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他是朱德结拜兄弟,曾帮我军度难关,因此结怨

时间:2020-02-11 17:39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范石生(1887—1939),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人。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攻打广州,情况危急之中范石生率滇军保卫广州,与孙中山并肩血

范石生(1887—1939),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人。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攻打广州,情况危急之中范石生率滇军保卫广州,与孙中山并肩血战击退叛军。孙中山亲自题写"功在国家"四个大字和军刀一柄相赠,以表彰他的功绩。大本营授予他陆军上将。

广州起义的失败后,我党更加坚定了到农村中去开展革命斗争的想法。朱德和陈毅率领的部队在西河坝驻扎不久后,队伍转移到韶关西北60里左右的犁铺头。

这是一个农村集镇,更便于开展工作。他们白天休养生息,保存力量,训练部队;晚上仍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农村中去,向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并且开始打土豪。这时,部队还收容了一些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跑到这一带来的革命同志。队伍开始有些发展,战士们的思想情绪和阶级觉悟也不断提高。

当时的滇军范石生的16军驻在朱、陈部队的附近。16军军长范石生与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期同班同学,在校期间,两人结拜为兄弟。朱德来自四川,在昆明没有亲戚朋友,就常到范家来玩,与范家人非常熟悉。两兄弟志趣相投,一起秘密加入同盟会,一起参加"重九起义",一起参加护国讨袁战争。

范石生与蒋系、桂系军阀都有矛盾,尤其是受到蒋系军阀的排挤。朱德、陈毅分析了这种形势,认为尽管在全国范围国共合作已经破裂,但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仍有可能同范石生实行短暂的"合作"。

于是,由朱德利用老关系,在范石生接受了"部队编制、组织不动,要走随时就走"等原则的条件下,同他达成了协议。队伍改番号为16军47师140团,朱德(化名王楷)任47师副师长兼140团团长。于是,部队从范石生那里取得了一批现洋和军用物资,解决了当时弹药、冬衣、被服等供给的困难。

1928年1月初,蒋介石发觉这支南昌起义余部隐蔽在范石生部,马上命令范石生解除起义军的武装,逮捕朱德,并调方鼎英部从湖南进入粤北,监视范部。

范石生虽有意反蒋,但总是瞻前顾后。经过权衡,他派亲信给朱德报信,并带去告别信和1万块钱。

范石生在信中祝福这位无私无畏的朋友:一、"孰能一之?不嗜杀者能一之";二、为了避免部队遭受损失,你们还是走大路,不要走小路;三、最后胜利是你们的,现在我是爱莫能助。

朱德闻讯后,立即率领部队连夜出发,从乐昌以南十几里的一个地方西渡武水,向湖南开进,去创造农村革命的更大局面。

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发动湘南暴动,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转战,终于在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而范石生由于保护了朱德,并且与蒋介石结怨,一再被蒋介石打压,以后部队由军整编为师,他本人也由上将降为少将。1932年,蒋介石干脆把他的军队解散,范石生只好解甲归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范石生才回到昆明。因为年轻时跟随伯父学过中医,曾经的将军在昆明以行医为业。不料,1939年3月在一次出诊途中,他被人开枪行刺,去世时52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