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开国中将王宗槐和开国上将王平是连襟。1942年,王宗槐的夫人范景明还在白求恩医科学校上学,就被姐夫王平介绍给了王宗槐处对象。
那年月,俩人隔山隔水,见个面很不容易,基本得靠书信往来交流感情。到1943年8月,王宗槐奉调到延安参加整风时,俩人感情已经非常深厚,谈婚论嫁已是水到渠成之事,王宗槐也早就达到了“二五八团”的结婚标准。不过,当时范景明还在学校学习,按规定不能结婚,否则就得中途退学。为了不耽误学业,俩人决定推迟婚期。
1944年2月,范景明毕业了。正巧,邓华的晋察冀军区教导2旅奉命西调,王平就托教导2旅的同志捎上范景明一段路。于是,范景明骑着一匹骡子,跟着教导2旅旅部,顺利地经五台、崞县、代县,来到了山西宁武县的一条小河边。河对岸就是同蒲铁路,日军的装甲巡道车经常在铁道上来回巡逻。
这天上午,当教导2旅旅部进入河谷时,被日军的2辆装甲巡道车发现了。密集的子弹扫过来,把范景明的帽子打飞了,负责保护她的几位战士也倒在了血泊中。凭着多次反“扫荡”的经验,范景明临危不乱,没有直接涉水过河,而是招呼幸存的战士和她一块,向右前方的小桥跑去。他们从桥下过了河,跟着突围部队冲过了同蒲铁路。
不巧,此后她与部队失散了。此时天色已晚,范景明只得从荒野里拣来一堆干草枯叶,铺在背风的田埂拐角处,又搬来一些石块,利用地形,像燕子筑巢那样码了一个窝,挨过了寒冷而又漫长的夜晚。
第二天凌晨,她发现山坡下有条小河,对岸散落着三、五户人家。于是,她悄悄摸进村子,幸运地遇见了一位忠厚老实的老乡。一打听,才知道八路军从这儿进山了。老乡发现范景明是外地口音,又是打听八路军去向的,心下便明白了八九不离十。他立即让范景明进屋洗脸、喝汤、吃麦饼。见她双脚都肿了,老乡找来一头毛驴,让她骑着,并催促道:“这个村子也常来鬼子,咱们快走吧。路上要是碰上人盘问,你装哑巴。”这位善良的老乡,带着范景明赶了一天路,终于在黄昏时分追上了正在山沟里埋锅做饭的教导2旅后卫分队。
就这样,范景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随部队到了绥德,后又转去延安,见到了未婚夫王宗槐。见到分别一年多的未婚妻,王宗槐大喜过望,当即打了份结婚报告。两天后,党校副校长彭真代表组织,批准了王宗槐的结婚报告,并给这对新人分配了一个约7、8平方米的窑洞作新房。
王宗槐当时已是师级干部,按规定,党校通知他:党校可以免费为他置办一桌婚宴酒席,可宴请8位亲朋,名单由新人自行拟定。王宗槐考虑到延安物质条件很困难,便婉拒了组织上的好意。至于新房,也不过是在炕边用板凳架上木块,铺上草,加宽了一些而已。所谓新房,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开国中将王宗槐】
1944年6月26日,战友们为王宗槐、范景明操办了一个既简朴又热闹的婚礼。因为通向新房的斜坡路又窄又险,有两位战友便自告奋勇地充当“交通警察”,确保人员往来安全。道喜的人们,有的夫妻双双,有的三五成群结伴而来。这些高级干部,个个都“穷得丁当响”,因此大伙儿的贺礼,都是清一色写在红纸上的贺词。
邓颖超、钱瑛、帅孟奇、李伯钊这四位德高望重的大姐一进新房,就笑嘻嘻地说:“我们四人送你们四句话:互爱互敬,互勉互励,互信与谅,互让互慰。”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开国中将郭化若】
郭化若的贺词是“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陈锡联、栗榕、王盛荣、赵敏珍联名写了首贺诗:“清凉山下延河畔,景秀春明槐荫间,生产学习练武艺,亲亲爱爱庆丰年”,巧地将新郎新娘的名字融入诗中。
王近山、鲍先志、韩岫岩、韩志新、廖华奉上的是现代诗:“千里西来,百年偕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这时携手入洞房,他时携手上前方,驱逐敌人,共享人间幸福。你俩好像美丽的鲜花,嫩绿的芳草,争妍斗艳;你俩美好的青春,为着山河生色。祝你俩甜蜜恩爱,祝你俩前途远大!”
陈奇涵、卫夫夫妇,倪志亮、石玉英夫妇,郭洪涛、史秀英夫妇,邵式平、胡德兰夫妇共计八个人,群策群力写了首贺诗,点明了王宗槐、范景明恋爱和结婚的地点:“相识在抗日疆场,合聚在模范的后方,卿卿我我,话短情长,从此花宿双飞,准备弄瓦弄璋。”
【陈赓大将】
当年,延安有出“怕老婆”的戏,叫做《背板凳》。爱开玩笑的陈赓、陈再道、王树声、谢扶民便把这出戏揉进了贺词里:“干大事业,背小板凳。两全其美,乐在其中。”这四位把这副贺词,用钉子端端正正在钉在窑洞壁的正中央。前来道贺的人们看了,个个乐得前仰后合。
事后,王宗槐、范景明夫妇数一数,前来道贺的共计65位领导和战友。贺词挂满了总计才8、9个平方米的窑洞各个角落。那时候是真穷呀,王宗槐、范景明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津贴费,都被他俩一咬牙,拿去拍结婚照去了。大喜的日子,他们没钱买糖果、瓜子、花生招待贺客。虽说来的人谁也不因此见外,但心里过意不去的范景明,最后唱了支山歌,以答谢诸位战友道贺之情。
那年月,那些人,当真令人神往呀!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