着怎样的功用?现代雷达防空网如此密不透风的时代,超低空突防还像几十年前那样管用吗?中国空军的超低空突防能力究竟如何呢?那么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吧。
所谓超低空突防,实际上是低空突防概念的延伸和一个组成部分,低空突防是作战飞机、直升机或导弹等其他执行军事打击任务的飞行器,利用地球曲率和地形起伏所造成的防空体系的盲区,充分发挥飞机的纵向和横、侧向的机动能力,利用地形做掩护,有效地回避各种威胁,提高飞行器生存能力和突防任务的成功率。现在世界上一般公认将1000米作为低空范围,而超低空突防,则是指在100~300米甚至更低的高度进行突防飞行。
超低空突防为什么有用?因为虽然雷达技术飞速发展,低空补盲雷达作为雷达防空网的一部分,已能有效发现和跟踪一些低空飞行器,然而雷达再厉害也得遵从物理学规律,受限于地球曲率和地形,在超低空探测范围,雷达的“视界”和探测范围严重受限,看不了多远,即会出现所谓的探测“盲区”,这就给超低空突防留下了撕开敌军防空网的可趁之机。超低空突防虽然是二战时期就已经屡试不爽的老技术,但直到现在都是撕破防空网络极为有效的“撒手锏”武器。
当然,比起几十年前,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又赋予了超低空突防更多的技术含量和内容。现代战斗机通过升级航电系统,拥有了航路规划任务能力、地形探测雷达等新技术新设备,以实现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和威胁回避飞行为目的的新一代低空突防技术粉墨登场。
那么纵观世界各国各型先进战斗机,超低空突破究竟哪家强?主要有两个衡量标准,其一是战斗机在低空、超低空的机动性能、飞行性能究竟如何;其二是战斗机的航路规划、地形跟随和回避能力是否优异。
图注:歼-11BS进行山谷间超低空飞行训练
以此为衡量标准的话我们发现,作为我军对地攻击作战主力的“飞豹”歼击轰炸机,其实并不突出,首先,“飞豹”的气动设计理论中包含大量第二代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元素和理念,低空气动性能相对较差,并非其优化的方向。虽然在改进型中采用了前缘锯齿等措施,“飞豹”的低空飞行和机动性仍然不足。迄今为止,“飞豹”的大部分一等事故,都是发生在低空。然而由于此前我军缺少对地攻击作战飞机,所以“飞豹”虽然并不非常胜任低空突防任务,但仍然是我军低空、超低空突防的主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飞豹”部队仍然在高强度进行相关科目训练。
与“飞豹”相比,世界上广泛装备的一些先进第三代战斗机,由于气动理论较为先进,着重优化了低空、超低空性能,因此低空飞行能力非常突出,超低空突防是其拿手好戏。比如美国的F-16、F/A-18E/F、F-15E,俄罗斯的米格-35、苏-30SM、苏-35,法国的“阵风”,瑞典的“鹰狮”都具备非常优异的低空飞行性能,同时也具备与之匹配的航路规划和地形回避导航设备。F-15C/D、“台风”等型号战斗机相对而言兼顾高空高速截击设计,属于空优战斗机,然而兼顾起超低空突防,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在第四代战斗机中,F-35作为“多用途战斗机”,得益于超强的航电、态势感知能力和不错的气动设计,其超低空突防能力也十分突出。
虽然“飞豹”在超低空作战中能力存在短板,但近年来中国空军装备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有新的第三代改进型战斗机涌现出来,它们比起“飞豹”来,超低空飞行和相应的航电设备能力强出一大块,即便与世界强手相比也毫不逊色,它们就是歼-16和歼-10C多用途战斗机。得益于优异的低空气动性能优化设计和先进的航电系统,歼-16和歼-10C都具备世界一流的超低空突防打击能力,它们与负责制空为主的歼-20第四代战斗机形成“高低”和“空地”任务搭配,成为我空军新的骨干。
图注:F-15E超低空飞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