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OUL迪尔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提起蒋军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没有博古、李德的瞎指挥,以当时红军的实力,也很难击败敌人的堡垒战术。事实上,除了错失福建事变的有利时机外,红军本来还有一次扭转战局的机会,这就是第五次反“围剿”初期的团村战斗。
(一)李德自作聪明,要“两个拳头打人”,导致团村兵力严重不足在1933年冬的第五次反“围剿”之初,蒋军主要进攻方向是苏区北线,以蒋系中央军为主力,西线、南线和东线由于和湘系何键、粤系陈济棠和十九路军陈铭枢部这些地方军阀的地盘接壤,因而都暂时处于休战状态。
1933年11月黎川失守后,蒋军周浑元指挥的第六路军第八纵队的4个师,就一直盘踞在这里。12月12日,第八纵队的第5、6、96三个师开始大规模出动,计划攻占黎川南30公里处的德胜关。这时,由于北线地域辽阔,蒋军还没到第五次反“围剿”中后期那种龟速推进的状态,他们这时采用的是“逐段跃进”,即走一段路,再停一停。
团村,位于黎川城南8公里处的一个小盆地,是黎川前往德胜关的必经之地,由彭德怀率领的红3军团第4、5师,红5军团第15师和红9军团第3师共4个师,早已等候在团村周围的山头上。红军虽然账面上有4个师,但总兵力只有1.2万余人,而蒋军的3个师则是15个编制充足的步兵团,总兵力近4万。这注定是一场兵力对比悬殊的硬仗。
红军之所以兵力严重不足,是因为在博古、李德的指挥下,红1、3军团被分在两个方向作战,互相不能支援。李德还自作聪明,美其名曰“两个拳头打人”。因与李德发生争执而被下放到红5军团任参谋长的刘伯承,询问能不能把红1军团调来,但话还没说完,李德就大发雷霆,调兵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二)彭德怀正患疟疾,带病完成伏击准备12日中午,蒋军以12个团为第一梯队,3个团为第二梯队,抵达团村以东地区,两个梯队直接祥哥公里,呈“品”字形阵势摆开。蒋军见周围没有明显敌情,便放心大胆停顿下来,准备吃午饭,并以第二梯队在第一梯队的掩护下顺便修筑碉堡线。
彭德怀此时正患疟疾,全身寒冷,但仍坚持带病指挥,他把总指挥部设在撮斗寨的制高点上,方便观察全局。他见蒋军两个梯队之间缝隙较大,便决定以第13师担任正面牵制任务,第4、5师和第3师则负责分别从两翼包抄实力较弱的国民党军第二梯队。
担任正面牵制任务的是红军第15师,即大名鼎鼎的少共国际师。不过由于该师大部分士兵均为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因此只能在正面佯攻。在左翼担任突击的,则是红3军团第4、5师,这两个师均系红3军团主力,第4师由彭德怀起家部队红5军改编而来,第5师前身则是脱胎于桂系钢七军的红7军。
相比之下,在右翼担任突击的红军力量则相对较弱,在右翼的红9军团第3师由几个地方警卫团、模范团合编升级而来,虽然战斗力在地方部队中还算前列,但和红军野战军比,还是稍显稚嫩,这也是此战未能完全合围蒋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1万红军击溃4万敌军,遗憾未能歼灭,俘敌不过千余见部队已经部署完毕,彭德怀一声令下,三路红军同时出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担任左翼突击的两个主力师果然不负众望,一下子就把当面的敌军冲垮,在右翼突击的第3师则由于力量较弱,没能突上蒋军控制的高地。加上缺乏足够的野战经营,第3师的红军战士冲锋时挤在一块,在敌人手榴弹的投掷下伤亡不小,不得不退了下去,这为之后蒋军的溃退留出了通道。
尽管两翼突击未能会合,但在红军战士的冲杀下,蒋军第二梯队已经陷入混乱。在前面的第一梯队见后方大乱,前面也有红15师在攻击,一时弄不清红军到底有多少,以为陷入了重围之中,于是如潮水般崩溃下来,只想逃回黎川。在第一梯队溃兵的冲击下,蒋军第二梯队也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被迫跟着撤退。
一时间,整个团村战场尘土漫天,混乱不堪,仅1万多兵力的红军没法拦住这4万溃军,只能任其逃走,所捕捉到之俘虏不过千余。不仅如此,在攻击过程中,红军自身也伤亡1000左右,第4师师长张锡龙在前线视察战况时被流弹击中,不幸牺牲,第15师师长吴高群负重伤后牺牲。
(四)战后总结:大哥未到,让尔逃生!仗虽然打赢了,但这种歼灭有生力量不多、也没什么缴获的击溃战,对红军来说意义不很大,而且又损失了两个师级干部。事后彭德怀无不遗憾得总结道:如果当时1、3军团能击中在一起,那么吃掉这三个师的敌军完全不成问题。加上之前在洵口歼灭的蒋军第6师18旅的3个团,就是18个团,再打一个类似的胜仗,第五次反“围剿”就能打赢,想当初第四次反“围剿”,只歼灭了两个半师不也获胜了嘛!
红军老战士回忆,彭老总当时虽然在生病,但打了胜仗后,身体马上就不冰寒了,忍不住诗兴大发,赋诗一首:猛虎扑羊群,硝烟弥漫。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盾。狼奔豕突,尘埃冲天。大哥未到,让尔逃生!
彭老总所说的“大哥”,指的就是未能在团村并肩战斗的林彪红一军团。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