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上午8时50分,我国一枚外形非常怪异的火箭在大漠进行了第2次发射测试,它就是凌空天行研发的“天行Ⅰ”遥2火箭。“天行Ⅰ”火箭气动布局非常怪,头部载荷因为需要适应高超音速飞行而被设计成乘波体结构,看起来比DF-17还要怪异,它是厦门大学研发的XTER双乘波体飞行器。

单级构型的“天行Ⅰ”火箭还有一对主翼和一对尾翼,整体看起来就产生了一种它既像飞机又像导弹的错觉。据悉,“天行Ⅰ”火箭这次也是全程在亚轨道飞行(20公里到100公里),速度约为3900公里/每小时(约3.19马赫,可加速至5马赫)。

“天行Ⅰ”火箭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可回收重复使用,回收方式为滑翔+伞降,这恐怕是世界首款可回收重复利用的超音速火箭吧。虽然目前它的主要用途是为各种高超音速飞行器以及相关材料、控制进行验证试验,但变成“一小时打边全球”的高超音速武器应该不是很困难。
今年4月23日上午7时28分,“天行Ⅰ”遥1火箭在成功的实现了首飞和回收,当时搭载的载荷就是那具样子非常怪异的XTER双乘波体飞行器,其最大飞行速度超过了4300公里/每小时(约3.5马赫)。

根据规划,“天行”火箭还将发展出多级构型,由此可具备卫星发射能力,为我国日渐丰富的商业卫星发射提供又一个选择。
从公开的发射画面能看到,“天行Ⅰ”遥2火箭点火后垂直爬升的速度非常快;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理念下,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正在从幕后走向前台。

眨眼之间,“天行Ⅰ”遥2火箭就垂直爬升到了很高的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