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小传
入朝参战伍巨辉,四川省荣县人。1932年出生,1950年9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六团卫生连战士。在上甘岭战斗期间,他下到八连当卫生员,在最前线救护伤员,荣立三等功一次。在战场上负伤一次,被评为六级伤残。后转业在重庆探矿厂卫生所任所长,直至退休。
1950年9月,伍巨辉考上了第十五军卫生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内江学习了几个月后,部队开到河北省的内丘,在这里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
在整训期间,除了进行政治教育外,作为卫生员则主要进行战场救护训练,以适应抗美援朝战场上抢救战伤的需要。
部队召开誓师大会。大会前,各营、连、排、班及每个人都写了请战书、决心书,有的还写了血书,要求上战场,杀敌立功劳。伍巨辉也不例外,他表示要经受战火的洗礼,勇敢作战,坚决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
开完誓师大会,部队就乘火车到安东(今丹东)。3月的一天傍晚,他们跨过了鸭绿江。一过江,上级命令跑步前进。之前伍巨辉在内丘买了十几个鸡蛋放在挎包里,一路奔跑,蛋在挎包里相互碰撞,都挤破了。路上他边跑边吃生鸡蛋,还好,不仅解渴,还能饱肚子,连续跑了七八里远,到达新义州城区才停了下来。
经过连续十多天的夜行昼宿,他们到达了前线,随即就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开始部队是穿插和追击,他们紧随战斗部队前进,一路抢救伤员。在后期撤退阶段,我军伤亡较大,伍巨辉在卫生连不分白天黑夜,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枪林弹雨,战斗在最前线,勇救伤员,受到了连长和指导员的表扬。
冲过封锁线第五次战役后,部队经过休整,开赴到中线五圣山一带驻防。1952年10月14日,美军向五圣山前面的上甘岭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当时驻守上甘岭的部队是第十五军四十五师,战斗非常激烈,双方伤亡都很大。不久,伍巨辉所在的第二十九师八十六团奉命去上甘岭增援。伍巨辉由八十六团卫生连抽调到八连去当卫生员,充实基层部队。
到上甘岭之前,要把头发剃光,伍巨辉有点学生味,不愿剃光头。连长说:“不剃光头发,万一受伤了不好办。”于是,伍巨辉就把头发剃光了。之后还照了一张照片,作为留念。每人把自己的姓名、部队、家庭通讯地址等写在一张纸条上,放在上衣口袋里。万一在战场上牺牲了,好辨别身份。
准备就绪后,10月29日晚上就出发了。敌人为了阻止志愿军部队支援上甘岭,在上甘岭后方设置了炮火封锁线,炮弹不停地打,探照灯不停地照。要想到上甘岭去,就必须冲过这条封锁线,能上去几个算几个。
在过封锁线时,敌人炮弹是一排接一排地打来,一排有十几发炮弹,路上有很多牺牲的战士。连队的消毒员黄成志走在伍巨辉的前面,黄成志是仁寿县人,与伍巨辉一同当兵,为人忠厚老实。在封锁线上,黄成志不幸被炮弹把腿炸断了,鲜血直流。伍巨辉想停下来救护,卫生队孙队长见状大喊:“快跑,快跑,别停下!”伍巨辉不解地道:“战友受伤了,怎么不去救?”“小伍,你当时去救,会付出更多的代价!”没办法,太残酷了,伍巨辉只好无奈地继续往前冲,最后冲过了封锁线。
快到上甘岭阵地时,他们又遭遇了敌机轰炸,孙队长被炸牺牲。孙队长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就这样,部队还没有上到上甘岭,一路上就伤亡了十几个战友。
在上甘岭救护伤员突破敌人大炮和飞机的封锁后,他们终于进入到597.9高地的坑道。坑道里已有几个伤员,是先前友军部队留下的,伍巨辉一进入坑道马上就开展工作。这时,高地上的表面阵地全部都被敌人占领,志愿军都在坑道里坚守。当晚,八连战士就走坑道,对山上敌人进行了袭击。随着战斗的开展,伤员被陆续抬回到了坑道,伍巨辉迅即开展救护。首先帮重伤员止血,用绷带把伤口上方扎紧,也不管肢体是否会被坏死截肢,先保命再说。那时的药只有消炎的磺胺药和止痛片,对重伤员来说止痛片不起什么作用,一些伤员痛着痛着就休克,休克后没有醒过来就牺牲了。看着伤员一个个地牺牲,伍巨辉心里非常难过,也很无奈。
白天,山上的敌人往坑道口扔炸药包,还丢毒气弹,战士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还派一些战士到坑道口用机枪打投毒气弹的敌人,使敌人不敢靠近。由于敌人是远距离投毒气弹,对他们的威胁并不大。
10月30日傍晚,连长对伍巨辉说:“小伍,今晚上把伤员照顾好,有好看的。”晚上9点钟时,突然炮声隆隆,一排排炮弹打在山顶上,天空都映红了,这一定是我军的喀秋莎炮火。原来我军开始反击了,炮火过后,坑道里的战士出击了。经过激烈的战斗,志愿军夺回了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
第二早晨,敌人就开始反扑了。阵地上的志愿军在无工事依托的情况下,利用山缝石坎和弹坑隐蔽,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几天来,敌人连续反扑,战斗打得相当惨烈,伤亡人员大增。急救包用完了,伍巨辉就把自己的衣服撕成布条,为伤员进行包扎。没有水了,伤员吃不了药,伍巨辉就向连长建议,把战士的小便集中起来,让伤员吃药。连长同意了伍巨辉的建议,他用钢盔把战士们的尿收集起来,再放一些十滴水,给伤员喂药。有时好不容易送些水上来,装水的铁箱都在过封锁线时打穿孔了,里面的水所剩无几。送上来的这点水都要交给伍巨辉保管使用,主要用于照顾伤员。伍巨辉主要在坑道里救护伤员,但有时也到阵地上现场抢救,包扎止血后,再由担架队抬下来。
战斗到11月5日,我军还一直坚守着597.9高地,这天晚上,他们把阵地交给了第十二军的部队,从上甘岭撤了下来。一个160人的连队,撤下来时,只剩20多个人了。
行军途中受伤惨烈的上甘岭战斗结束后,部队开展总结评功。伍巨辉在上甘岭完成救护任务好,英勇顽强,还主动给连长提建议,记三等功一次,并提升为副排级卫生员,这一提升直接越过了班长职务。
1953年1月,第十五军奉命到朝鲜东海岸接防,反击敌人从海岸登陆。在行军途中,突然飞来几架“油挑子”飞机,飞得很低,他们迅速隐蔽,但还是被敌人发现了。敌机丢炸弹,不少战友受伤牺牲。一块弹片从伍巨辉的背上斜穿进去,出了很多血,当时就痛得休克过去了。
伍巨辉醒来时,还在山上,送到卫生所后,医生说伤很重,要他不要乱动。外部的伤口并不是很大,可弹片已打进体内去了,当时的条件无法把弹片取出来。由于伍巨辉的身体素质好,外面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弹片就让它留在了体内。
1954年初,伍巨辉回到了祖国,1955年,他在武汉陆军医院检查,发现弹片已与左肺下页粘结在一起了,不取出来不行了。医院的一个教授亲自为他做手术,把弹片连同左肺下页都切除了,现在他的背上还留有一道长长的刀痕,评为6级伤残。
伍巨辉后来转业在重庆探矿厂卫生所当所长,直到退休。
2019年7月2日,笔者在重庆采访了伍巨辉老人。这位亲历上甘岭战斗的卫生员坦诚地告诉笔者:在上甘岭战役,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大家熟知的著名战斗英雄,但也涌现出无数的无名英雄,大批烈士,他们同样值得歌颂,值得学习,值得宣扬。我们一定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弘扬上甘岭精神,让红色的战史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