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5时7分,长征二号丁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以一箭四星的方式将四颗新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全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殊时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大大提振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为“乘客”定制特殊星舱
本次发射所使用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备单星、多星发射能力。此次搭载的新技术试验卫星C/D/E/F,将用于在轨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此次发射的四颗卫星可谓是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如何将这四位“乘客”藏在空间有限的整流罩里并将它们顺利送入预定的轨道呢?
科研人员想到一个办法:将火箭的构型采用“两舱串联+上层并联”四星串并联方式,通过在整流罩和箭体之间增加一个过渡舱放置最重最大的一颗卫星,这不仅能保持该卫星处于一个较好的力学环境之中,还能减轻其余卫星的构型压力。
即便安置好了最重最大的一颗卫星,其余三颗也不容小觑。为了使三颗卫星尽可能互不影响,又要使重量偏置较小,科研人员还创新设计了三星并联支承舱,用一种内外舱加分体式梁的构型替代了原先惯用的整体“井字”梁构型,并为每颗卫星设计了专用“座椅”——转接环,让卫星能够稳定地立在支承舱上,同时,也为了后续通用化三星并联支承舱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火箭残骸“指哪儿落哪儿”
近年来,随着航天发射任务的增多,火箭残骸掉落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此次是长二丁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据火箭控制系统设计师马晓峰介绍,“西昌发射场周边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为了保证周边居民安全,我们不仅要控制卫星定点,也要控制火箭残骸落点。”
为了破解这道难题,控制系统团队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选择了一种对全箭影响最小的落点控制方法,即一级增加导引控制。在不改变火箭结构的条件下,也无需新增箭上产品,只需要在火箭一级主动段飞行时,实时调整火箭导引量,即可实现一级落点控制。
这个道理听上去复杂,其实就如同初中物理知识,将一个球投掷出去,只要知道球初始时的高度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就可以确定球的下落时间和落点。同样的道理,科研人员在一级火箭分离前根据实时的位置和高度信息,给它一个初始速度,就可以有效控制其落点了。
任务一线如何战“疫”
此次发射任务横跨新春佳节,但突发的疫情却给任务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根据原计划,参与此次发射任务的试验队员需在大年初六进场执行任务。为了尽量减少因居家隔离给任务带来的影响,箭上岗位人员很多选择提前返岗。
任务一线同样也是战“疫”前线。试验队每天对队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工作出入必须测量体温,并按时对试验、生活场所进行消毒;同时删繁就简优化任务工作,各类会议均改为视频会议,三餐饮食则分发至宿舍就餐。
在工作中,每个试验队员都发挥航天人周到细致的优势,尽己所能地与疫情战斗,戴口罩、勤洗手,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认真对待每一次试验,一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一边打好科研生产任务攻坚战。现在,发射场上的战役已经取得胜利,另一场战“疫”也将迎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