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克声明: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提起这位上将的资历和经历,绝对是声名赫赫。他红军时期即是军团政委,多次单独执行中央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1955年授衔时,许光达大将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著名的让衔信,信中还特地提到了他的名字和功绩:“......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著:湘鄂赣笠旗,南泥湾垦荒;南下北返,威震敌胆;进军新疆,战果辉煌”。
许光达的信直接提到了这位上将的名字,他就是王震。
许光达从第三者的角度印证了王震的资历和功劳。其实,从现有的档案材料上看,最初的大将候选人还真有王震,位列第14位候选人。
王震的名字是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永远联系在一起的1941年初,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守卫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同时,为克服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王震率359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
王震提出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他身先士卒,和战士一起开荒种田。在他的带动下,整个部队掀起了劳动竞赛的热潮。“仅1941年,全旅就开荒1.1万亩”。经过两年的艰苦耕耘,359旅硬是把一个遍布荆棘的荒山野林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1943年初,西北局“表彰了22位生产英雄,王震名列第一”,毛泽东亲笔为他题词“有创造性”。
毛泽东后来还多次欣然赞誉道:“王震同志领导的359旅,是执行屯田政策的模范。感谢你们为党创造出怎样建军、养兵的新办法”。
王震的名字是与南下北返完成“第二次长征”永远联系在一起的1944年10月,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由359旅抽一部分主力部队,由中组部选调一批干部,组成南下支队”,王震担任司令员,执行南下开辟新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王震率领5000人的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一边行军一边打仗,“第一步经山西、河南,于1945年1月底,同李先念的新四军5师胜利会师;第二步,同5师一部继续渡长江南下,开辟了以鄂南为中心的湘鄂赣游击根据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中央指示,王震率部北返,于10月初和新四军5师会合。王震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中原突围打响。王震指挥359旅向陕南突围。在鲍峪岭之侧的玉皇山陷入敌人包围之时,王震指挥部队“用绑腿拧成绳索,全旅人扭着绳索滑下陡崖”。
最终,王震率部“途经8个省份,跨越半个中国,行程两万余里,先后突破敌人一百多条封锁线,进行大小战斗300余次”,于1946年秋胜利返回延安,被誉为“第二次长征”。
当毛泽东见到王震时,上下打量着衣衫褴褛、满头长发、满脸胡须的王震,深情地说:“王胡子,你受苦了啊!九死一生,重返延安,了不起!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很好!”
王震的名字是与十万大军屯垦戍边永远联系在一起的1956年,中央决定成立农垦部,毛泽东亲自点将王震任部长,统筹全国军垦、农垦及国营农场管理。王震开始指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的垦荒战役,并亲手点燃开发北大荒之火。
垦荒需要一支庞大的垦荒大军。1958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干部转业复员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王震积极与总政治部进行协调,争取这些转业复员官兵能到农垦战线。
总政治部很快发出这样的通知:“经与农垦部商议,农垦部所属农场今年可以接收6万名军队转业的连、排干部,2万名班以下工农骨干、青年知识分子学员,到国营农场参加生产建设”。
王震对农垦工作付出极大的智慧和心血,他领导农垦战线的广大职工群众和转业官兵,在祖国的边陲披荆斩棘、拓荒垦荒,“创建了一大批军垦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使之成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一支主要力量,成为国家生产粮食和油、棉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并创造了农工商贸一条龙的成功经验”。更为宝贵的是,锻造出传承至今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主要参考资料:《王震传》《许光达传》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