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上甘岭成“伤心岭” 美军第7师的哀鸣

时间:2020-02-05 15:49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文章摘自:《世界王牌败兵录》,作者:陈辉。美军陆军步兵第7师,1917年12月组建于美国佐治亚州惠勒军营,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打出了"北极熊

文章摘自:《世界王牌败兵录》,作者:陈辉。

美军陆军步兵第7师,1917年12月组建于美国佐治亚州惠勒军营,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打出了"北极熊团"、"矛头"、"水牛"3个"王牌团",它完成作战任务像古代计时用的"滴漏器"一样准时无误,因而得名"滴漏器师"。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锋后,它的战场时间表就很难准时了。

上甘岭战役中,被志愿军俘虏的美军第7师的部分官兵

在朝鲜战争之前,"滴漏器师"--美军步兵第7师,有着辉煌的战史。

美7师是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一支王牌部队,被人们赞为"滴漏器师",意思是说它在执行战斗任务时从来都是像古代计时用的"滴漏器"一样准确无误。

这支部队早在1917年12月就建立于美国佐治亚州惠勒军营,是美军最早建立起来的部队之一。1918年渡过大西洋远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配属第2军参加维勒生--海厄的战斗中初露锋芒。战后于1919年回国,1923年解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7师于1940年7月1日重新组建,在师长约·史迪威将军率领下,赴西南太平洋战区与日军作战,在盟军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下,打了很多漂亮仗,屡立战功。其中在1943年5月11日,参加了对菲律宾阿留申群岛的攻击,在浓雾冷雨下,与深沟固守的日本侵略军进行激战,由于作战英勇,战绩卓著,8个单位获得嘉奖,该师所属32团的5、9、10连获得了"殊勋单位"的奖励,9连二等兵马丁纳获"国会荣誉奖章"。

1944年1月,美7师攻击瓜加林岛又立战功。1944年2月14日,返回本土夏威夷。10月22日,马利安纳群岛战斗激烈时,7师作为美第6集团军24军团的先头部队,登陆菲律宾的雷伊泰岛,在沼泽地、热带森林里,击败了日军的拼死抵抗,战斗打了60天,是太平洋战场最激烈的战斗之一。该师所属号称"水牛"的第17团,连续攻占两处机场,破坏了日军的掩体网。

1945年4月,美7师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仗,进攻日本冲绳岛。这是一场血战,每一寸土地都必须反复争夺,付出极大的代价。这次战役中,7师所属绰号为"皇后亲御"的32团获得"矛头"的荣誉称号。

美7师的31团更是大名鼎鼎,它不仅是美7师的主力团,而且享有"北极熊团"和"国外军团"的盛名。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7师登陆朝鲜,担负朝鲜南半部占领军任务,在"三八线"一带巡逻,与当时进军朝鲜的苏军对峙。1948年12月撤回日本,执行机动作战的任务。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师长戴·巴尔少将率领下,参加了麦克阿瑟指挥的仁川登陆,并和骑1师首先攻入汉城,麦克阿瑟"代表联合国"在一个庆祝仪式上将汉城交给了南朝鲜"总统"李承晚。随后,7师调往朝鲜南端的釜山进行补充,于10月29日又在朝鲜北部东海岸的元山港进行两栖登陆并开始向中国东北边境推进,于11月21日抵达朝鲜北部边境惠山镇,后来因遭到志愿军连续打击,伤亡惨重,于12月11日撤至兴南,登船回釜山集训整顿。

1951年1月,美7师奉命"围剿"在仁川登陆后被截留在朝鲜南半部的北朝鲜军队,使北朝鲜军队遭受重大损失。

在1951年夏季和秋季攻势中,美7师也打得"很漂亮"。尤其在"三八线"附近华川以北的重要地点,进行了十天激烈的争夺战,绰号"水牛"的第17团取得了大胜,受到了新任师长史密斯的极大赞扬。

然而,到了上甘岭战役,已今非昔比了,美7师从辉煌的顶峰,向下栽落。

1952年10月14日 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把攻打上甘岭的重任交给了美军第9军团。这个军团下辖4个师:美军第24师和第7师,南朝鲜军第2师和第6师。开始有人提议动用24师,但第9军团司令詹金斯少将不容商量地决定动用"王牌"第7师,因为他深知"金化攻势"的重大意义。美7师师长史密斯也夸下海口,表示将马到成功!

守在上甘岭597.9和537.7高地的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的135团。这两个高地是美军第9军团司令詹金斯指令美7师的重要攻击目标。

10月12日,敌人先以航空兵、炮兵对两个高地实施了连续两天的火力突击。14 日3时起,敌人又进行了持续达两个小时的猛烈炮火准备,两个高地完全淹没在炮火中。

14日凌晨5时,善打恶仗的美7师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的支援下,向两个高地发起猛攻。

战斗残酷无比,"王牌军"美7师的确非同小可。战至13时左右,志愿军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毁,人员伤亡较大,表面阵地大部被美7师占领,志愿军防守部队转入坑道作战。

19时,志愿军135团乘美7师31团立足未稳,组织4个连实施反击。在反击597.9高地(美军称为派开司峰)的战斗中,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在自己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连续夺取敌两个火力点,歼敌80余人,最后在敌反击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保证了团队的后续兵力,恢复了表面阵地。战后,孙占元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第一天战斗,志愿军歼敌2000余人,美7师主力团--31团被打垮两个营。史密斯只好在第二天命令号称"矛头"的32团上阵了。史密斯相信"矛头"上阵必定会马到成功,何况,32团在参加仁川登陆时已经战功卓著。史密斯命令第一天没有被打垮的3l团第2营继续配合32团第1营参加进攻,由伦·B.菲利斯营长带领,一定要攻占597.9高地。又命令32团团长约瑟夫·拉斯上校指挥他的第1营向"珍妮·罗素山"和"桑德山"两个高地进攻。志愿军45师也调134团两个营和133团1个营增援两个高地。

果然,号称"矛头"加"皇后亲御"的32团并不比号称"国外军团" 的31团逊色,在重炮、迫击炮向高地狂轰滥炸一阵后,又经过一番激战,于当天中午占据除597.9高地之外的三角山全部表面阵地。令其遗憾的是,"他们发现中国军队挖有很深的洞穴和壕沟,完全有可能使整个部队都隐蔽在里面"。而且32团伤亡太大,不得不请示史密斯将军批准,又将号称"水牛"的第17团第2营由路易斯·R·布克勒营长带领去增援"矛头团"。

事态的发展使史密斯的愿望难以实现

美国军事史专家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写道:"10月16日黄昏时刻,中国人开始对邻近山峰的31团第2营发动了一系列攻击。在这些战斗中,具有骑士风度的E连连长克勒普失去了生命。第2营向中国人开火,企图驱赶敌人,但恰恰相反,直至10月17日,他们也未能把这些中国人从山峰赶下去。在此危急时刻,上校拉斯发现他的3个营冲上了'三角山'。他所在的第1营在598号高地上,第31团的第2营在面对派开司峰的左翼上,第17团的第2营控制了珍妮·罗素山。与此同时,中国军队派出第45师第134团投入战斗。他们仍然控制了像碉堡般坚固的山峰--派开司峰。"

师长史密斯眼看打了3天,竟是如此结果,气急败坏,又下令第17团第3营于17日下午接防,准备投入新的进攻。现在他只能是依靠"水牛"拉"破车"了。营长詹姆斯·斯波尔门上校拍着胸脯表示决心:"负责在18日占领最后的目标--派开司峰"。敌人得逞了,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全部被美7师占领。

但这只是短暂的丢失。19日晚,志愿军45师以3个连的兵力,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对占领两高地表面阵地的敌人实施反击。在597.9高地的战斗中,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为打开冲击道路,掩护分队突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机枪工事的发射孔,保证了战斗胜利,战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反击战斗中,134团的2连向美军L连所有阵地全力攻击,双方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后来美国人惊呼:"消息证实共军是受命战斗到死的"。斯波尔门上校已被击中,而在此时,L连的全部官兵不是阵亡就是失踪,该连士兵正在往597.7高地东南方向退却;更为甚者,支援第17团3营的大炮、迫击炮都开始捉弄性地落在自己撤退的部队附近,因此,为了稳定局势,他们只好停止炮击。

战斗相当惨烈,阵地反复出现昼失夜复的情况。使史密斯聊以自慰的是"水牛"拉"破车",总算是在597.9高地"站住了脚",而且,"中国人后退了,他们纷纷钻进了在派开司峰上的防空洞和堑壕"。

史密斯哪里知道,这是他面对的志愿军第15军的一项重要战斗决策:经过7天的反复争夺,大量杀伤敌人之后,命令坚守上甘岭的志愿军主动转入坑道,暂时以坑道斗争为主要手段,消耗敌人,疲惫敌人,拖住敌人,以便争取时间,集中力量,调整部署,赶运弹药,做好对597。9高地决定性大反击的准备。史密斯更难以明白,美7师虽然占据三角山表面阵地,实际上是坐在火药桶上了。

在史密斯向詹金斯报告了"胜利消息"并有点忘乎所以时,他把手中的预备队号称"矛头"的第32团的第2、3营也调上三角山,换下已被打垮的31团和被打瘸的"水牛"17团,并命令占据表面阵地的美国官兵,一面加修工事,一面用各种毒辣手段对志愿军坑道实施破坏,以挖掉"心腹之患"。

这些毒辣手段,可恶之极。如使用炸药包、手榴弹、爆破筒炸;用凝固汽油和火焰喷射器烧;用硫磺弹熏;用土、石和球形铁丝网堵;在坑道口架设铁丝网、埋地雷围;在坑道外修工事,筑地堡;更为残忍的是用毒气熏,企图把志愿军毒死、闷死;还用曲射炮打、用飞机轰炸,把坑道口打塌炸垮。

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忍着难以想象的艰苦与折磨

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忍着难以想象的艰苦与折磨,与占领表面阵地的敌人针锋相对,展开了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英勇斗争:坑道口被炸,他们就重新挖开或在旁边另修侧门;敌人用毒气弹熏,他们就戴上防毒面具,没有防毒面具就用消过毒的湿棉花,甚至把尿撒在毛巾上盖住鼻子,或者把湿被单挂在坑道拐角处当防毒帘子;敌人用铁丝网围,他们就用爆破筒炸,敌人在坑道外修地堡,他们就在坑道口用麻袋包和弹药箱筑成胸墙,修起射击孔,开展冷枪战,后来又组织小分队夜间去摸敌哨,炸敌堡……使"矛头"团长拉斯伤透了脑筋。

更令他头痛的是志愿军用炮火向美军轰击,组织小分队反击表面阵地,支援坑道内的坚守斗争。尤其是10月23日夜,志愿军的反击,更令拉斯上校胆战心惊。赫姆斯在记叙中写道:"10月23日,战斗又一次打响,中国军队企图再次用武力把第32团的部队从高地一带撵走。黄昏,中国炮兵向'三角山'的第32团阵地开火,炮轰达一小时之久。随后,大约中国第45师的3个到6个连的兵力从派开司峰向下连续发起进攻,敌人使用轻武器、自动武器、机关枪和手榴弹,步步逼近,激烈的战斗持续了1个小时。……在珍妮·罗素山,大约有2个连的中共部队向第2营发起了进攻。但第3营防线只受到部分的突破,而且支援力量赶到时才稳住了阵脚。"

反复争夺,阵地失而复得。说"稳住了阵脚",纯属自我解嘲。经过这一夜的再次打击,"滴漏器师"已经没有力量继续坚守付出惨重代价夺占的"597.9高地"。25日詹金斯少将下令美7师撤出阵地并把防务交给一向为美国人瞧不起的南朝鲜军队时,史密斯只好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接受眼前这个令其羞辱的现实。

当年美国新闻报刊所做的报道,更能反映当时这支部队惨败的真实情况。美国国际新闻社在1952年1月3日发自朝鲜前线的电讯中就曾公开说:"美国第7师曾经苦战并付出很大生命代价。""美军由于伤亡率升到一年来最高点而撤离三角山前线,大韩民国军队被调来替他们。"

美国国际新闻社记者沙克尼在1952年11月4日所写的消息中报道了美7师1个连在这次惨败中的一个侧面。这位国际新闻社的记者写道:"战斗停止了,他们正在计算伤亡,这一连中少了不少人,准尉克洛盖特把队伍集合起来,看看哪个还活着,哪个死掉了……现在步兵们那些还活着的一一排起队来了,队伍里的人少得可怜,士兵们都是满面胡须,疲惫不堪,于是点名开始了。在点名中许多人都永远不能回答了。约斯特上尉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他们打中了我们,大部分人都躺在壕沟里,我必须去把他们叫起来战斗,时时都有大量的炮弹打来,似乎永远不会停止。'二等兵霍兰说:'我们当中有许多新兵……他们中有许多人被打死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把头缩下来。'……"

在伤兵医院中,受了伤的美国士兵心有余悸地说到他们的惨败。美国国际新闻社记者哈莫夫引述了一些伤兵的谈话:"躺在床上的李奇上尉叙述他率军前往援救只剩下几个人的一个连而被打击的经过,他说:'我旁边的无线电报话员和排里的中士都阵亡了,那里根本没有藏身之处,中国兵发射的迫击炮弹一秒钟一发,可怕极了。'另一个伤兵中士斯奈德说:'当我向三角山发动进攻时,共军的大炮打得十分准确,炮弹不断落下来,士兵们应声倒地。一枚迫击炮弹穿过我的地堡顶打进来,我的背部被击中了。我们有5个人被击中。1位中士被击毙了。'……"

是的,美7师是疲惫不堪的,也是伤亡惨重的,志愿军45师以伤亡3200人的代价,毙伤敌7000余人。现在当詹金斯少将站在山头望着后撤的部队,不满地斜了站在身旁的史密斯一眼。而史密斯早把他那一贯自矜以作战有功而高昂的头低了下来,他的心情是悲哀的、沉重的。正如赫姆斯所评述的那样:"美7师在'摊牌行动'中得到了一个令人嘲讽的结局。"

"滴漏器师"这支享有英名的"王牌"师,终于在上甘岭战役中,臭名远扬了。上甘岭成为美7师的"伤心岭"。

后来,接替美7师的南朝鲜军第2师同样一败涂地。

战后,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划归北朝鲜,在这里矗立着黄继光烈士纪念碑,它昭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功绩和美7师的耻辱。

接替美7师的南朝鲜军第2师师长丁一权中将感慨地说:"这是一场终生难忘的战斗,美军未能夺取的阵地,要由韩军去夺取。"

美联社在11月12日发出的消息中承认说:"联军所牺牲的人,所消耗的军队,已使联军的司令官震惊了。而且若在最后公布全部损失时,还将使公众震惊。这次的战斗是28个月的朝鲜战争中第二个损失精锐部队最多的战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