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从沈阳和哈尔滨两个地方开始,而且最重要的是沈阳,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所,以及第一飞机制造厂,这并不是简单的宣传,而是有真实内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沈阳就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城市,人才,资金,设施,设备,都是全国第一。
即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三线,沈阳分出了很多人手援助建设了多个飞机公司和设计所,包括成都,南昌,贵州,西安等地,几乎都是沈阳的一个分所,或者分厂,即使如此,沈阳航空工业还是在人力资源,投资,订单受到国家最大的重视,但是谁都想不到的是,条件如此优越,人财物每样都是国内拔尖,最终却连续在中国空军三代机和四代机招标中失利,让外人非常难于理解!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沈阳航空就在空军的战斗机竞标中,颗粒无收
歼-8战斗机某型号总师李明,对此有过认真总结,对于航空工业研制管理有个8重8轻的经典论述,让我们了解航空工业发展背后的真实一面,这8重8轻是:重专业技术,轻管理技术;重型号研制,轻技术预研;重飞机战术技术性能,轻飞机战备完好性能;重设计研究,轻试验研究;重经费预算,轻经济预算;重进度,轻质量;重领导意见,轻专家意见;重短期行为,轻长期规划!
展开来说就是,沈阳航空在战斗机竞标中失误,不仅仅有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也很严重,在技术预研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而且长期飞机的可靠性维修性不够重视,在设计过程中,试验做的不够彻底,太多科目都有研究,但是不能直接上手马上用,而且传统来说,对于飞机交付节点非常看重,但是对客户提出的各种质量问题反馈非常不及时。
型号竞标失败,初步看来是技术失败,背后是管理失败
大家都知道,飞机设计就是一个工程,事在人为,这一方面是很多人忽视的,总师特别提出,中国虽然人口众多,十几亿,世界第一,航空工业十几万人,但是还是最缺人,而且缺的厉害,缺的是特殊的才,这就是:
缺少高水平的学术 、技术带头人和高水平的技术工人。
飞机研制工程是知识密集 、人才密集的高科技工程项目,各个专业岗位上都需要有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水平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没有这样一批“尖子” 人才 ,飞机工程的研制水平 很难迈上新的 台阶。
歼-20的胜出,根本还是在人才上
虽然总师也强调,中国航空投资力度不足,科技储备不足,开发能力和预研基础薄弱等等,但是核心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说,沈阳航空做的就不如对手有力!
成都航空工业能崛起,依靠了两个特殊人才,这就是成飞的屠基达院士,以及成都飞机设计所的宋文骢院士,从起步开始,他们就是所里面的技术领军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一方面努力研制新型飞机,另外一方面也非常注意挖掘培养人才,自己不想办法培养,那是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的,歼-20总师杨伟,险些留学海外,最终宋文骢院士努力返回,给予极高的信任和岗位,最终成就一片辉煌!
中国航空工业几十上百厂家,科研背景大家都差距不大,在比较优势方面,沈阳的航空工业几乎算是得天独厚的一份,长期受到无与伦比的重视,每年都有多次的高级视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和条件更艰苦的兄弟厂,却显得进取心严重不足,总师给的答案里面,直接说明白了:人才竞争失利是根本!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