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聂荣臻回忆老搭档:林彪当红军开始,喜欢带本

时间:2020-01-17 15:00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作者:雷神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作为我军历史上年轻有为的一员战将,林彪的军事才能世所公认。他虽然只参加了一年的黄埔军校学习训练,但在战争实

作者:雷神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作为我军历史上年轻有为的一员战将,林彪的军事才能世所公认。他虽然只参加了一年的黄埔军校学习训练,但在战争实践中摔打锤炼为顶尖的军事家。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傅作义当时非常担心,向杜聿明询问关于东北野战军的看法。杜聿明的观点是,关外的解放军总体战力水平,根本不是关内所能比的。当时带领关外解放军作战的主帅是林彪,如果按照黄埔军校这层关系来看,林彪还是杜聿明的师弟。不过,正是在东北这段时间,林彪把杜聿明打得根本没脾气,十几万的蒋军精锐,报销在东北,杜聿明最终不得不离开了东北。同属黄埔军校的学生,林彪将杜聿明收拾得鼻青脸肿,甚至连创办黄埔军校的蒋氏都公开称,“林彪简直就是一个战争魔鬼”。

网上有一种说法,称林彪前往苏联养病和学习时,斯大林对林彪的才华非常欣赏,认为“林彪一人可以顶10个师”。这没有明确的史料记录,只是反映人们对林彪军事才能的欣赏。美国记者斯诺写了一本书,叫《西行漫记》,书中对林彪也大加赞赏,非常推崇。林彪后来提出“短促突击”战法,斯诺也不吝溢美之词。

还有一个美国人,70岁之后写出了一本长达38万字的书:《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这个美国记者把林彪描述为“红军里的雄鹰”,原因是林彪打了很多以少胜多的绝地逆袭战。

在当时的东北,林彪面对的对手,大多是蒋军的“精英”,比如杜聿明,陈明仁,孙立人等,要么是黄埔军校的“学霸精英”,要么是“名将”。按照蒋氏最初的估计,这些“精英”会狠狠地将林彪带领的部队全部消灭。

不过,4年过去了,这些“精英”要么被赶出了东北,就是被林彪俘虏。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与林彪作战的过程中,蒋军将领非常守旧,根本不知道灵活创新。而林彪指挥灵动,将东北蒋军一网打尽。

很多人认为,我军在与蒋军作战时,经常使用“人海战术”,依靠人多把蒋军打败了。事实上,这并不符合事实情况。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中,曾使用大规模冲锋战术,先来一顿噼里啪啦的炮兵和航空兵攻击,然后是一排一排的士兵向敌方发起冲锋,喊着“乌拉乌拉”的口号,场景壮观,用地动山摇来形容也不为过。

苏军还专门研究过人海战术,比如如何排队,间隔距离到底是多少才科学?怎样才能发挥人海战术的最大优势?等等。德军看到苏军士兵悍不畏死,冒着弹雨冲过来,根本无视战场尸积如山,对德军的心理威慑是极大的,有时候防线直接崩溃。

林彪在苏联养病期间,对苏军的人海战术并不陌生。不过他认为,光靠人来冲锋的话,实在太划不来,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战损。在一次战术研讨会上,林彪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部队的大批量冲锋,勇气可嘉,却不是智慧的做法,尤其是遇到敌方机枪扫射时,损失更是十分惨重。如果三五成群或者一两个组成一个小组去战斗,会比大规模冲锋效果要好得多。

秀水河子一战,林彪用望远镜对战场进行观察。他看到有一个连队的进攻模式非常新颖,三个人一起互相照应。如果有三伙人组成更大一点的团队,一个连队这样进行组合,效果要比整个连队往前冲要好得多。原因是,如果队形太过密集,一炮下来就会让整个队伍损失惨重,非常划不来。

三个人组成一伙”的做法,被林彪带到了东北,还取了一个“三三制”的名字。他在很多会议上进行解释和演讲。东北野战军上上下下,对这一招数都非常熟悉。基层部队在实战中,对三三制战法不断进行创新,发明了很多新花样,如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对三三制的研究和运用非常透彻。

林彪的三三制,其实是从士兵身上得来的经验。林彪还从兄弟部队身上,发现了很多优秀战术,比如围城打援,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多次使用,效果很好。林彪对粟裕的作战经验也进行了反复的研究总结,认为粟裕“尽打神仙仗”,也就是险中求胜,这是迫不得已要打的仗。

林彪在“二打四平”的时候,还总结了另外一个经验,那就是打胜仗的态度要十分坚决。如果不能打胜仗,则不装好汉,但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取胜的机会,这就是围棋里的“争先手、争主动权”的意思。

刚到东北的时候,蒋军将领非常强悍,再加上装备非常精良,因此林彪一度被对手追得不断后撤,很多部属都没信心了。但林彪能沉住气。

最终经过新开岭、秀水河子等一系列胜战后,林彪总结出了“以点带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战法战术。这些可谓林彪为东北野战军量身定制的战术,影响非常深远,对我军战法理念乃至编制的设立都产生重大影响,在后来的抗美援朝、对印反击、对越反击等战争中,得到普遍运用。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对美军阵地发起冲击,战术队形贯彻了“三三制”理念

林彪还经常陷入沉思之中,聂荣臻作为战争年代林彪的老搭档,曾提到一个细节:林彪从当红军开始,就喜欢带个小本子,把每次打仗的歼敌数量、缴获数量,都记得清清楚楚。林彪在东北时期的机要秘书季忠全,回忆林彪时说他“每天就是想事,不停地在想事。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推荐内容