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腊子口!70米80度仰角悬崖,众红军无计可施,角

时间:2020-02-14 15:1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岷县以南,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隘口地势险峻,仿佛大山被劈开了一条三十多米宽的缝隙,两侧绝壁峭立,似一道用厚

腊子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岷县以南,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隘口地势险峻,仿佛大山被劈开了一条三十多米宽的缝隙,两侧绝壁峭立,似一道用厚厚的石壁构成的长廊。腊子河从谷底流过,水流湍急,虽不没顶,但无法徒涉。河上有道木桥,前面是三四十米宽、一百多米长的一片开阔地,要过腊子口,必须先过这道木桥。进了隘口,则是一个三角形的谷地。隘口后面是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腊子山。因而,腊子口素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率全团营、连干部到腊子口前观察,看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破关之策。腊子口实在是太险了,唯一的办法是利用国民党守军兵力全部集中在正面和桥头碉堡没有封盖的弱点,设法爬上守军没有设防的两侧悬崖,居高临下,突然前后夹击。但悬崖高约七八十米,几乎呈八九十度的仰角,既陡又直,让人眼晕,根本无法攀登。

红4团召集全体官兵献计献策。大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又否定了所有的方案。就在众人无计可施时,坐在角落中一直未开口讲话的一位外号"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说他能爬上悬崖。杨成武马上和这个战士谈话,了解情况。"云贵川"说:在家时他时常采药和打柴,爬高山、攀陡壁是家常便饭。只要能找到一根长竿子,竿头绑一个结实的钩子,用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一段一段地往上爬,就能爬到山顶。

事关重大,黄开湘、杨成武决定先进行试验。派人用一匹高头大马把"云贵川"送过腊子河,在右岸守军视线死角处开始攀岩。"云贵川"果然身手矫健,借助绝壁石缝中长出的几棵松树,手脚死抠石缝、石板,一段一段地攀登,很快到了崖顶。黄开湘、杨成武大喜过望,立即决定连夜进攻。黄开湘率军侦察连和第1营1连、2连组成迂回部队,攀崖绕至守军背后进攻;杨成武指挥第2营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

腊子口之战牵动上下,红1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和红2师师长陈光接到红4团的攻击部署后,亲自到前沿阵地观察情况,指挥战斗,并决定以军迫击炮连支援红4团。

黄昏时分,迂回部队开始渡河。由于水流湍急,无法徒涉,用马匹驮渡耗费时间,部队砍倒几棵大树,做成两根独木桥,抢渡速度大大加快。几百人全部过河后,"云贵川"攀上陡崖,抛下绳索,后面的官兵顺着绳索依次上攀。

进攻开始,全团的机枪一起开火。突击队员全身挂满手榴弹,背插大刀,手持枪支,向木桥悄悄移动。可守军也打乖了,恪守老虎不出洞的战术,躲在碉堡中,一枪不发,直到突击队员接近桥头,才猛烈开火,并投下成捆的手榴弹。一团团火光在隘口翻腾飞舞,红4团加强火力压制,机枪喷出道道火舌,子弹倾泻在守军阵地上,打得岩石火星四溅。守军躲入碉堡,每当红军发动突击时,就外投手榴弹,致使红军突击队员几次冲锋都没成功。

他们再次组成突击队,在夜色掩护下,一路沿河岸崖壁悄悄摸到河下,攀着桥桩过河,隐蔽在桥的另一头,另一路则悄悄逼近桥头,两边突然一起开火,发起攻击。守军打了一夜,已经筋疲力尽,在6连后撤休整时,已迷迷糊糊进入梦乡,被枪声惊醒后,慌忙抵抗。红军突击队勇猛地冲上桥头,指导员胡炳云也带着全连从正面猛冲。桥头的枪声、爆炸声震耳欲聋,6连官兵三面夹击,奋勇前冲,坚决要拿下腊子口。

就在这时,在守军背后的山崖上,两颗信号弹划破了拂晓前的天空,迂回部队终于到位了。原来迂回部队攀上悬崖后,发现四周根本无路可行,只好摸黑找路,开辟出一条左行的道路,才到达守军上方的崖顶。黄开湘马上命令展开进攻。战士们居高临下,将手榴弹绑成捆,投进守军没有顶盖的碉堡,炸得敌人号叫着跳出工事逃命,正好暴露在6连的面前。6连的战士早就等着这一时刻,枪也不用,抡起雪亮的大刀冲入敌群,展开了肉搏战,砍得敌人鬼哭狼嚎,四处逃窜。激战两个多小时,红4团终于夺取了隘口,并冲破隘口后的第一道防线。

这时天已大亮。梁应奎见势不妙,下令死守山谷后段的第二道防线,等待援兵。杨成武令2营二梯队5连投入战斗,协同崖上的1连、2连歼灭被迂回部队截断退路的守军一个营,自己率2营主力猛攻守军第二道防线。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连续冲锋,守军彻底崩溃了,放弃阵地,向后逃窜。守军被截断退路的一个营则被红军逼到了悬崖边上,全部缴械投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